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女子被殴事件,这家北京媒体的报道为何备受批评?

这则报道用了“交谈”“推搡”“战局”“对抗”等文雅克制的词汇。

传媒见闻 | 06/12 19:25 | 阅读: A+

来源:综合自庖丁解news公众号、微博等

媒体在暴力事件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近日,河北唐山一烧烤店发生的打人事件监控一经曝光,立即引发全网关注。视频中,一白衣女子被几名壮汉群殴,有其他女子试图帮忙同样被殴打。视频显示,女子被拖行、被砸,头部被攻击……

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一社会热点事件。然而,有这样一则报道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则报道用了“交谈”“推搡”“战局”“对抗”等文雅克制的词汇。

这则也引来了不少网友评价。有不少网友更是称其“给媒体丢脸”。

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用词过于“含蓄”,与大家亲眼所见的“暴力”不太相符。似乎有一种故意淡化暴力事件,粉饰暴力的嫌疑。

这与社会公众对于媒体守护正义,客观公正报道的期待背道而驰。

那么,媒体在暴力事件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是不过度渲染暴力画面。 尤其不经过处理的原视频,可能对未成年群体造成伤害;一些血腥的画面,更不能通过媒体传播。

二是避免媒体审判。 媒体是报道事实真相,不是“定性、定罪”的司法机构。媒体不能在司法机关之前,依据媒体人和大众的常识、情绪倾向来给事件定性、给人定罪。

三是不给特定群体贴标签。 此次事件发生后,网上关于男权、女权的相关话题争论不休。给某个特定群体戴上“坏标签“的做法,会助长极端偏见声音的扩大,引发舆论失控。

四是应该注重报道对象的多元。 只有多角度,多层次的采访到当事人,才能让事件更加深度,更接近于事实真相。

五是更该探究“暴力、恐怖事件”的背后成因。 不能简单的去“征讨、批判、谴责”,而应该保持冷静、客观,深挖事件背后的成因,带领大众从暴力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

六是报道手段要体现专业性。 专业媒体应遵守伦理道德,不渲染暴力、悲情,不侵犯隐私。对于暴力画面多用远景、全景,不用特写;用打码的方式保护被报道者隐私;遣词造句务必严谨,不夸大事实、也不淡化事实,坚持真实、客观、平衡、公正的报道原则。减少些官话、套话,认真回应舆论关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