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斗笑社》为何难出圈?

找对了方向,选错了方法

线下封箱的七个月进一步拉近了德云社与综艺的联系。

说学逗唱的哥哥接力《乘风破浪的姐姐》,《德云斗笑社》抓住了暑期的尾巴,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节目上线之初吊足了观众胃口——岳云鹏、烧饼综艺感满点,秦霄贤、王九龙颜值在线,孟鹤堂、张鹤伦有梗,郭德纲、于谦咖位够大。德云男团不容小觑,德云女孩战斗力强,更有《极限挑战》总导演严敏的把关,《德云斗笑社》集齐了爆款综艺的配置。

然而节目上线近一个月,《德云斗笑社》始终热而不爆,有热度却少热搜,豆瓣评分7.9却没有成为现象级产品。对于承担着人们诸多期待的德云社来说,这样的成绩少了些惊喜。

有口碑少话题,这样的表象背后,是德云社在时代语境下的又一次出圈尝试,只是这次德云社找对了方向,却选错了方法。

1 德云团综利弊参半

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和《笑傲江湖》,《德云斗笑社》是首档完全由德云社成员担任MC的综艺节目,德云社从输出作品走向了输出班底。节目采用了“任务+相声比赛”的模式,成员们需要完成任务来获得表演组队权和出场顺序,最终表演受到师父郭德纲的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

不得不说,德云小生非常适合这样的综艺形式,能说会唱爱表现的德云小生有才气也有真性情,习惯于逗乐观众,真人秀的镜头放大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综艺效果可圈可点。

德云社的综艺选择是以粉丝为导向的,从“纲丝”到“德云女孩”,叫好的人从茶馆到了网络。从德云女孩带着荧光棒看相声就可以看出,如今很多粉丝对演员个人的兴趣大过对相声的兴趣,相声作品的好坏也不再是演员成名的先决条件,人设、颜值、金句都可能成为其一夜爆火的原因,演员的个人魅力成了最大卖点。

“先关注演员,再关注作品”也成为了德云社圈粉的新模式。在这样的粉丝语境下,德云社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利用团综充分曝光演员,扩大自身影响力。

《德云斗笑社》在真人秀的层面是成功的,几期节目播出后,人们记住了大管家栾云平、小傻子秦霄贤和妖娆梗王孟鹤堂,更让观众感受到了德云社师徒传承的氛围。《德云斗笑社》向粉丝传递了一个更为鲜活的德云社。

然而在相声层面,《德云斗笑社》却略显乏力。节目播出以来,众多网友表示“除了相声都好笑。”在郭德纲考核的环节,也能看出德云社新生代演员的业务能力欠缺,难以拿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相声作品,更难以吸引真正对相声感兴趣的受众。

粉丝语境下的《德云斗笑社》做到了团综该有的热闹好笑,德云社演员群像打造得很成功,成功地维护了原有的圈层粉丝。然而综艺大于相声,打着相声的名头却拿不出好作品,令人惋惜,这也是节目豆瓣评分从开播之初的8.3跌到7.9的原因之一。

顺着粉丝文化的潮流发展,的确更容易得到关注,短期内不被时代抛弃。但是德云社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本身的相声团体属性,在加速流量化的同时,如果德云社持续难产行业精英,无法拿出大众满意的相声作品,那它的归宿只有被同化,永久的丧失其独特性。

2 破圈之路诸多挑战

《德云斗笑社》的破圈野心显而易见,严敏的综艺制作团队、腾讯的播放平台、谷粒多等七家企业的冠名赞助都表明了这是一个努力向头部综艺靠近的喜剧节目。

《德云斗笑社》用封闭化的场景和不受限的游戏向所有受众全方位地展示真实的德云社,尝试打破德云女孩的圈地自嗨。大众对于德云社的认知还是一个相声团体,所以节目从相声的角度入手,讲述相声文化。《德云斗笑社》中不难看到传统元素,考究的中式布景、精巧的评书式开场、充满叙事感的镜头、尊师重艺的德云社氛围都让人们感觉“有内味儿了”。语言类节目市场竞争激烈,“德云社”就是出圈最好的金字招牌。

但是德云社没能充分利用这块招牌。节目播出之初,很多观众认为“这么多相声演员在一起耍贫想想都好笑”,但随着播出的集数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德云斗笑社》的认知也只有“挺好玩儿的”,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点。快乐源泉这么多,为什么非得是德云社呢?在虎狼环伺的综艺市场,《德云斗笑社》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出圈利器。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播放前三十日,《德云斗笑社》的播放总量不及《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一半。

好在《德云斗笑社》在有限的观看群体中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内容产品口碑为王,虽然没有出圈大爆,德云社提升了原有粉丝的忠实度,证明了这条出圈路线的可行性,也为后续节目发展的方向提供了经验——保持制作水准,找寻自己的独特爆点。

3 相声行业需要包装

十个岳云鹏也掩盖不了相声行业的逐渐式微。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传统的相声已经无法切合年轻人的笑点,固步自封只能越来越远离新生代的话语体系。

同样是传统文化与综艺的结合,《上新了故宫》端庄肃穆,好评不断;《德云斗笑社》嬉笑怒骂,争议纷纷。其中原因在于相声和文物的巨大差异。相声需要人去发展,而文物只需要人来介绍。人人都在争抢注意力,艺人比艺术家更吸睛。偶像化的相声演员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相声,综艺化的相声有利于更多人爱上相声。不管从文化角度还是商业角度,接受头部平台的包装,是相声行业自救的第一步。

头部平台的包装不只是演员人设的营销和团队形象的打造,更有头部平台新鲜资源对传统行业的注入。只有进入更大的阵营,才有和时代对话的权利。

接受包装是正确的方向,但是相声演员仍需自己把控被包装的程度。资本能够为相声演员提供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大的平台, 也可以侵蚀其原有的独特性。如果接受包装的相声演员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那么只能逐步沦为没有特点的综艺咖。

醒木一拍折扇一摇,一袭长袍一张巧嘴,一捧一逗赚得满堂大笑。自晚清以来,相声发展已近二百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声曾有过百家争鸣的高光时刻,但是马三立、马季、侯宝林等相声老艺术家的相继陨落让相声界的光芒不断减弱。经历了数十年的青黄不接之后,郭德纲创办的德云社异军突起,吸引了一大票粉丝。网络时代,德云社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坚守园子,有限的受众和狭小的舞台终究不是长远之计;盲从市场,资本会让传统曲艺失掉筋骨。

《德云斗笑社》帮助德云社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但是突破小圈层走向大众需要作出更多的尝试。娱乐江湖的更新速度让“爆火”没有公式,相声正在努力的融入潮流——拥抱粉丝,寻找亮点,接受包装。出圈之路漫漫,德云社需要不断求索,踏实前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