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与风险共存,耽美IP开发的“冰与火”

纵观整个市场,去年在《陈情令》的带动下,掀起了耽美IP抢购热潮,60多部作品已被各大影视公司和平台收入囊中,正在或者已经进入制作阶段,可见到现在耽美IP的余热还在。

耽美IP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凶猛流量,仍在不断发酵。

在墨香铜臭的作品改编剧集《陈情令》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其另外一部作品《天官赐福》改编的同名动画最近在B站上线,从口碑和热度来看,非常能打。

自上线首日起,《天官赐福》就稳稳霸占着B站热搜榜Top1,到目前播放达到1.1亿,224万的弹幕,豆瓣评分如今维持在8.9的高分,其中, 原著核心粉丝贡献了多数点击和舆论带动。

此外,纵观整个市场,去年在《陈情令》的带动下,掀起了耽美IP抢购热潮,60多部(数据来源于Funji)作品已被各大影视公司和平台收入囊中,正在或者已经进入制作阶段,可见到现在耽美IP的余热还在。

不过耽美IP在开发过程中,从选角、故事线的重塑到后续商业开发,在众多利好因素支撑下,每一步都面临着争议和挑战,这也是耽美IP本身独特的属性所决定:流量与争议齐飞,风险与红利共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耽美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略的亚文化——从文学、漫画、广播剧和影视剧,再到现在流行的“社会主义兄弟情”真人CP都能看到耽美的身影。

但是由于耽美IP改编也还未找到可复制和参考的路径,以至于从2014年《类似爱情》出现至今,以纯耽美、兄弟情甚至改编为BG(异性恋)感情戏上线的耽美IP有很多,但成功者寥寥。

直到《镇魂》《陈情令》的出现,尤其后者的爆火,让影视圈看到了耽美IP存在的巨大潜力,随后掀起了耽美IP抢购热潮,各大平台和公司开始储备耽美IP。

从目前上线的耽美IP影视作品来看,耽美爆款在三个方面的数据尤为突出。

第一,自带流量,数据亮眼。耽美IP一直是一个较为特别的类别。它自带流量,自带黏着的粉丝宣传,并且比起市面上流行的大男主大女主,小成本的耽改IP更容易获得好看的收视数据,更易使书粉移情转化为演员粉。

据骨朵数据显示,耽美IP改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陈情令》,其总播放达到了87.0亿,作品的总弹幕数达到了970万,总评论209万,可见作品本身与粉丝的粘性非常之高。

第二,耽美造星,低价高效。耽改剧反哺演员以人气流量的特征尤为明显。在年轻一代或者一直寂寂无名的男演员中,出演耽美剧似乎更容易获得关注度和流量,获得粉丝,继而得到资本青睐。

2015年耽美剧《上瘾》捧红了许魏洲和黄景瑜,此剧投资仅500万,却获得了破亿的点击量。虽然随后便下架,但两位主演却由此被影视圈所注意,成功从“小透明”成为各大影视剧主演;2018年的《镇魂》让朱一龙和白宇成为了当年的顶级流量,2019年《陈情令》又让肖战和王一博成为顶流。

第三,粉丝买单,吸金力强。耽美IP改编作品,从会员拉新、演员商演到周边产品,全方位展现出其商业价值来。

这从《陈情令》的商业表现也可窥见一二,据了解,《陈情令》的官方影视原声音乐电子专辑收入高达2250万。《陈情令》在泰国和南京开办演唱会,其中南京原价1980元的演唱会门票被黄牛炒到了15万元。

由此可见,有优质IP,有流量基础,有无数活跃于网络的受众的耽美IP,在接连爆火几部耽美影视作品后,成为影视公司的抢购的香饽饽,并不是没有道理。

但并不是所有耽美IP都可以成为爆款,同时,随着国内的监管限制,耽美IP改编仍然存在众多的风险。

看上去颇为肥美的耽改,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小。

一边是巨大的粉丝流量,得之则得市场,失之则口碑崩盘,另一边是红线、尺幅的平衡。争议、雷区、红线几乎从始至终伴随着此类作品,向左越过红线,向右得罪作者和粉丝。

从最近耽美IP改编作品可以看出,一般改编都会以“社会主义兄弟情”进行展开,让粉丝自己完成脑补,比如《魔道祖师》《镇魂》都是这种改法。

烹小鲜采访了耽美文学爱好者王一一,她表示,对于喜欢的耽美IP改编,可以接受这种比较含蓄、隐晦的故事线。

但也有两点接受不了。 一方面,人物选角与原著差异过大。文字的描述给了她最大的想象空间,如果真人剧翻拍的角色明显与原著不符,她会非常抗拒这个作品。 另一方面,就是二男CP的情感线及表达的精髓不能有所改变。也即宁可不要恋情,也不能强拆CP,如果安排给主角其他感情线,尤其是与女生的感情线,这是不能接受的设定。

对于艺人来说,通过耽改作品获得巨大流量,同时也会出现艺人和角色长期“锁死”,发展路线受限的问题。

因此,大部分耽改剧男主在剧集播出后即会致力于“拆CP”,如朱一龙与白宇,肖战与王一博。

可见,与国外拍摄耽美题材相比,无论是创作本身还是艺人,流量与争议齐飞,红利与风险共存。因此对于制片公司来说,开发耽美IP,这些都不可回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