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6部科幻剧开发中:“脑洞文学”当道,《三体》独孤求败

题材上,软科幻一定比硬科幻高贵吗?未必。

2020年国产科幻剧项目储备已经超过66部,当中包括已杀青的《致命愿望》、新近官宣的《三体》、已备案的《紫川》,以及筹备中的《地球上线》《全球高考》《禁区左转90度》《探索·三部曲》《就喜欢你看不惯我的样子》《回旋世界》《无主之地》等。

国产剧对科幻题材的探索从未停止,早年的《魔幻手机》《霹雳贝贝》《少年王卫斯理》是一代观众的童年回忆,近年的《执念师》《端脑》《疯人院》成为网络科幻剧的口碑之作,收获颇多好评。

探索从未停止,但热度、口碑双管齐下的扛鼎之作始终未曾出现。《三体》官宣之后,这部根据雨果文学奖改编而来的超级网剧普遍被寄予厚望,它能成为《流浪地球》之后,国产科幻题材影视剧的下一站吗?

15部已开机,42部已备案

已知的66部国产科幻剧项目中,15部已开机,42部已备案,9部正在筹备中。

爱奇艺即将上线的《致命愿望》、企鹅影视正在拍摄中的《三体》无疑是当中关注度最高的。前者是本阶段爱奇艺迷雾剧场的收官之作,集结了冯绍峰、文淇、范丞丞等亮眼的演员阵容;后者是影版《三体》“折戟”后,“中国第一科幻小说”首度搬上荧屏,考虑Netflix版《三体》的开发略微滞后一步,本版极有可能成为第一部与观众见面的真人版《三体》。

华策的《你好,安怡》,欢瑞的《天目危机》,优酷的《玩家》《水月镜花》《有座香粉宅》,搜狐视频的《我的宠物少将军》,《毛骗》团队的《异物志》,银润传媒、企鹅影视的《无忧之地》等作品均已开机,除7月29日开机的《水月镜花》外,其余作品均已杀青。

通过备案的电视网络剧中,科幻题材达到42部,当中包括慈文、尚世影业出品的《紫川》,华策出品的《就喜欢你看不惯我的样子》,阿里巴巴影业出品的《未来往事》,西瓜视频出品的《微生物语》,唐人出品的《指尖少年》,网易影视出品的《七曜—碎夜星芒》等。

曾官宣开发计划的科幻剧项目中,芒果TV、华策出品的《地球上线》,企鹅影视出品的《全球高考》,新派系、腾讯影业的《禁区左转90度》,凤仪娱乐的《火星生活》,佟悦新名的《回旋世界》,目前均未开机。

整体来看,上述剧目多发向网络视频平台,体量上,除几部知名影视公司领衔的作品外,其余多为12——24集的中等制作,翻拍项目、IP改编项目较多。

华策出品的都市科幻剧《你好,安怡》翻拍自瑞典电视剧《真实的人类》,总集数30集,讲述2035年,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女机器人进入人类家庭后,升级打怪的故事,已于2018年杀青,暂未播出。

新鼎明影视出品的现代科幻爱情剧《昆仑归》由海岩原创编剧,姜文监制,侣皓吉吉执导,总集数50集,讲述地球人与外太空人两对男女之间的爱恨纠葛,已于2018年12月杀青,暂未播出。

《昆仑归》剧照

慈文、尚世影业联合出品的当代科幻剧《紫川》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讲述主人公平息光之星球内忧外患,带领众人重返地球的故事。该项目最早于2016年备案,备案集数60集,慈文2020年半年报曾显示,该剧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开拍,但目前暂未开机。

新派系、腾讯影业联合出品的悬疑探险科幻剧《禁区左转90度》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由唐丽君担任制片人,讲述罗布泊禁区的地下楼兰,主人公与复制人的爱情交错故事。该项目最早启动于2017年,当时计划开发成周播剧,目前暂无新进展。

佟大为主演的未来都市冒险剧集《回旋世界》由佟大为名下佟悦名新出品,关悦担任出品人,佟大为担任总制片人,讲述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存的时代,一个渴望亲情的傲娇萝莉寻找被困在游戏世界中的父母的故事。该项目最早于2018年发布概念海报,预计集数24集,目前暂无新进展。

凤仪娱乐出品的《火星生活》翻拍自2006年同名英剧,故事讲述一位普通警探在车祸后,被传送到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该剧曾于2008年、2018年先后翻拍为美剧版、韩剧版,中国版曾计划于2019年开拍,集数24集,目前暂未开机。

英版《火星生活》海报

华策、芒果TV联合出品的《地球上线》,企鹅影视出品的《全球高考》均为无限流耽改题材,年内暂无开机计划。

华策的另一部待开机科幻剧目《就喜欢你看不惯我的样子》根据网络小说《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改编,讲述身为警局画像顾问的女主人公,在附身宠物猫的M星王子帮助下,抽丝剥茧,探明真相的故事。该剧已于2018年通过备案,备案集数36集,目前暂未有新进展。

软科幻、硬科幻无所谓,伪科幻要不得

题材上,软科幻一定比硬科幻高贵吗?未必。

国产科幻剧的槽点不在于硬科幻题材稀缺,伪科幻的“脑洞文学”大行其道,显然更让观众头疼。

即便在科幻影视沃土的好莱坞,软科幻的市场接受度也是大于硬科幻的。《回到未来》《变形金刚》《生化危机》等软科幻代表作,设定虽不那么“硬核”,但并不妨碍它们收获全球观众喜爱。诸如《黑客帝国》《终结者》《阿凡达》等商业大片,一直存在“软硬”之争,但这也并不妨碍它们成为票房收割机。

《黑客帝国》海报

在国外,科幻作品的“软硬”之分甚至不足以成为一项值得讨论的议题。号称“科幻艺术届诺贝尔奖”的雨果奖、星云奖,颁奖时也只按篇幅区分长篇小说、长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至于作品究竟是“软科幻”还是“硬科幻”,根本没有必要作为一项评选标准。

主流观点认为,软科幻指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的作品,作品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较低,科幻理论仅作为故事背景出现,作品主题更偏向于人物心理、情感的描写;硬科幻指追求科学的细节和准确,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作品,其主题偏向于对科学精神的推崇和尊重,情节描写较少。

上述定义看似清晰,但在实际判断过程中,却存在很多模棱两可之处。比如《三体》,作者刘慈欣本人是理工科出身,故事讲述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既包含对人类情感、人类命运的大篇幅描写,也涉及到对射手假说、农场主假说等科学理论的思考、推论,这样的作品,究竟是软科幻还是硬科幻,本身就存在争议。

人为区分软科幻、硬科幻,一是意义不大,二则,争议颇多。国内的科幻文学本就起步晚,强行套用软科幻、硬科幻的概念区分作品主题,反而使创作者束手束脚、施展不开,无益于科幻文学发展。

退一步说,即便当下国内的情况是软科幻压倒硬科幻,也无甚值得批判的。这是市场接受度、国情共同决定的,可以理解。但,需要警惕的是,“软硬”之分没有必要,“真伪”之分还是有必要的。

国内很多所谓的科幻作品都是廉价、没有营养的伪科幻“脑洞文学”,是在跟风取巧,误导观众,搅乱市场。

一种情况是,很多影视剧,钻审查的空子,将穿越、宫斗、古装等敏感题材嫁接成科幻题材,作品没有一星半点与科幻有关的思考和描写,纯属敷衍审查。

另一种情况是,《流浪地球》后,“科幻元年”的呼声越来越响,片方嗅到商机,一拥而上,出现大批跟风滥造,蹭科幻流量的作品。

这两种创作倾向都是不对的。国产科幻影视剧尚处于发展中阶段,一大批良莠不齐的跟风之作呼啸而来,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消耗市场信心不说,更可能让观众误认为国内的科幻作品都是如斯水平,对《三体》这样的作品来说,这是不公平的。

科幻元年的第一站,先从端正创作态度开始

灵魂发问:第一,国产科幻题材作品有惊为天人、叹为观止的强科学概念设定吗?第二,国内有成熟的足以支撑科幻题材作品孵化的影视工业体系吗?

第一问属于内容上的问题,后一问属于制作上的问题。市面上已经出现的科幻影视剧,基本都不符合第一问的要求。类似《三体》这样的作品,原著讲述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入侵,概念上赢了90%的科幻小说,但又容易在第二个问题上出纰漏。“烂尾”的影版《三体》证明,很多情况下,这两个问题是同等重要的。

国产科幻剧比科幻电影的情况更悲观。至少,国产电影不会出现一年上映几十部“科幻大片”的盛况,国产剧敢。国产剧尤其是网络剧,无论什么莫名其妙的题材,都敢套用科幻的壳子,明目张胆辣观众眼睛。这样的作品,既没有强概念设定,也没有惊艳绝伦的视效场面,制作粗糙,不知所云,完全跟科幻无关。

谁都期待科幻元年的出现,观众也在期待,但,友情建议:科幻元年的第一步,是不是先从端正创作态度开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