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人设崩塌背后,折射出怎样的魔幻现实?

归根结底,演员敬业与否是关乎着艺德和长远发展,对于粉丝以及市场又有怎样的影响?

最近,#刘德华失去的腿是怎么拍#登上微博热搜。他在《拆弹专家2》中用绿布裹住腿、带假肢练习单腿走路、反复摔跤的幕后花絮曝光,认真、敬业的态度赢得了全网点赞。此前,他接受鲁豫采访的片段也以#刘德华不是我敬业#的方式喜提热搜,让人记忆犹新:“不是我敬业,而是现在的标准变了,连准时、记台词都是优点。”

事实上,以刘德华为代表的老一辈演员的敬业态度以及躬耕实践,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他们就演员敬业标准、敬业人设崩塌、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宣传演员敬业精神等进行探讨。归根结底,演员敬业与否是关乎着艺德和长远发展,对于粉丝以及市场又有怎样的影响?

从本分到人设,敬业标准变味了?

说起判断好演员的标准,很多人都会用演技高低、敬业与否来衡量。那么,评价演员敬业与否又该用怎样的准则呢?实际上,不光是演员,对于每一个职场人来说,爱岗是职责,敬业是本分。而当下的影视圈,敬业这个词被频繁提及,某个演员拍戏受伤了、被晒黑了,主动或被动曝光后,都会得到粉丝附议,“太敬业了。”这让本该褒义的“敬业”,被一些人别有用心地经营成了“人设”。

屏幕上堂而皇之地尬吹敬业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演员请就位2》的舞台上,顶着爱豆光环登场的何昶希自带流量,先抛开演技争议不说,他为了贴近《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泓一角,特意留了三天胡子一事,这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却被官方带头尬吹“敬业”,遭到不少网友的反感和反对。而在翻拍《画皮》时,何昶希因为“哭不出来”使用眼药水,也让不少人“活久见”。质疑其作为“演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不光是何昶希的“专利”,为了新生代的演员,敬业的标准似乎变得越来越低了?同样在《演员请就业2》的舞台上,丁程鑫因出演《我的星星》而化上邋遢妆、在土堆中爬行演戏,便得到了陈凯歌的盛赞:“你们都是偶像,肯把自己既定的形象放弃掉,我很感动。”试问,从爱豆转型做演员,光是卸下偶像包袱,就能算敬业吗?

更有甚至,想要拍戏却始终放不下偶像包袱的爱豆大有人在。《如意芳霏》播出后,鞠婧祎的“半永久爱豆妆”再次引发了热议。这次不仅因为她“千剧一面”的装扮引发了热议,更是因为她被绑架也要美美的火出了圈。下图中她轻咬化妆棉而气定神闲的样子被网友吐槽“太敷衍”、“不敬业”。在她的衬托下,《知否》康姨妈被绑架、《无证之罪》朱慧如被绑架纷纷被夸上热搜。

一直以“敬业”著称的赵丽颖,是圈内有名的“拼命十三娘”。《陆贞传奇》腰部受伤;《知否》不畏严寒亲自下水……然而,在新剧《有翡》中,赵丽颖却因跑步疑似使用替身被网友质疑“敬业”人设崩塌,而此前她在《楚乔传》中疑似使用替身也被网友扒出。

“假敬业、不敬业”不仅集中于爱豆、流量身上,不少资深演员也曾被卷入舆论漩涡。比如,《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期间,万茜骨折手术5天后就跳舞,因恢复太快被疑卖惨,敬业人设翻车。韩雪假唱事件被爆出后,被指触及“职业道德”,多年敬业、认真人设也崩塌。除此之外,这些年行业试图重拳打击的“拿数字充当台词”、“频繁使用替身”、“剧组养胎”等不敬业行为也未得到遏制,时常有相关新闻爆出。

敬业是基本操作,也是加分项

无论是选择剧本还是诠释角色,演员这个职业有很强的被动性。就拿用替身这件事来说,有时候是剧方出于对演员的考虑,诸如较为危险的打戏都交由专业的替身演员来完成,这本是无可厚非的。而现在观众质疑部分演员“不敬业”的矛盾焦点,在于“频繁”使用替身,而并非“不能”使用替身。

同样地,拿孕期拍戏这件经常出现在舆论风口浪尖的事情来说,孙俪、蔡少芬、杨幂等女演员都曾在孕期坚持工作,被网友贴上了敬业的标签。而同样是孕期开工的唐嫣、杨颖却被指“剧组养胎”,这是因为,她们所呈现的作品不理想,出现大量动作戏用替身完成、成片抠图严重等行为,成为众矢之的。这些案例说明,对于女演员来说,怀孕工作并不是网友们不买账的重点,能否量力而行选择角色、能都在孕期胜任角色、不作为才是症结所在。

演员拍戏过程中,擦伤碰伤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所以不应该过度营销“敬业”人设。陈道明曾公开批判过这种风气。他说,“演员拍戏手破了,夏天穿着大皮袄拍冬天的戏,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然后还把它当作敬业。”敬业、吃苦是演员需要做到的必修课,没必要大肆宣扬。

而吴京也认为,“演员敬业不是应该的吗?演员去吃苦耐劳不是应该的吗?无论你收没收人家钱,无论你给人家打了多少折,你收钱了,人家买的就是你这个时间,你凭什么要迟到早退呢?结果准时变成一种美德了,我很诧异”。

其实,真正敬业的演员,不是从来不用替身的演员,而是从来就不会为自己职业喊累的演员。成龙就曾说过:“越是不敬业的演员越喜欢耍大牌,还动不动为自己喊累。”真正敬业的演员,他们懂得用心血去塑造角色,赋予角色灵魂,他们为了角色亲力亲为、不怕牺牲个人形象、活在人物的每个细节里……为赋予角色灵魂付出心血,都是敬业的体现。

可以说,默默耕耘的敬业典故数不胜数。早年的TVB演员,身上有一种“自虐式”敬业精神,上到视帝视后下到配角,演员们无论角色大小,都以最专业的素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心完成每个角色。87版《红楼梦》全剧组开拍之前闭门钻研,边训练边拍摄历时3年;张震拍一部戏开挂一技能,为了《吴清源》学围棋,为了《一代宗师》学八极拳、为了《聂隐娘》学习近身剑术……愿意为角色付出、肯为角色下苦功夫,这理应是演员敬业的题中之义。

“假敬业”向左,敬业精神向右

对于演员来说,好好拍戏、练好台词,这本是分内的功底,却在媒体、粉丝和市场推波助澜之下,化作凹人设的“敬业”模范。这也反映出影视行业的乱象。一方面是因为,演员浮躁,不为角色负责。演员档期紧张,为一部戏所投入的时间、经历并不多,尬戏现象由来已久。这就使得大部分年轻演员没有时间在实践中磨练演技,提高专业素养,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演员生态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源自于市场的浮躁、急功近利。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演员没有持续的曝光率和新作品跟上,流量偶像们即便能光速登上金字塔尖上,也很快就会被“后浪”所取代。所以制作方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投资回报率,不得不“赶鸭子上架”,盲目追求快速收割“流量红利”,热衷于制造流水线产品,生产一堆根本经不起市场真正考验的作品。

内外交困的大环境之下,演员最不应该树立的人设,便是敬业、努力人设,因为这是任何职业从业者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演员来说,颜值身材固然重要,毕竟要符合市场审美导向,但更重要的是内在,比如台词功底、对角色的把握。除了这些基本功底,演员能否为角色付出、花费心血去研究理解剧本,亲自体验生活、赋予角色灵魂,同样十分重要。

对于粉丝和观众来说,对待真正努力和敬业的演员,可以喜欢可以欣赏可以安利,但一定要把握住分寸,“彩虹屁”也要适度,理性看待演员的敬业与付出,要避免“捧杀”,否则得不偿失。“你知道他有多努力么”这句话之所以被嘲笑,不是努力不值钱,而是因为在过程与结果面前,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后者。

最后,要改变“假敬业”、“不敬业”的浮躁风气,需要行业、演员、粉丝多管齐下,强化自律意识,合理用好舆论手段,进行有效监督。制作方切记急功近利,一切以流量为导向,而应该以观众的需求为努力的方向,创作更多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培养更多肯吃苦、有艺德的演员。对于演员和粉丝群体来说,标榜自家偶像爱豆有多敬业,动辄就拿受伤卖惨,也是不可取的。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敬业与否,自然会被看到。只有整个行业齐心合力,用心去培养有能力有潜力的演员,才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新生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