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综艺+X”是赛道创新还是惰性创作?

“她综艺+X”是万能灵药吗?

她综艺从去年至今的这波热潮,搭乘的是女性意识觉醒之风,即便这中间也有些非理性的部分,但很多综艺因承载“平权表达”的话题而对女性个体进行了充分关照,尤以去年标杆级她综艺《浪姐》为典型代表。

自《浪姐》后,她综艺赛道的作品产出一直没停下来过。今年以来,一种“她综艺+X”的综艺制作模式正受到热捧:上周,腾讯视频聚焦女性rapper态度表达的“嘻哈她综艺”《黑怕女孩》上线;上个月,爱奇艺出品、笑果文化制作的“情景剧式她综艺”《姐妹俱乐部》如今还在热播中;再往前复盘,“她综艺+表演”的《我是女演员》、“她综艺+脱口秀”《听姐说》等节目也都曾在播出期间引发过热议。

她综艺兴起至今,内容同质化、议题讨论隔靴搔痒的节目好似越来越多。在如此情势下,她综艺+X”似乎成了各平台寻求内容新增量和「破局」她综艺之困的一剂灵药。

万物皆可“她综艺+”

她综艺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嘻哈、情景剧、表演、脱口秀、职场、京剧等等,单拎出哪一项都只是垂类综艺的某一分支而已,但当他们与她综艺做融合,一种全女性视域下的节目新样态似乎诞生了。

这种“女性圈层图鉴”带来的观感确实是新鲜的。其一,全女性群像一种程度上摆脱了男性凝视的枷锁,多元女性们专注“专业技能”以展现出五彩斑斓的魅力,而非依附男性审美的单一形象。《浪姐》里的“姐姐”们就是以唱跳魅力破题30+独立女性的逆袭之法。

其二,女性过往在XX圈里常处于弱势地位,很少人能够被看见,而“她综艺+X”直接给了她们一个广阔的表演平台。在嘻哈圈,男rapper和男性厂牌是歌迷追逐的主要对象,女rapper就鲜少被人提及,但通过《黑怕女孩》,王澳楠、Jinx周、张晨蕾、吉田凜音等平时难以被人知晓的rapper正被得到更多关注。

如果说前两点更多从女性选手角度出发,第三点则是对综艺制作层面的助力。她综艺是当下热门女性议题的“最佳表达场域”,当女性议题借由各类垂类文化形式去输出,新颖、有趣的表达方式或许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歌手尚雯婕平日里给人高冷、难接近之感,她的表达也常常被人误解,但在《听姐说》里,她用“女厕所是社恐暂逃社交的共享充电宝”的一个段子,以细腻的“女性脱口秀”表达形式,成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姐妹俱乐部》里,“要不要设置女性停车位”的议题经由张天爱、杨子姗、谢可寅的小情景剧演绎,也极其自然地将观众带入相关问题的思索中。

她综艺对圈层综艺的加码还有诸多面向。女性向来在共情力方面更为敏感,在竞技类真人秀里,女选手的情绪表达、感染力,以及女选手之间的台上battle、私下相处的情感连结都更具戏剧感,更能真情实感地感染到观众。

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年的《创造101》《青春有你2》也可看作是某种意义上“她综艺+X”的翻版。他们之所以能获得出圈级别的热度,多半要归功于“女性共同体”生发出的姐妹情共情场域实实在在打动了观众们。

圈层,她力量的“培养皿”

她综艺,核心看点是对她力量的展示。从这个角度来说,圈层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一个绝佳的载体,去全景式表现她力量养成、质变的过程。

有一个现象尤其值得关注,一旦一件事前头加上“女”字,似乎天然容易被人注目,如女演员、女脱口秀演员、女rapper、女京剧大师、女武术家……。只要有一档节目选择以“女性做……”为起头,它似乎天然就容易激起观众看戏的好奇。

在硬糖少女303官宣去咏春馆前,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可可爱爱的唱跳女团与武术能牵扯到什么关系。初入《姐姐妹妹的武馆》,这些女团成员确实如“一张白纸”,而随节目进行她们的咏春拳和精神力量一步步“变强”,这种给观众带来“养成感”的她力量进阶,是圈层文化赋能她综艺的成效所在。

《黑怕女孩》对嘻哈文化竞技感的展现更是全方位的。在紧张激烈的行业竞争氛围里,女性在其中的成长就更具戏剧感。第一次登大型舞台表演的“在校大学生”王澳楠,自我介绍紧张到语无伦次,但她出彩的表演反差感十足,也让人无比期待她在后期节目里如何获得“她力量”的成长与进阶。

《听姐说》的“姐姐”们或许在脱口秀技能上逊色于《脱口秀大会》的演员,但她们真情实感的经历分享确实让我们看到女明星更立体的面向。张蓝心吐槽自残式整容呼吁拒绝容貌焦虑、王子文回忆暴瘦经历劝大家不要跟女演员比美,这些自剖、自省、为其它女孩做榜样引领的观点表达,可谓饱含女性精神力量。

不过,对于女明星“跨界”脱口秀、表演、武术等领域,大众的反应却是两极分化的。《听姐说》《我是女演员》在播出期间口碑上一直没有实现翻盘,大家对于“谁都能说脱口秀吗”这样的专业质疑此起彼伏,女性表演节目在观感上似乎与其它演技综艺也并无二致。

可见,她综艺与圈层文化的融合还是存在一定难度。既然一个圈层能被称之为文化,它必然有一定从业门槛和专业度的,女明星跨界脱口秀达致的效果确实更多时候是“尬”,而女性习武、唱rapper等在水平上也难达到男性从业者的高度,这都导致她综艺可能在专业呈现效果上大打折扣,面临观众不买账的风险。

我们需要怎样的她综艺?

“她综艺+X”节目在口碑的两极分化提醒我们,“她综艺+X”不能是想当然把两个赛道进行简单的“1+1”叠加,如若不能发挥“1+1> 2”的效果,这样的综艺制作逻辑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惰性创作”。

演技综艺火了,我们就出一档女性演技综艺;脱口秀综艺火了,我们就出一档女性脱口秀综艺…… 如果把“她综艺+”当作一剂万能灵药,而全然不顾“她”与圈层文化的适配度,公众对她综艺的好感只会继续下滑。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她综艺?回到文初,正如她综艺的诞生是伴随着女性意识觉醒的浪潮而生,那么,她综艺的归处,必然也是要与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困境紧密相连的。

《脱口秀大会3》之所以助推杨笠的“普信男”段子成为全民热梗,是因为它敏锐踩中了当代女性在生活中遭遇到的类似处境,说出了女性对社会上相当一部分男性观感的共鸣。优质的她综艺需要在内容表达上基于现实去创作,否则很多性别表达只会是空中楼阁。

从这个意义上看,《姐妹俱乐部》借用情景剧的模式去演绎“女性日常遭遇的处境”,在立意上是好的,但综艺在戏剧能量上远逊于剧集,这导致节目始终难以出圈,它的受挫或许是因为剧式综艺的局限所在。

《听姐说》《黑怕女孩》选用脱口秀、嘻哈方式去为女性发声,选取方式是可取的。不过,前者因为是女明星群体,她们日常遇到的女性困境与一般女性是有一定差异的,这导致她们的段子很难达到杨笠的效果。

相比而言,《黑怕女孩》用嘻哈歌词去承载女性视角的观察,这种表达是更容易入心的。例如,张晨蕾的《女流之辈》从儿时的亲身经历入笔,述说与传统重男轻女观念做出对抗的过程,向所有人喊出“不要再叫我女流之辈,把所有偏见标签都撕碎;不要再叫我女流之辈,绝不会被世俗观念支配。”不过,《黑怕女孩》也要面临如何与男性观众、下沉观众建立对话通路的难题。

过去几年,有不少“个性”女性从综艺里走向出圈,“锦鲤”杨超越、“独立女性”杨笠、“北大才女”李雪琴莫不如是,她们昭示的是更有趣灵魂、拥有十足共情力女性的魅力。优质的她综艺,就需要基于对女性内心更深入的挖掘,从而让更多元、有趣的女性被更多人看到,这或许是她综艺能为女性平权主义做出的小小贡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