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故事如何避免“议题化”? 作家陈果、毛冷瞪经验分享丨故事人

2020年在剧集市场,“女性故事”大放异彩。

编者按

纵观这几年的爆款剧集和电影,无不是文学IP改编而来,文学IP已然成为文娱产业不容忽视的内容来源,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者们的价值也得以持续释放。

然而从文学到影视隔着不止一座山,文学圈到影视圈如是,要实现破圈交流并非易事,那么故事的创造者们,是如何迈出影视化的第一步?又是如何以“笔”为武器,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讲述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策划了“故事人”专题,探访爆款影视作品背后的作者们,以及尝试打开IP影视化大门的新晋者,揭开他们的“破圈之法”和“故事之道”。

此次我们采访到了两位擅长写女性故事的作者:陈果和毛冷瞪,她们多部都市情感和家庭婚姻类作品傍身,且部分IP作品已售出影视版权。那么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女性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听听两位作者的心得。

2020年在剧集市场,“女性故事”大放异彩。

以职场切入的《安家》《怪你过分美丽》表现了女性在职场的困境和奋斗,《谁说我们结不了婚》《三十而已》《二十不惑》都以群像戏,展现了不同阶段女性的怕与爱,此外,女性+悬疑类型突围,出现了《危险的她》《不完美的她》《白色月光》以及《摩天大楼》等作品。

我们发现女性故事的构建,离不开女性面临的学业、爱情、婚姻、职场等情境,这些情境中的女性面临的选择和压力各不相同,剧集在这些大的设定下做加法和混合。

而在众多女性故事中,原生家庭、重男轻女、职场歧视、家暴、婚姻困境……这些社交媒体上热议的当代女性困境,成为了作品引爆话题,迅速出圈的不二法门,就拿《三十而已》来说,因为触及出轨、抓小三等话题,一时间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风光无两,成为今夏爆款作品。

由此可见,对于以女性观众为主作品来说,生活质感与情感共振的塑造和传递,是激发观众审美共情的两大关键点,然而要拿捏好分寸,避免一味议题化同时又能引起共鸣并不容易,创作者必须拿出扎根现实的诚意,让剧集的故事、人物、情节、以及主题、话题等做到“脚踏实地”,并实实在在地捕捉到人物最真切的情感,欢乐也好,痛苦也罢。因此,IP价值官采访了两位深耕女性故事的作品,聊聊他们的创作之道。

陈果

豆瓣第一热帖作家,被读者誉为最会塑造励志女性形象,懂得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写故事最接地气的人气作者。

代表作《我的漂亮朋友》豆瓣点击过亿,百度热搜高达 15300000条,同名改编剧由张天爱、徐开骋领衔主演,预计 2020年播出。《她没有结婚》、《我的忧郁小姐》《我快被我妈坑死了》《婆婆的镯子很值钱》均已售出 影视版权,由一线团队开发中。

毛冷瞪

豆瓣超高人气作者,被誉为豆瓣最会写生活的女作家。代表作婚恋三部曲中:《妈妈离婚记》《莫名其妙的珍珠》影视均已由一线制作公司筹备开发,第三部曲《咱们要个孩子吧》影视版权多家抢购中。

1、网络文学创作历程

毛冷瞪:写是一种自我表达

从小就有写东西的欲望,小学的时候在本子上写,后来在论坛里写,即使没有什么人看,但我一直都在写。脑袋里有很多很多想法,一点一点写出来。不夸张地说,在创作最有激情的时候,我每天上下学和上厕所脑袋里都是这些故事情节。其实有没有人看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些想法,而我写出来了。

陈果:把身边的故事写下来

在成为作者之前,我是一个职场人,做着和写作毫无关联的工作,一心在职场打拼,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一个以码字为生的人。2013年,我听了一个朋友的故事,那朋友太传奇了,19岁,初中学历,被开小饭馆的亲戚带到上海,帮忙端盘子打杂,短短几年的时间,换了很多份工作,读了大学,买了房,在上海安定下来……听完这个故事,我久久不能平静,凭着冲动,把它写了下来,发在网上,没想到挺多人看,挺多人转发,还顺利出版、卖影视版权了。然后我就在想,或许,我是能写的。之后陆续又写了几个故事,全部都卖了影视版权。我觉得或许我真能吃写作这碗饭,于是便辞掉工作,全职写作了。

2、如何选择故事题材和类型?

毛冷瞪:不是我选择了婚恋亲子题材,而是市场选择了这些题材

我早期写的小说不怎么围绕现实生活,而是涉猎于古言啊、穿越啊、校园啊、各个时代等,最奇怪的还有模仿外国名著写的外国古代小说。题材虽然以爱情故事为主但其中也会夹杂很多其他元素。但第一次在网上发表小说被网友看到,就是《妈妈离婚记》的第一章。我有很长时间想不明白,我写了那么多,为什么只有这一本火了,现在就很清楚了,因为大家能从这个故事里找到共鸣。而写了离婚记也是因为我那时结了婚,开始对婚姻有感悟。当然后来写了很多亲子题材也是因为又做了妈妈,对孩子的世界也有了新的感悟。其实在婚恋三部曲和《家长》之外我也还是写了很多很多其他的东西,但都属于我自己的脑内小世界,即使发表也没有得到太大的反响。所以可以说不是我选择了婚恋亲子题材,而是市场选择了这些题材。

陈果:贴近生活的人物原型,更容易引起共鸣

都市情感类的故事相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从现实中找到人物原型,故事出彩的话,更容易引起共鸣,算是比较讨巧的一个类型。当然,如果故事老套,反面人物过于典型,也是最容易招骂的类型。

3、如何让女性故事贴地飞行?

毛冷瞪:关于情感的影视剧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和“共鸣”

我认为关于情感的影视剧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和“共鸣”这两点。举例来说,我每天在豆瓣闲逛,跟朋友们聊天,看到的都是平权的探讨,女性价值的叙述,互相尊重的基本需求等,但可能在许许多多家庭中,妇女儿童遭受着心理和身体上的“虐待”,而他们也并没有领悟到自己不应该被这样对待。我想如果我可以的话,希望通过作品内容对这些观众产生一点点引导和警醒的作用,告诉他们其实还可以有其他的可能性。

陈果:不写自己都不相信的故事

不写自己都不相信的故事,不写自己都看不下去的情节,不写脱离于自己审美之外的人物。

4、如何积累素材,寻找灵感?

毛冷瞪:带着很八卦的心态生活和观察,然后写下来

观察生活细节、把这些细节放到我的“素材抽屉柜里”非常重要。我日常在豆瓣碎碎念,经常会写我走在街上看到、偷听到的各种事情,有趣事也有令人特别生气的事,这些我都会留神去看,可以说是带着很八卦的心态在生活。我的姥爷是一个学者和作者,他认为我的生活太单调了,支撑不起写作内容,就好像一定要去做刺激的工作、去远方走走什么的才能写作。我认为他这样说并不对。任何人的生活都非常非常丰富,每个人都活在一大堆精彩的细节之中。只是我把这些细节写了下来,大家读了觉得“哇我这里也是这样的!我上次也是这样的!”这样才特别贴近读者。

陈果:从身边该是和影视剧中获取灵感

一个是朋友讲给我听的她们自己的,或发生在她们朋友身上的故事,像《我的漂亮朋友》和《她没有结婚》,都是发生在朋友身上事情,我改编后写了下来。另一方面,大量看书、观剧,被打动的那个点,可能就是广谱的情绪,若过了很长时间,这个情绪都没办法消散,就可以以这个情绪为切入点创作独属于自己的故事了。比如我看了讲兄妹感情的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之后创作了讲母女相爱相杀的《我快被我妈坑死了》。

5、如何增强作品的新意?

陈果:避开别人写过的和拍过的梗,才能推陈出新

我写故事基本上是没有大纲的,但在故事创作之前,我会先做好人物设定,关键节点的剧情走向,提前想好故事的结局。如果一个人物不能让我兴奋,在我想她的故事时,脑内没有小剧场,大概率这个故事中途是写不下去的。

至于如何增强作品的新意,我觉得这个最主要看的还是作者的阅读量和观剧量。打算写一个新故事之前,先找古今中外同类型的对标作品,寻找不同的切入点。避开别人写过的和拍过的梗,才能推陈出新,写出不一样的故事。比如同样是婚姻题材,《坡道上的家》讲新手妈妈的不易,《夫妻的世界》用悬疑手法讲信任的崩塌,《大小谎言》讲女人的团结与战争,我在写《我们的婚姻啊》时,就尽量避开这些方面,只写婚姻里的算计,和大大小小的事情导致的情感对立,情绪失控。

毛冷瞪:太正常的故事不值得一写

我不太会创作特别“正常”的故事。正如我在前面问题说的,很长时间其实也不太爱写生活中的故事。太正常了不值得一写,这是我从小学开始的信条~比如在《咱们要个孩子吧》开头,我没有明说但懂行的读者马上会发现,这两口子看起来挺要好,其实好像其实是形婚!比如《莫名其妙的珍珠》,突然对丈夫在外面的私生子产生强烈的母爱非要自己养着不可,大概多很对读者来说至少她们自己绝对不会这么选择。实际上我觉得其中最正常的故事就是《妈妈离婚记》,没什么太跌宕起伏的点,妈妈忍了一辈子要离婚了,其实很正常。

6、人物塑造之法:

陈果:没有完美的人,同样也没有完美的人物

我更喜欢塑造两种人物,一种是经历的事情相对比较传奇的,大部分人只能感叹,却无法模拟其生活。还有一种是,她遭遇的事情,她的选择,会引起很多人共鸣,让人心生感叹的,比如《我们的婚姻啊》里的方媛。

在人物塑造方面,我的经验是:

1、人物的行动、抉择,不能脱离人设。人物的结局,即使让读者意外,但读者细想之下就会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性格使然。

2、人物是要有成长的。经历过这件事的人,和没经历过这件事的人,想法是截然不同的,这个要在故事中表现出来。

3、没有完美的人,同样也没有完美的人物。性格的闪光点会让读者喜欢,性格的缺陷,也可能会引起读者的怜爱。比如《她没有结婚》里的章琰,青春懵懂时典型的恋爱脑,经历了些事情之后,逐渐成熟了,虽依然向往爱情,却不会把爱情排在生命的首位。

7、什么样的女性故事是当下所需?

陈果:女性成长、职业、生活相关的议题,都是值得去写的议题

现代女性跟一百年前相比,虽然地位提高了,但压力也增大了。职场上和男性同样竞争,面临的环境可能还更恶劣。家庭里对女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家务、孩子,样样都得平衡。百般平衡之下,很多人心理就不平衡了。有人会有困惑,有人会有情绪,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出口来解决这个困惑和情绪。女性题材的故事,若能提出或解决其中一个或一类问题,就会引起共鸣,引发关注。在我看来,与女性成长、职业、生活相关的议题,都是值得去写的议题。

毛冷瞪:女性故事趋势,如何过的更好?

我认为女人开始关心“女人”是总的趋势,比如每天在豆瓣上大家讨论不停的话题,有些关于婚姻,有些关于安全,有些关于公平,这说明女性正在大方向上关注着“女性如何才能活得更平等、更公平、更幸福、更轻松”。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很强烈的对比。跟我差不多同时生孩子的朋友们一路走来非常艰苦,今年刚做妈妈的朋友们则一直在向我咨询“我要不要给我自己留下个人空间”“我怎么安排老公和育儿嫂的工作才能使我自己更轻松愉快”。我们也越来越明白女人在社会上和家庭中的重要,而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才是一切的基础。

8、小说如何迈出影视化第一步?

陈果:小说作者也要有编剧思维

小说作者也要有编剧思维,人物设置新颖,情节点密集,故事线清晰的小说,相对更容易得到影视公司的青睐。很多小说作者不看剧,只埋头写,这是不对的。经常看剧,拉片,看导演镜头的运用,看场景的设置,对写小说帮助会很大。

毛冷瞪:在平台积累一定的人气

我很幸运,这两部小说都是由优秀的影视公司主动联系我来购买影视剧版权的,我想除了在内容上适合影视化之外还是需要积累一定的人气。

9、女性故事影视化优势

陈果:码字跟打球一样,也讲手感

我的优势是人物鲜活,情节紧凑,贴近现实吧!什么样的故事适合影视化呢?我认为人物设置新颖,情节点密集,故事线清晰的小说,相对更容易得到影视公司的青睐。另外,码字跟打球一样,也是讲手感的。一百万字前和一百万字后的手感完全不同。完结三本书,和写了很多个开头,没一个能进行下去手感完全不同。

毛冷瞪:对话真实有趣,描写很有画面感

我的小说收到的反馈是:对话很真实也有趣,描写很有画面感,使人读着眼前就有了实际画面。我想这就是我的小说被选择影视化的原因。但我的小说也有缺点,故事相对会比较简单,缺少跌宕起伏和反复多次的矛盾冲突,故事对影视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0、通过作品想表达什么?

毛冷瞪:我的每部作品,都暗藏私货

每部作品都暗搓搓暗藏私货~~~~比如《妈妈离婚记》想要告诉人们,要关心身边那个一直在付出的人。那个人需要爱和支持,不是随便对待就可以的。也在告诉始终付出得不到回报的人们,勇敢一点是可以的,追求幸福也是可以的。比如《这届家长太难带了》我想告诉读者,每个孩子看起来只是孩子,其实他们都是活生生独立的人。他们善良也邪恶,他们独立也依赖,他们有获得自由的权利,也有获得尊重的权利。很多人过于在乎的那些东西比如成绩或者面子全都套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伤害可能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小。

陈果:围城内外的人,能引起共鸣和思考

如果读者跟主角有过类似经历,看完我写的故事之后,产生“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如果读者跟主角没有任何相同经历,看完我写的故事之后,产生“原来还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的想法,那我觉得就已经很好了。

比如说《我们的婚姻啊》讲的只是婚姻里一件件的小事,这些小事却让两个人的生活逐渐崩坏。同在围城里的人,看到某个细节的时候,可能会心有感触,觉得跟自己家那个人,没什么区别。尚未进入围城的人,可能会警醒,也算是提前告诉她们一些经验了。

11、多年创作心得:阅读

陈果:看一流作品,写三流故事,看三流作品,大约只能写不入流的故事了。

我个人认为,写作者也要分专业的和业余的。业余的可能就凭爱发电,专业的,则会大量阅读,观影、观剧,对自己写作类型的好作品达到耳熟能详的地步。很多作者不重视这些,看书只看自己喜欢的类型,对自己同类型的作者和作品,抱持轻慢的态度,这是不对的。即使你看了一本书,觉得别人没你写的好,看了一部剧,觉得很老套,但别人能卖版权,能红,能引发读者和观众的讨论,说明这个故事是有广谱的情绪在里面的。不好的地方我们放过,吸收别人好的地方就好了。

另外,阅读不要只看网络小说,多读名著还是很重要的。看一流作品,写三流故事。看三流作品,大约只能写不入流的故事了。

毛冷瞪:年轻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阅读

我身边也有非常年轻的作者,我想对年轻的作者说,千万千万不要轻视阅读。尽量去读好的东西,一本经典可能读一千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避开那些浅薄的、为了某种目的而盲目凑字数的东西,阅读是写作最重要的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