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视频时代,央视网超高清技术应用有哪些新探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直高度重视超高清技术发展,积极构建“5G+4K/8K+AI”战略格局。

9月15日,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0线上智博会)在重庆开幕。2020线上智博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网信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新加坡贸工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本届线上智博会以“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主题,41场线上论坛活动汇聚400余名重要嘉宾,交流探讨前沿科技领域的新命题、新趋势、新使命。

根据IMT-2020 (5G)推进组发布的《5G新媒体行业白皮书》,超高清视频行业从2005年开始经历十余年的发展期之后,在2018年进入爆发期;随着5G全面商用,2020迎来了超视频时代,4K/8K清晰度视频业务全面成熟。

(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直高度重视超高清技术发展,积极构建“5G+4K/8K+AI”战略格局。作为行业的先行探路者,总台央视网副总经理赵磊在2020线上智博会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西部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超高清技术在视频媒体行业的应用探索》的主题演讲,从视频、音频、传输、版权保护四个方面重点介绍央视网在超高清技术应用方面的实践,并就智能化与超高清技术的结合点进行了探讨。 

(央视网副总经理赵磊分享)

建设两大中台 坚实支撑 

央视网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媒体机构,有三个鲜明的属性。首先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第二是央媒中最大的视频网站,第三是拥有多牌照资质的互联网文化企业。今年以来,央视网一直在积极释放向全媒体综合服务商转型的信号,面向行业输出一系列基于内容、技术及平台的全媒体服务。从赵磊的演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年来央视网在超高清、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努力,以及如何应用新技术在提升主流视频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从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看,中台是推进媒体融合、智能化转型的有效技术方案。赵磊介绍,目前央视网已经建设了两大中台:视频中台和AI中台;基于中台推出两大基地:互联网视频技术研发基地和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实现了一些自主研发突破,并孵化了一系列AI创新产品,应用于多样化的需求场景中。

(视频中台)

央视网视频中台具有两大特色,一个是安全可靠,另一个是大并发支撑。依托视频中台,央视网顺利完成了历年来各项保障任务,即使在访问量发生突增的情况下,依然保证了业务的稳定运行。去年国庆阅兵直播期间,央视网直播并发人数超1100万,充分体现了央视网视频中台的强大支撑能力。在今年上半年国内疫情爆发期间,作为主流媒体,央视网积极开拓创新,一方面保证权威信息能够安全高效发布,另一方面加强融合创新,打破线上线下,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云上活动。央视网视频中台作为央视网多终端和合作机构的支撑平台,平顺保障了《战“疫”最前线》、国家发改委全国38地连线的云上中国品牌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直播活动,直播通道在峰值时达到上千路,直播的流畅度和清晰度一直保持在高水准。

超高清技术 丰富应用 

作为本次演讲的重点,赵磊围绕视频、音频、传输、版权保护四个方面分享了央视网在超高清技术应用领域的实践。

首先是视频方面,基于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提升用户体验。随着网民对VR视频清晰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央视网自主研发了基于等角六面体投射的 8K-VR 点播转码、直播转码系统以及适配的播放器,在保证视频清晰度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研发的播放器可以实现动态“数码变焦”,在移动设备上也可以对超高清视频实现最佳呈现,带给观众更好的沉浸体验。这个系统目前已在央视网进行了测试播出。

(传输技术)

在去年武汉军运会期间,央视网首次尝试全程采用5G+4K技术进行网络直播,对5G通道回传的现场4K直播信号实现了HDR 10bit硬编码,通过自主研发的视频源站和VDN实时调度系统,使用32M码率、50P的帧率在互联网上进行直播,军运会发布会的4K网络直播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4K内容点播方面,去年央视网综合门户推出了4K内容专区,采用最新的编码技术把总台的优质4K视频内容呈现给广大网民。

音频技术方面,推出国内首个基于WEB端的全景声技术。央视网自主研发了基于H5的虚拟全景声,今年已在央视网全面上线,为用户提供服务。赵磊介绍,打开央视网 综合门户 的直播频道页面,点击右下方的音效按钮,即可用耳机或者近场音箱聆听到全景声带来的沉浸体验。

(国内首个基于WEB端全景声技术)

此外,央视网作为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的独家技术支持单位,在今年疫情期间推出的系列音乐会直播活动中,采用自主研发的极速高清视频编码技术结合全景声技术,为古典乐迷带来了高品质的网络视听享受。

传输技术方面,重点关注5G网络环境下的4K直播场景。在去年的春晚直播中,央视网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达到了低延时、高稳定的直播要求,并在户外大屏端利用5G网络对春晚进行了全程4K直播,为下一步5G全面商用后,实现4K直播大范围应用做好了技术准备。 

版权保护方面,央视网已经把DRM技术全面应用于视频直播和点播业务。央视网在2018年世界杯报道中首次上线了基于DRM技术的直播加密源站和播放器,在有效防止对直播画面进行劫持插播的同时,基本杜绝了直播盗链,大幅节约了CDN成本。 

(应用DRM技术进行版权保护)

赵磊表示,由于Flash技术在2020年底即将全面淘汰,央视网从去年开始加大了PC端H5播放器的研发力度。在去年国庆阅兵直播时首次在PC端上线了H5加密播放器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据悉,H5加密非常困难,破解却相对于客户端更加容易。通过自研WebAssembly混淆编译器等技术,央视网对H5解密播放进行了高强度的算法加密保护,解决了H5容易被破解的问题。目前,全新H5直播和点播播放器已经在央视网全面上线,完全替代了老旧的FLASH播放器。

人工智能驱动 流程重塑 

智能化是媒体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超高清技术的深度应用离不开人工智能对媒体生产流程的全方位变革。央视网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打造“人工智能编辑部”,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采、编、播、存、用全流程各个环节。在超高清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结合方面,基于全新建设的AI中台,重点在智能标签、智能风控、视频超分、智能创作等方面推出有关的技术产品,实现媒体生产流程的智能化重塑。

(AI中台)

央视网AI中台最大的特点是集成开放。通过AI能力服务总线,支持接入各家厂商最先进的AI能力,博采众长。目前央视网基于AI中台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产品和应用。

(智能标签)

(智能风控)

赵磊称,视频内容风控一直是央视网重点发力的应用场景。去年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正式发布了融媒智控产品,其包含12大类内容分类、7级标签体系,可满足多种视频内容风控要求。同时,央视网充分发挥自身多年积累的视频人工审核人才和经验优势,推出了智能审核+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审核质量。目前融媒智控产品已经全面为多家内容平台正式提供服务,央视网正在视频内容风控领域逐步树立领先地位。

(智能剪辑)

在智能创作方面,央视网分别开发了针对图文和视频的智能创作系统。利用最新的智能剪辑技术,可以通过提前设置主题场景、素材种类、背景音乐等,实现对视频进行自动化视频剪辑和主题合成,大幅提升了各种短视频编辑的生产效率。

(左:源画面 分辨率720p   右:超分画面 分辨率4K)

央视网历史媒资中有大量的低分辨率视频素材,利用超分技术,在视频画质提升方面也进行了深入探索。赵磊在演讲中展示了从720P超分到4K的效果画面,可以看到视频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表示,下一步央视网希望利用超分技术,不断提升历史视频的画质,为用户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频。

超高清技术为视频媒体行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信息视频化、视频超清化”已经成为媒体行业面临的发展趋势,不断为用户提升视听体验是视频媒体共同的努力方向。5G+4K/8K+AI等新技术也必然会带来新应用,催生新业态。在演讲结尾,赵磊表示央视网愿将在互联网视频领域深耕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与行业共享,在新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共创视频媒体行业繁荣发展的未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