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集数法则:视频平台力推20-,卫视端青睐40+

肉眼可见的,剧集正在变短。或者,20集以下的短剧,正在变多。

《在劫难逃》12 集、《隐秘的角落》12 集、《如此可爱的我们》16 集、《摩天大楼》16 集、《龙岭迷窟》18 集 ……

肉眼可见的,剧集正在变短。或者,20 集以下的短剧,正在变多。

今年 2 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剧集长度提出具体要求:" 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 40 集,鼓励 30 集以内的短剧创作。"

而事实上,这股短剧之风早在 2017 年那个 12 集《无证之罪》为网剧正名的初秋,就已经簌簌而起了。

集数长短本不应该成为判断一部剧集是否高质量的标准。但不知从何时," 长等于注水 " 成为了观众对国产剧的刻板印象之一,一度闻 " 长 " 色变。

而如今,伴随着平台精品化、细分化的内容方向,剧集短篇化虽然仍旧处于摇摆探索阶段,但已逐渐显现出规模。根据云合数据、骨朵数据等数据平台信息以及相关媒体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上新的 30 集以内剧集 29 部,占比 67.4%。

从《唐人街探案》《我是余欢水》开始到爱奇艺的迷雾剧场,再到正午阳光新剧《闽宁镇》(16 集),于正刚开机的《当家主母》(24 集),短剧迎来了好时机。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卫视上星剧,多数依然保持了 30 集 + 的集数。

集数去水已成大势

2020 年至今,国产剧市场的热闹,始于 1 月 1 日开播的 12 集网剧《唐人街探案》,高峰在 6 月斩获近 77 万豆瓣网友打分的 12 集网剧《隐秘的角落》,豆瓣开分超过 9,目前稳稳地站在 8.9 的高分剧集阵营里,毫无疑问会进入 2020 年豆瓣十佳国产剧。

短剧,并不是新鲜的概念或者形态。

只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长剧集,在国内剧集市场的确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来,传统剧集售卖的商业模式是按集数,这意味着集数越长,总价越高,单集平均成本越低,且在过亿的主演片酬面前,长剧的利润摆在眼前;二来,出于剧集赞助的分散性与持久性等各类因素的考量,长剧集毫无疑问更受广告主青睐。

但伴随着越来越长的剧集,越来越多的贴片广告和注水剧情,观众开始嫌弃国产剧的 " 裹脚布 " 套路。

同时,短视频风生水起,受众时间的碎片化,更重要的是,视频平台也进入了商业模式迭代的阶段——用户天花板近在眼前、广告收益占比下滑,他们需要思考如何让已用的用户和潜力付费群体,为喜欢的内容,主动掏出口袋里的钱。

云合数据显示,《庆余年》等爆款长剧留存率在 12%-33% 之间,而《隐秘的角落》的留存率近 40%。

这也就成了短剧爆发的关键性因素。

在政策驱动与市场选择的双重趋势下,剧集集数去水已是大势所趋。

云合数据统计,2020 年 3 月以来备案剧目的平均集数明显下降,每月较 2019 年同期缩减 1.4-4.6 集不等。

悬疑类成为本年度短剧集中地

目前,市场上的短剧大概有两种形态,一类是集数短,单集长度保持不变的精品剧,如《隐秘的角落》;第二类是单集长度在 10 分钟以内,集数或长或短的,类似短番剧,如 B 站和兔狲文化联合投资的《不思异:录像》等。

就今年而言,各家长视频平台的悬疑类都以第一类短剧模式为主,单集时常保持常规,集数基本上控制在 12-16 集。

换句话来说,BAT 三家打擂台的悬疑剧,成为了本年度短剧集中区。

爱奇艺以 12 集网剧《唐人街探案》为开端,对 " 奇悬疑剧场 " 进行了升级,推出 " 迷雾剧场 ",以剧场的方式,打包内容,形成厂牌,包含了 6 部 12 集短剧,目前已经上线 4 部。

《十日游戏》、《隐秘的角落》以及正在热播的《在劫难逃》热度与口碑均算上乘," 爬山梗 " 毫无疑问引领了整个夏天的热词榜。非要指摘一下的话,4 部当中,仅《非常目击》折戟。

优酷这边则选择了宠爱剧场 + 悬疑剧场的模式。

其中 " 悬疑剧场 " 计划上线 14 部精品悬疑剧,目前已经上线的《失踪人口》、《白色月光》、《女孩们在那年夏天》以及待播的《回廊亭》等均为 12 集。

尽管声量与口碑上距离爆款《隐秘的角落》差了好几个《在劫难逃》,但此前的《叹息桥》也算拿下过好成绩。

腾讯则走的是系列化开发的路数,18 集的《龙岭迷窟》堪称 " 鬼吹灯 " 系列新高峰,为推动五季连拍实现极致化开发,做足了场面和铺垫,原班人马的续作《云南虫谷》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悬疑剧场主打的《摩天大楼》,虽然在宣发上打错了 AB 的牌,但靠着剧情上的精彩还是抢占了三分地,余下的还有段奕宏与大棚主演的《双探》,也为短剧。

除了悬疑这块阵地,青春剧方面,各家也呈现出了越来越短的趋势,《如此可爱的我们》16 集、《奈何 boss 要娶我 2》16 集、《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24 集;优酷宠爱剧场上线的《我的刺猬女孩》《99 分女朋友》等,长度也均为 24 集。

商业模式上,过去 TO B 售卖给电视台的模式,在视频平台上已逐步演变成了会员付费、分账等 TO C 的方式。这意味着市场反馈流程变短,观众是否愿意付费,视频平台一目了然。而这种直观的收益方式,将直接反向影响到上游内容制作方在题材和内容长度上的选择。

但就现阶段短剧的商业模式而言,目前主要还是依赖于会员付费。

也因此,规模化的剧场模式,一方面增加了短剧播放的总周期,拉长内容供应的时间 ; 另一方面,各家剧场所包含的剧集,并非部部精品,打包售卖的剧场模式有利于一带一,只要有部分精品成立,那么这个厂牌就成立了。

至于,未来短剧能否成为市场主流,还是要得看市场接受度、内容及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短剧不上星,超长剧绝迹

" 该 28 集的地方,电视台播到了 30 集。"

热门剧集在线热播,行业人士已经在吐槽电视台的骚操作。

尽管网剧与上星剧集早就不分家了,但单按剧集的长度来看,目前短剧的主阵营还是在网播端,上星的剧集方面,依然是有一定长度的。

而从卫视中的 C 位湖南卫视的常规操作——遇到爆款剧集,通过剪辑的方式延长排播周期,如《以家人名》;声量一般,则缩减,如《天盛长歌》,也可以窥探到卫视对于剧集长度的需求。

6AA06CBA-1F0D-4972-93DB-860EAF1F95B4_4_5005_c(截图来自云合数据)

云合数据统计,目前全平台连续剧中,24 集以下国产短剧自 60 年代起共 2870 部,2018 年后共上线 462 部,占比 16%。2017 年后的数据,短剧中 95% 以上均为网络剧。

反向推论,上星播出的剧集,以长剧为主;而 20 集以下的短剧,在卫视端几乎消失。

同时,大体量剧集也在快速减少。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大体量上星剧集最多,3 部,包括《知否》78 集,《如懿传》87 集,《天盛长歌》56 集(爱奇艺 DVD70 集)。需要注意的是,《如懿传》之后,80+ 大体量剧集基本在网端和电视端双双绝迹。这是超大体量剧集命运的重要标志。

VLinkage 数据显示,40 到 49 集区间的剧集是目前卫视剧的主流体量。湖南卫视热播的《以家人之名》46 集,《亲爱的自己》45 集,《平凡的荣耀》41 集,均在该区间内。

上星集数的变化,当然与当下传统电视台的购买力有关。

超大体量的剧集,意味着,成本高昂,卫视购买力下降,难以大量买入。同时,政策方面,国产超过 60 集的电视剧,多为古装,卫视播放配额也有限。

20 集以下不上星的原因,主要是以卫视日播的方式,一天 2 集,20 集以下的电视剧,十天左右就能收官。热度还未发酵,剧都播完了,这与广告商倾向于选择长剧同理。

可以预知的是,无论是台,是网,剧集集数去水已是大势所趋。而无论剧集长度趋势几乎,是否上星。娱 sir 想要强调的是,剧集的长度,与剧集的质量并无直接关系。

长如《琅琊榜》,至今说起来也是国剧之光;根据云合数据,上半年 46 集长的《庆余年》,正片有效播放接近 47 亿,在豆瓣也得到了超过 78 万用户给出的 8 分好评。

而短如 3 集的《女孩们在那年夏天》也并未能掀起多大的声浪;同一个迷雾剧场,同样是 12 集,《非常目击》与《隐秘的角落》也还是有点距离的。

观众不傻,看到用心写的剧本,恨不得来个 100 集连播,但用脚写的,估计 3 集也嫌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