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2”初评:赛制还是很难懂,话题比舞台吸引人

如果说“浪姐1”是公认的高开低走,那么“浪姐2”似乎一开篇就差了“一口气”。

就在网友还在吃郑爽和华晨宇的“瓜”吃的不亦乐乎的时候,《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猝不及防的开播了,虽然“瓜中插姐”导致了节目似乎没有了第一季时全网围观的热度,但从开播几个小时,“那英问张馨予李菲儿你俩谁啊”、“张柏芝要不要报身份证号”、“杜华说容祖儿长得像吴宣仪所以给高分”、“那英跳舞”等相关词条就承包了微博热搜来看,“浪姐IP”的余温犹在,第一期下来,虽然初舞台离大家的期待有一定的距离,但在姐姐们被分成两组之后,未来赛制还会怎样变化?有没有可能打破“高开低走”的模式?值得持续期待。

初舞台惊艳不再,都是新赛制的“锅”?

“浪姐”第二季一开场,陈小纭一句“姐姐们可比哥哥们好看太多了,好养眼!”说出了广大群众心中的呼声,无论是身材保持,还是舞台表现,姐姐们都要更加的优越,但同维度对比上一季的初舞台,网友们普遍给出的评价却是:“没有那么惊艳了”。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总体来看,这一季“浪姐”的阵容堪比“神仙打架”,其实在实力上并不比上一季差,但赛制的变化却让姐姐们很难扬长避短拿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表演,Vocal和Dance两项,一项60秒的展示时间,分开考核缺一不可,带来的后果就是除了容祖儿、弦子等几个唱跳俱佳的姐姐,大家只要有一项垮掉,就会给观众留下“失误”的感觉,而占优势的项目,短短60秒也难以尽情发挥。最好的例子就是,观众还沉浸在那英“开口跪”的实力Vocal中不能自拔,60秒一过马上就进入了仿佛“做法现场”的舞蹈,笑果十足。

另外这一季的姐姐们在选歌和编舞上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不仅像音乐总监刘卓说的一样,很多人选的歌曲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还有充满“年龄感”的老歌扎堆,很难适配年轻人的胃口。舞蹈方面,不少姐姐的编舞风格同质化严重,以至于无法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比起第一季初舞台“百花齐放”,各有各的精彩,第二季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的就只有嘻哈范十足的“黑马”陈梓童,出道多年唱跳实力一直稳定的容祖儿,走搞怪路线的张馨予等少数几个选手。

或许是为了适配这样的初舞台赛制,评委们也开始走起了“严苛强势”路线,要知道第一季中最大的看点,就是多年积累的江湖地位让姐姐们敢于跟评委们叫板,郑希怡甚至直接在采访环节表示,要被一群“不知道是什么人的人来评价”,令网友十分“舒适”

而这一季中,接替赵兆的新晋音乐总监刘卓在专业度上绝不端水,频频打出低分,黄晓明也一改之前的“暖心受气人设”,在点评环节直言江映蓉虽然专业没话说,但太过“套路”,安又琪舞台失误是因为“你的心态配不上你的能力”,完全没有了上一季的“爽感”。

如果说“浪姐1”是公认的高开低走,那么“浪姐2”似乎一开篇就差了“一口气”。

“有故事的人”扎堆,话题KPI满分

虽说初舞台和大家想象的或许有一定的差距,但“浪姐”系列IP吸粉、固粉的重点绝对不是唱跳,而是每个人身上自带的话题和“暗流汹涌”的相处模式。

30+的姐姐们有的不仅仅是实力和韵味,时光把她们雕琢成了“有故事的女人”,每个人的经历在社交论坛中都足够开一个讨论长贴,“牵一发动全身”就是娱乐圈中人人围观的“大瓜”。

早在“浪姐2”还没开播之前,就有现场录制的观众爆料李菲儿和黄晓明“世纪同台”,李菲儿还在现场喊“晓明哥”,全场轰动,直接导致Angelababy发长文否认自己曾是第三者的陈年旧闻,一时间三人当时关系究竟如何,黄晓明杨颖夫妇究竟有没有离婚等话题迅速发酵,被热烈讨论,为节目引流了不少热度。

我们可以猜想,未来“浪姐2”想要制造类似的围观轻而易举,董璇初舞台的一首《梦一场》已经难免让观众通过歌词联想到她的经历,还有坦率直接、快人快语的那英,三胎儿子至今生父成迷的张柏芝,与前夫潘粤明分手分的不太光彩的董洁……等等,话题KPI绝对不用愁了。

同时,和第一季一样,综艺里需要的“冲突”,看上去这一季也不会缺,有节目组的剪辑推波助澜,网友会拿起放大镜分析每一点“细节”,然后放大解读,有人甚至调侃在第一季播出的过程中简直有一种“抽盲盒”的味道,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被骂的姐姐是谁,目前来看,互投标准严格,敢于表达意见的王鸥或许已经领了第一期的挨骂剧本,但也正是在这种一起分析“谁是反派”的互动中,观众的粘性变得越来越高,完成了到粉丝的转化。

或许依旧难逃“宿命”,但“浪姐”的意义不止于“成团”

“浪姐1”在口碑上的高开低走,是目前笼罩在“浪姐2”头上的一抹阴云,如果上一季已经存在的问题不能完全解决,可以预想,这一季还会重复“烂尾”的宿命。

其中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浪姐”的赛制,前期采用封闭式现场观众投票,导致姐姐们看到了“要炸”、“要劲歌热舞”就能赢的潜规则,从而开始向这种审美不断迎合,屏幕前观众希望看到的30+女团挑战主流审美的桎梏,挑战现有的娱乐工业规则已经所剩无几,等到了真正需要线上打投的环节,长期参与感的缺失让粉丝的热情难免会受到影响。

更为致命的是,这种不透明感会让观众充满了出道位被“内定”的疑惑,和101系素人选秀不同,节目组为了招商考虑,势必会在剪辑和成团上偏向话题度、国民度更高的姐姐,最不讨喜的“皇族”就诞生了,万茜在节目后期就因为节目组的各种“捧皇”操作,路人缘一落千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上一季“重新定义女团”的结果来看,姐姐们自身本来就是一个成熟的IP,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合约问题,协调好利益分配,X-sister成团以来合体寥寥,团综《姐姐的爱乐之程》的热度更是在同期综艺里并不突出,可以说成团成了个寂寞,如此一来,观众又为何要真情实感的花精力去打投呢?

但即便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完美”,“浪姐”仍旧是一档足够有价值的综艺,它不仅仅是在精神内核上强调了女性的拼搏向上,勇于突破的美好状态,更是实实在在的搅动了女性向内容市场的蓝海,向全社会直接展示了这种选题路径的可能性。如今不仅市场中各种“她综艺”纷纷上线,很多姐姐更是乘上了这股东风,夺回了“中年男艺人”和“小鲜肉”手中的“失地”,商务和影视资源升级跳,这背后的巨大意义远远超过了所谓的“重新定义女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