《我们的乐队》评分两极分化,乐队综艺如何突围?

别尬。

3月14日,由芒果TV、远景影视联合出品的乐队真人秀《我们的乐队》首期在芒果TV、江苏卫视联合播出,谢霆锋、王俊凯、萧敬腾以乐队总裁身份参与其中,继去年的乐队综艺风潮后再次进军。

次日,《我们的乐队》评分人数超过五万,当天下午豆瓣评分上升到7.3分,且评分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也就是一星和五星居多,2-4星很少,呈现了明显的C型,即粉丝和路人的评价趋向两极化。

《我们的乐队》评分两极分化,乐队综艺如何突围?

但在第二期节目播出后,评分有所回落,截止3月24日,打分人数接近10万,评分为6.4分,获赞最高短评写道"在玩尬这块儿,还得看我们中国综艺"。而参考云合数据,节目上周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为7.39%,排在《王牌对王牌第5季》《青春有你第2季》后。

当然,作为乐队类综艺中的后来者,《我们的乐队》到底表现如何?

《我们的乐队》到底如何?

众所周知,由于疫情原因,国内的综艺节目录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据了解,《我们的乐队》从去年九月开始录制,直到今年2月底,节目组官方微博才开始更新为节目预热。时隔将近半年,从定档到正式上线,仅8天时间。

从节目模式来看,《我们的乐队》借鉴了韩国乐队综艺《Super Band(超级乐队)》的逻辑,即由个人乐手相互组队、进行比赛,再经历拆分重组,以偶像养成的方式打造乐队。与《超级乐队》不同的是,《我们的乐队》在节目正式开始前就确定了乐队核心成员"ACE"的15名候选人,依次表演后从中选出10名ACE,每位候选人只有同时得到三位合伙人的推荐才算顺利通过。

《我们的乐队》评分两极分化,乐队综艺如何突围?

在节目的解释中,"ACE"代表了每支乐队的发起者,是每支乐队的核心,在10名ACE以竞演方式各自选择合作伙伴、组队成功后,10支乐队再进行强强对决,最终产生出一支最有力量的新生代乐队。如果乐队默契不足或者公演表现不佳,则将面临解散重组,ACE也会替换重选。

可以看到,《我们的乐队》中ACE的概念和《超级乐队》中提到的"frontman"相近,但后者是由导师将所有选手都观看过一遍表演后确定,交代了前因。在后续节目中,"frontman"作为领队,和乐队成员之间彼此也表现得惺惺相惜。

但是在《我们的乐队》的赛制中,放大了"ACE"概念和比重,过于强调"乐队核心",有些破坏了乐队整体的平衡感。先导片中,就有选手反对这个概念说"我觉得乐队每个人都是核心"。另一方面,《我们的乐队》中的乐队成员在后续的赛制中可以抢夺"ACE"的位置,强化了乐队成员之间的竞争关系。

《我们的乐队》评分两极分化,乐队综艺如何突围?

除此之外,由于节目时长的限制,节目组为了能够在一期节目内呈现更多的内容,导致选手的演出内容被大幅压缩,而选手与选手之间的互动也几乎是"一剪梅",很多选手在节目中的话语缺乏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例如,首位"ACE"CORSAK在选人环节就称呼台下乐手为"阿荣"、"阿锐",在后续选人中又出现了"小倪"这样的亲昵称呼,但是几位选手之间的人物关系和在节目中产生的变化,并未进行阐述。

《我们的乐队》评分两极分化,乐队综艺如何突围?

除此之外,"ACE"和乐手之间的相互选择环节在正片中也未得到充分呈现,导致"ACE"和乐手之间的选择缺乏连贯的故事逻辑,让观众难以理解双方的动机。在互选环节中,由于大量选手的选择片段被快剪或者干脆没有,但是在后续的节目中又会突然出现某个人的采访,让人摸不清头脑。这种碎片化的剪辑方式造成了观众难以对某一位选手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会对前后不一的人物关系产生疑问。

在剪辑素材的选择中,大多数选手的言辞要么像是精心准备的"台词",要么发言过于浮于表面。例如,大量选手的采访素材都围绕着乐队成员"长得帅"、"好看"等与音乐和乐队无关的内容,也让网友纷纷吐槽"为了录节目临时凑在了一起,根本不是乐队"。

《我们的乐队》评分两极分化,乐队综艺如何突围?

甚至,连连参赛选手也在微博上吐槽节目组的剪辑。

《我们的乐队》评分两极分化,乐队综艺如何突围?

此外,为了传播乐队文化、科普演奏技巧,与《一起乐队吧》类似,节目组在屏幕上加入了各种花字来介绍选手正在展示的技巧,但普通观众来说,屏幕上快速闪过的诸如"双音演奏""打击垫演奏""三度模进""黑嗓唱法""扫弦重音移位"等一大堆专业名词依然是云里雾里,在 乐手演奏完成后也并未进行阐述,导致接受有些困难。

在节目赛制、剪辑方式都不如人意的情况下,播出后的反馈也大多给在了及格线以下。例如乐评人丁太升就在豆瓣评分给出了两颗星,并在微博中评价道"感觉跟《一起乐队吧》没什么区别,雷声大雨点小"。音乐博主"毒蘑菇音乐现场"评价道"参赛乐手们虽然厉害,但是表演的质量大多都没有达到期待的高度"。而从弹幕来看,大多数都是为了王俊凯而来,对于节目、选手的关注并不多。

在音乐先声看来,《我们的乐队》节目原本的立意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乐手,以养成的方式去"组乐队"、传播乐队文化,但是在混乱的剪辑逻辑下,整个节目和以往的选秀节目相差不大,强调了选拔和竞争,将原本应是核心的"组乐队"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本末倒置,造成了节目立意与内容呈现相悖的观感。

截止目前,《我们的乐队》仅播出两期,虽然前两期的表现确实有些乏味,但后续组队PK的环节是整个节目的重头戏,节目能否低开高走,值得继续观察。

以"人"为本,高品质音乐内容是核心

回望2019年,影视行业在寒冬下回归理性,综艺制作迎来了"减量提质"的时刻。根据《2019腾讯娱乐白皮书》,过去一年播出的综艺总量为184部,较去年下滑15.2%。音乐综艺更是一片红海,赛制难以创新、导师、选手交叉重复率高……

2017年《中国有嘻哈》这一爆款的诞生,瞬间将各大平台的目光放在了垂直细分文化上,而 "乐队"作为一块尚未被开发的蓝海,其商业价值也在去年得到了印证。

去年4月,韩国的音乐综艺《超级乐队》逐渐在国内口碑发酵,在B站热度最高的播放合辑拥有200多万的播放量,近20万的弹幕数量。对于一个仅靠字幕组翻译、网友搬运的韩国音乐节目来说,已经具备很高的热度。而从评分上,《超级乐队》的豆瓣更是在《我们的乐队》播出后上涨到了9.7分。

《我们的乐队》评分两极分化,乐队综艺如何突围?

在国内,去年米未传媒制作、并与爱奇艺联合出品的《乐队的夏天》成为了国内音乐综艺里的一个小爆款。《乐队的夏天》收官两个月后,灿星制作的《一起乐队吧》上线优酷后市场反馈并未达到预期,豆瓣评分却仅有4.2分。去年的三档乐队节目,再加上今年的《我们的乐队》,其间的得与失,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音乐综艺的制作流程中,赛制被看做是一个节目的核心。但其实仔细分析,不管是《超级乐队》还是《乐队的夏天》,这两档节目的赛制并不新颖,但依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究其原因,在于节目组用大量高品质内容填充了略显陈旧的赛制。《超级乐队》的音乐质量自然不用多说,前几期乐队们改编的Coldplay的《Viva la vida》和《Adventure Of A Lifetime》都被评价颇高,后者更是被原作者翻牌点赞。而其舞台制作、音乐选曲上,也都做到了音乐综艺中的顶级标准。

有网友认为,相近模式下,韩国综艺更好看是因为韩国选手本身就比国内的厉害,但是仔细分析,这个观点并不是很立得住。在极大的人口优势下,多年的音乐教育和遍布全国的各大音乐院校已经培养了不少优秀乐手,那为什么我国乐队类节目中优秀选手的数量仍寥寥可数呢?一是在前期甄选选手的过程中,由于导演组的音乐审美偏好和对选手性格、颜值方面的考量,不少优秀的选手成为了"漏网之鱼";二是哪怕优秀的选手参与其中,但在节目中未必得到很好的呈现,导致成为遗珠;三就是有些优秀选手未必都有意愿参与节目录制。

《我们的乐队》评分两极分化,乐队综艺如何突围?

除了选手,高品质的内容还需要软件、硬件的配合以及前期、后期的准备。一方面,节目组的音乐素养从源头上决定了节目的调性和方向,除了需要对不了解的文化保持敬畏,更需要时间去对音乐和乐队进行深入了解。据了解,米未传媒从2018年9月就已经开始筹备《乐队的夏天》,制作公司更是请来了"轻松调频"的 DJ 李源给所有导演讲课,也拜访了摩登天空、太合音乐、街声等音乐厂牌。这些前期成本无疑给做乐队节目设置了一定的门槛,但扎实的前期工作也为节目后期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乐队节目本身的音乐团队也至关重要,但幕后人才的储备不足也导致了单人高密度的工作。除了工业化的标准外,每个团队在音乐审美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看法,而乐队节目中音乐表现的多样性就对音乐团队的要求更高。很显然,每支乐队都是最了解自己音乐风格和音乐特点的,因此《乐队的夏天》干脆摒弃了音乐总监,让乐队们自己负责音乐品质的把控,同时规避了固定音乐团队产生的音乐审美的同质化。

但是,目前国内的音乐综艺节目在尊重音乐这个基础问题上,尚且存在不少观念上的桎梏。比如,为了符合节目时长,《一起乐队吧》《我们的乐队》就将大量表演内容进行快剪,一些选手的表演时常仅有10秒到30秒。而反观韩国《超级乐队》花费了大量时长来展现选手的表演,仅第一轮选拔就有两期节目的时长,整个环节长达三个小时以上,多数选手都表演了一长一短两首曲目,对选手个人的才艺展现更加全面。音乐内容呈现上的不同,这也影响了观众对于选手的记忆和音乐性的感知。

《我们的乐队》评分两极分化,乐队综艺如何突围?

换句话说,音乐内容和节目的策划、剪辑其实是环环相扣的。对比四档节目,《超级乐队》《乐队的夏天》在策划剪辑上也与另外两档节目拉开了差距。

《超级乐队》从一开始就围绕着"一起做音乐的人"展开,在后续的选手采访、真人秀部分、节目旁白和字幕等更是在不断强化这个概念,对于乐手在整个节目中与其他选手之间的情感联系、变化也都有完整的故事线。而《我们的乐队》虽然在节目一开始也借鉴了《超级乐队》对选手进行"一个人做音乐是什么感觉"这样的采访,同样引出了孤独、寂寞等关键词,但是在后期却未能紧紧把握这个主题,渐渐跑偏到娱乐化的嬉笑里。

《乐队的夏天》则十分明确在剪辑中对人物故事的呈现。制作人牟頔采访时曾说道:"这些性格鲜明的人,他们对音乐理想的坚持和热爱,还有背后的悲欢离合,天生是综艺节目的宝藏。"为了将真人秀做到更真实,节目组曾派出专门的人物导演跟拍乐队的日常排练,和他们一起跑巡演。通过与乐队一起巡演的方式建立更为亲密的联系,成功地为《乐队的夏天》后期的录制和剪辑储备了足够的素材。

《我们的乐队》评分两极分化,乐队综艺如何突围?

曾经屡屡开创业界顶尖收视综的灿星因为有着太多的"成功经验",导致《一起乐队吧》不仅在导师、选手上延续了 "灿星式"风格,继续程式化的人物故事和梦想撑起了真人秀部分,但观众对于这样的固化模式已经疲倦。毫无疑问,节目的策划和剪辑亟需推陈出新,借鉴他人或自己的成功经验已经不足以保证做出吸引观众的好节目。

自2018年开始,国内就已经出现了乐队形式的音乐综艺节目,如今已是第三个年头。但目前,国内仅有《乐队的夏天》在众多同类型节目中突围,大部分音乐综艺还未摆脱对以往模式的依赖,导致"乐队"这一核心难以被大众真正接受、认知,节目出圈更是无从谈起。

总结

在同类竞争、蜂拥而上的大环境下,国内音乐综艺要想做出新意并不容易。但在考虑如何商业化之前,保证节目的音乐性和可看性始终是根本。

而在这几档乐队综艺中,也暴露了很多音乐综艺近些年来的问题。除了真人秀部分过于模式化、剧本化,导致选手的人物性格没有得到呈现;内容呈现上,也由于对音乐的理解层次不齐导致剪辑上的不足,策划难以陈出新;而过于依赖音乐团队,导致音乐内容本身的品质并不稳定等。

寒冬到来,靠某个流量艺人来带动节目话题并不能造就节目的成功,而乐队综艺乃至音乐综艺要想做出新意、走出圈层,节目内容本身的打造仍然是最稳妥、最有效的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