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开批评过6次,广电媒体违规参评仍严重

遗憾的是,因认识不足,同时受限于技术局限、人手不足和监督、处罚失效,广电媒体违规参评新闻奖问题严重性至2020年仍没有得到遏制的迹象。

【第一次:2013年】

近几年虽然惩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举报数量逐年减少,但对广播电视项目参评作品的举报仍然比较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公开造假,对刊播后的作品改头换面,重新制作;二是不尊重新闻一线编辑记者的劳动成果,在参评时,随意填报采编人员姓名。(来源《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就2013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答记者问》)

【评议】这是中国记协就造假参评新闻奖存在的“潜规则”第一次公开批评,明确指出部分广电媒体造假行为猖狂到“公开造假”。所谓“公开造假”,表现在一些省级卫视作品曾被转广泛载到网络上,随时可以查看原貌,但是这些媒体依然肆无忌惮地对原貌作品进行改头换面去参评。

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记协第一次指出具体媒体行业存在的违纪问题。到2014年第二十四届新闻奖评选后,中国记协又查办了一些违规作品,并于2015年1月首次公开通报违规参评名单,撤销获奖资格的2件作品中,有 1件存在重新制作的电视作品。

遗憾的是,因认识不足,同时受限于技术局限、人手不足和监督、处罚失效,广电媒体违规参评新闻奖问题严重性至2020年仍没有得到遏制的迹象。

283C3BB6-59E4-4894-8F9B-E7CD07EFFAF7

来源2017年02月17日 中国记协网《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参评作品差错47例(二)》

DB3D7A11-3DA6-473E-8678-F9A03A4BC980

来源2017年02月17日 中国记协网《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参评作品差错47例(二)》

【第二次:2017年】

另外,广播类作品也发现个别作品疑似造假,存在明显剪辑痕迹。

该节目报送时长为24分44秒,在5个不同时段中分段播出,剪辑痕迹明显。(来源2017年02月17日 中国记协网《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参评作品差错47例(二)》)

【评议】这是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透露广播、电视作品违规参评信息,已经说得很“委婉”了。实际上,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揭晓后,原来拟获奖的广播、电视作品突然大量“空缺”。原因是大部分存在重新制作、虚构作品刊播等因素被撤销获奖资格。

差错案例发布3天后,中国记协发布《关于撤销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情况通报》,指出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有16件获奖作品存在重新制作编辑、重新制作导语或申报材料非播出版等情况。16件作品被公开通报的违规作品都广播、电视作品。不过,通报中没有特别“明示”广电媒体造假严重,但不少人已经解读出其中的意思。

【第三次:2017年】

2016年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共收到社会评议举报意见97条,经核查,共撤销34件作品的获奖资格。 

在被撤销作品中,广电作品为29件,占比85.3%,这些作品被撤销的主要原因是,参评作品为重播作品不在评选范围内,申报材料与刊播时不一致,申报作品涉嫌重新制作编辑等。(来源中国记协网2017年02月24日《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就2017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答记者问》) 

【评议】2016年11月揭晓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几十件广电作品因造假的被取消获奖资格,获奖目录“空缺”多。为此,2017年起,中国记协强调加强对广电作品的审核,要求保留播出凭据、痕迹以便对比鉴定,并且强调电视作品送评视频必须带有频道标识等在线系统包装信息,如发现有删减,将不予评选。

而实际上,2017年评选时,依然有不少电视作品没有频道标识,中国记协自己没有遵守规则,仍然受理参评,并给予奖项。其中,个别没有台标(频道标识)的电视作品,是涉嫌造假作品。

【第四次:2018年】

1月30日,中国记协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在京召开“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作品突出问题”新闻评议会。会议透露,从2016年至2017年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对329条举报线索的核查情况来看,撤销参评资格、获奖资格的92件问题作品中,71件是广播作品和电视作品,2016年31件、2017年40件,占撤销作品总数的77.17%。

近两年来,广播电视类参评中国新闻奖作品出现重新制作、和刊播不一致以及造假等突出问题。这些被撤销参评资格、获奖资格的广电类作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品内容造假;重新制作参评作品音视频,比如,更换播出作品内容,删减内容、压缩时间;申报作品播出信息与实际不一致,参评作品指向不明确;报送作品为修改后的重播版本;无法提供作品播出原始依据。(来源2018年2月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消息《71件广播电视作品被撤销评奖资格,“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作品突出问题”新闻评议会提出——对蓄意造假行为“零容忍”》)

【评议】这是中国记协就广电作品造假集中问题,第一次邀请各部门坐下来讨论对策,试图解决问题。这次会议透露的信息显示,已知造假作品从2016年的31件增加到2017年的41件,说明2017年2月发布《关于撤销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情况通报》后,没有对国内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媒体产生任何震慑效果。

虽然本次会议由中国记协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举办。但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网站在当时和过后的一段时期内的行业动态信息中,未刊登有关消息。

另外,本次会议虽然透露如此多的造假作品,参会人员想出了很多对策,信誓旦旦地要“零容忍”,但是处罚措施却没有跟上。

也就是这次会议召开之后,间隔了2个多月时间,即2018年4月4日,中国记协才发布《关于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因违规问题撤销获奖资格、参评资格作品情况通报》。此时,大部分省份已经完成了作品的复评,甚至完成了“广电四项”作品的推选。

这13件造假作品,也全都是广电作品。本以为经过开评议会后,中国记协会在公开通报中如数公布评议会指出的40件造假作品名单,但是“酝酿”了两个多月之久,却只公开通报了13件。

实际上,本次评议会上,不少业界、学界人士把新闻奖评选里造假参评、虚假参评的行为,归咎为道德问题,没有认识到是违法行为、违纪行为。这样的思想认识局限性,也导致了处罚不当,从而让违规参评问题反复出现,甚至扩大化。

【第五次:2018年】

另一个应引起报送单位注意的是:为数不少的参评作品的文字稿与音频内容不相符,有的出入还很大。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近几年的审核中电视作品疑似造假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根据《评选办法》,报送作品必须与刊播时一致,不得重新制作。但是有个别作品存在明显的剪辑、删节、重新制作的痕迹,也有个别作品存在文字材料与视频不一致的情况。本次审核也发现了几件疑似造假的电视类作品。(来源2018年04月19日中国记协网《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网络参评作品差错37例》)

【评议】这是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又一次公开指出广播、电视媒体违规参评问题。同时,审核委员会又一次指出部分广播、电视作品文稿材料与音频、视频内容不相符、不一致的情况。

这又说明,各地记协、各初评委员会等机构在推荐、报送作品过程进行的初评,流于形式,涉嫌按照“题材论”“目录”“标题”等因素,就投票去定夺一件作品参评新闻奖评选。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部分广电作品参评项目差点遭遇“团灭”。

【第六次:2019年】

广播电视直播多有改动痕迹。

本届评选依然发现有重新修改、重新制作的问题,尤其是广播直播和电视直播这两大类作品,被评委称作是两大“重灾区”。

本届评选,进入定评环节的电视直播作品共8件,经审核被撤销参评资格的作品有4件,大部分问题是重新制作,真正送到评委手上的作品只有4件。【备注:经评议,仍有1件获奖作品涉嫌重新制作。】

广播直播更惨,进入定评的共7件作品,结果1件作品定评前被报送单位撤回,1 件作品未过审核关被撤销参评资格,3件作品被微信公众号揭短经核实后撤销参评资格,真正参加定评的作品剩下两件。【备注:经评议,仍有1件对新闻数据故意造假,只剩一件“真货”。】

(来源 “新闻战线”的微信公众号2019年11月12日刊发文章《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江苏省记协主席周跃敏——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并见于《新闻战线》2019年第21期。)

【评议】2019年1月至4月,中国记协没有像往年一样公开通报上一届造假参评名单,第一次中断了该处罚措施。因此,广电作品造假行为、违反参评行为“反弹”,并扩大化,最终在某些单项作品中形成造假“重灾区”,也在预料之中。

 虽然评委已经在期刊发文指出2019年有一批故意造假作品,但是如果中国记协仍然按照往年方法处理,估计公众2020年看不到公开通报的造假名单。

现在时间来到了2020年6月,上述评委指出2019年有造假作品的部分媒体和作者,已经又一次获得推荐参评中国新闻奖的机会。

所以,2020年进行的各类新闻奖评选秩序遭遇破坏,已经成为定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