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脸」的潜台词

不知从何时起,「配角脸」三个字成为了万能用语,使用者爽了,被评价者则懵了。

截屏2020-10-25 下午7

收视之锅,谁背?

收视扑街,因为女主是「配角脸」;淘汰试戏演员,也因为演员是「配角脸」……不知从何时起,「配角脸」三个字成为了万能用语,使用者爽了,被评价者则懵了。

以前是「配角专业户」被批「配角脸」,如今,连主角也常被用这样的理由抨击,甚至需要为收视不佳而担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最近的黄金档收视率,先来为大家呈上一份惨淡的答卷。

中国视听大数据公布的《向阳而生》的成绩单也不太理想,平均收视低于同档的《小大夫》《幸福里的故事》和《瞄准》,仅0.51%左右。

综合来看,《向阳而生》不算是热剧。剧有扑有爆,乃不可避免的常见情况,但《向阳而生》的特殊之处在于,似乎大多数「锅」都砸向了女主角蒋欣,她甚至被论坛网友提名为「一番必扑剧女演员」。

蒋欣真的要为这部剧的收视承担责任吗?

《向阳而生》根据熊顿真实经历改编,蒋欣在剧中饰演了身患癌症的青年漫画家熊顿,是无争议的「大女主」。整体而言,一直被归为演技派的她在演技上不存在拖后腿的情况。

《向阳而生》收视不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故事本身。作为一部有真实原型的作品,每一个观众都很清楚主角的命运,加上前有白百何、吴彦祖主演的电影版,5.103亿的票房意味着熊顿的故事已经十分「出圈」,《向阳而生》失去了「新鲜感」这一优势。

加上原型熊顿是具备一定粉丝量的生前经历与观众十分相似的素人,她的离世对于当年熟悉她的网友来说是一次伤痛。影版在情节上做了些筛选,而多年后再上线的剧版则是对熊顿隐私生活的扩充和公开,某种程度上有些揭伤疤之感,引起了部分受众的排斥。

多种因素导致了《向阳而生》收视不佳。但遗憾且多少有些令人不忿的是,大量观众仍在以「配角脸」、「担不起女主」为由,将「锅」甩给了蒋欣。

万能用语:「配角脸」

这世上真的存在所谓的「配角脸」吗?许多演员百思不得其解,近期倒是有一位新生代女演员面对导演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演员请就位》中,演员黄梦莹问四位导演:「我去面试的时候别人说,黄梦莹,你长得不是主角脸,所以你演不了主角……主角脸和配角脸,真的有这个说法吗?」

赵薇很干脆地给出了回答:「会跟你说这种话的人特别**,真的!」

赵薇站在一个已经成功的演员的角度来看,自然十分有底气地表示「他们啥也不懂」。但很显然,不论有没有道理,「主角脸」、「配角脸」的说法的确一直存在,就像陈凯歌的那句「你就是『主角脸』」,其实也在潜意识中将演员作了主、配之分。

演员陷入迷思,其实,站在casting的角度来看,「配角脸」其实就是「我们不准备用你,但理由说出来可能不太好听」的「挽尊」用语。演员与其去纠结面相玄学,不如思考一下选角方为何拒绝自己。

对于暂时还没怎么担任过主角的演员来说,被拒绝的原因大多可以分为三点: 外形不够抢眼;与角色不够契合;流量、市场号召力与主角不匹配。

尽管常有人批判影视行业不能只看脸,但事实上,优越的外形对于演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砝码。一部作品中的主演戏份最多,且承担了整个故事的核心内容,是一部剧里的戏眼。观众需跟着剧情看完主演的身心成长历程,有代入感才能全身心投入剧集。外形若与主流审美出现了极大的偏差或是毫无辨识度,无疑会影响受众的观剧体验。

当然了,黄梦莹并没有败在外形上。

选角团队看重的第二点是演员于角色的契合度。不只是妆发、身材这类可以随时改变的东西,更多的是指气质和艺人整体形象。比如,许多制片人、副导演都曾向我们透露,在青春剧这一类别里,女主大多是甜、可爱、小家碧玉型,亲和力强,与观众距离感弱。相反,许多气场强大的性感、酷帅的女艺人常约定俗成般被踢出甜宠、青春校园剧女一候选名单。

(小甜剧专业户赵露思)

「配角脸」演员被选角导演拒绝的最大的原因:流量不够。

不论是版权剧、自制剧还是定制剧,任何影视剧都涉及到招商,出品方、线上平台和电视台要分别考虑卖片和卖广告。尽管如今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但在作品成型之前,主创班底、演员阵容是最大的筹码。主演是否知名、代表作是否有分量、是否自带粉丝流量和话题度等,都是重要参考因素。

对于黄梦莹来说,她的外形和演技都不成问题,若是竞选与她气质相匹配的角色被拒,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市场号召力的欠缺,只是casting团队选择以「配角脸」这个较玄乎的说法为理由罢了。

如何摆脱「配角脸」

其实,一旦捋清楚「配角脸」背后的潜台词,于演员而言便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找到提升竞争力的方法。

虽说「配角脸」的潜台词分为上文提到的三类,但解决「外形」与「契合度」方法可以归为一类: 当外形与气质无法改变时,与其去争取不匹配的角色,不如努力争取契合的角色里最好的项目。

就像赵薇在《演员请就位》里距离提到的黄渤与王宝强。他们演技卓越是无可辩驳的,但若让他们这类外形不符合主流审美的演员饰演偶像剧中的完美男友,再高明的演技也无法令制片方点头签约。往俗了说,那叫「强扭的瓜不甜」。

王宝强凭借《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等军旅剧知名度飙升,许三多和顺溜这样的小兵形象与王宝强无比契合,加上他有六年的少林寺习武经历,这些都为他出演动作元素剧集打下了基础。

黄渤在北京电影学院高职学院接受过专业影视教育后,又有驻唱歌手、舞蹈教练、影视配音等多种工作经历,属于理论知识与社会经验兼具的艺人。他的外表或许不算英俊,但社会阅历令他备受电影导演的青睐,《疯狂的石头》《斗牛》《无人区》等黑色幽默电影令他口碑、票房双丰收。

包括年轻小花杨紫,她也曾被宋丹丹以外表不够精致而唱衰。回顾她的影视路会发现,从《战长沙》《大秧歌》到《欢乐颂》,杨紫在爆红之前的几部口碑剧里都没有饰演明艳美人型角色。角色风格适合她,且项目班底不错,一样能呈现出精品,提升她在业内的话语权。

而此次「背锅」的蒋欣的问题出在以她的气场和年龄,出演熊顿这样的活泼少女其实不算合适,更多的是靠她的演技在撑。

总而言之,艺人要对自己的风格有清晰的认知。

同样重要的是,艺人及团队需要具备一定的剧本分析能力: 不论是针对有原作的IP改编剧,还是原创剧本中的人物小传,艺人、团队要能够结合人物介绍、人物关系和整个故事的创作内核,相对正确地理解角色。只有真正看懂了角色的性格和TA在剧中承担的作用,才能清晰地认识到角色需要什么样的演员,以此推断出自己是否适合,是否有争取的必要。

至于上文提到的第三点——流量与市场号召力,于演员而算是是有着更为明晰的有针对性的问题。

在「流量」方面,年轻演员,尤其是男性艺人(追星受众多为女性)可以通过包装、曝光、自我性格的展露等方式获取,但这比所谓的「主角脸」等面相学更像玄学,没有规律可循,演员其实不必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

相反,「市场号召力」并非无解。有影视实绩便有号召力,就算一开始无法担任一番主角,在优秀班底的剧组里出演适合的角色一样能够积攒人气与口碑。

比如童瑶,她在《民兵葛二蛋》《如懿传》等作品中的戏份不算重,但作品出圈,她一样获得了国民度。后又在《大江大河》《三十而已》等强班底群戏中饰演重要角色,《三十而已》令她收获高人气,还凭借《大江大河》获得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白玉兰奖最佳女配等奖项,口碑进一步提升,如今已成为颇具号召力的一线女演员,除《叛逆者》外,还有更多女主戏邀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于演员来说,每一部戏都是积累。当然了,「量变产生质变」的前提是所选作品要足够有参演价值,如果碰上了优质班底的项目中有发挥空间的角色,不是主角也未尝不可尝试。

「配角脸」是许多选角导演和带有偏见的观众用于批评演员的托词,但演员本人不可以将其当做懒散与「认命」借口。

「没有什么『主角脸』、『配角脸』,只有还没有为扮演主角做好准备的演员」,就像陈凯歌所说,在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线演员之前,演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细选、精演,为将来可能存在的「主演」铺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