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行业上演“百团大战”,巨变前夜谁能独领风骚?

你有多久没有听过到过一首“万人空巷”的OST了?

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音乐产业大会开幕,此次音乐产业大会的主题为:音乐,无限可能,邀请了近200位业内专业人士参与分享及讨论,更有来自美国、欧洲、日韩等众多海外嘉宾参与。

其中一场关于“影视音乐OST”的一场圆桌会议,引来大量从业者围观。会议由一起拍电影创始人张志远担任主持人,会议邀请了浙江音乐学院老师、音乐制作人姜超迁,曾参与CCTV《同一首歌》、音乐人出身的青年导演田梓呈,创作了《再见前任》的新生代作词人孟令楠作为嘉宾,会议上大家就OST行业所处的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所谓OST,与普通流行音乐最大的区别是,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创作主旨和市场需求,还要对其服务的影视剧内容有深入的把控,作品需要高度契合影视剧内容,旋律还要具备一定的流传性,为影视剧本身与观众共鸣渲染气氛。从早期的影视剧主题曲到现在的影视剧原声大碟,OST行业正在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发展,圆桌会议上提到,当前整个行业已经有了有上百家公司,成规模的公司也占到了二三十家。

娱乐产业作为此次大会的联合主办方,第一时间为大家盘点了论坛要点。

OST行业正处在巨变前夜

你有多久没有听过到过一首“万人空巷”的OST了?

田梓呈在圆桌会议上回忆,当年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热播期间,刘欢演唱的主题曲《千万次的问》红遍了大江南北。“无论高端商铺还是市场小贩都在放这首歌,可以说影响了一整个时代”,他对此无不感慨,“这首歌与国内大多数观众的处境并不相干,也难言歌词唱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但它就是能凭借琅琅上口的旋律、与电视剧主题的高度贴合,被传唱至今。”因此他认为,当前市场上的OST之所以无法产生类似的影响力,从业者或许应该从创作本身找原因。

《北京人在纽约》剧照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OST创作的发展确实经历过一个“速成”阶段。彼时OST的概念还未诞生,提起影视剧主题曲的创作,即使是从业者,也并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甚至会直接找一首现成的音乐作品贴进影视剧中,但歌曲本身的曲意与剧情本身渲染的气氛并不能完全贴合,会让听到的人感觉非常拧巴,“主要还是出于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的管理”,田梓呈在现场表示,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速成的状态会显得有些浮躁。

而随着OST行业逐渐发展,大家对OST认知的逐渐成熟,这种浮躁风气带来的影响则没有那么凸显。“现在我们找歌手来做OST,还是会把歌手与歌曲本身的契合度放到收腰考虑的位置,其他的像唱功、档期也会重点考察,如果有演唱实力、声音又适合这首歌、工作效率也高,双方就能很快地达成共识”,孟令楠在现场表示。行业内也已经很少有不尊重创作规律的情况出现了。

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前进过程中可能会面对的一些困境,正在为OST的发展设立门槛。用姜超迁在圆桌会议上的话来说,OST的形式一直在不断变更,现在正呈现出一种“歌”与“曲”的分化趋势。“一部影视作品中所要用到的‘歌’与‘曲’会分别由两个不同的团队制作,因为写器乐性的音乐和写声乐性的音乐,从创作上来讲,实际是两种思维。一个是以人声乐器为主,一个是以器乐化的语汇为主,而这样的变化,意味着OST行业正在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姜超迁表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专业化的提升同样意味着门槛的提高。

而在当前,OST行业本身就正在经历激烈的内部竞争。“每家公司每个月都会产出十几、二十首歌,小一点的公司起码每个季度产出十几、二十首歌,再小一点的工作室或者个人公司,那每年起码也要有两三个项目。”孟令楠透露,整个市场上的作品数量越来越多,公司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激烈。

与此同时,行业本身还处在严峻的外部竞争环境中。“比如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这些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丰富了年轻用户接触音乐的渠道,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稀释了他们的注意力。”姜超迁在现场表示。而用户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某部剧集上,自然也就很难再出现集中爆发的情况。张志远将其称之为“百花齐放”,“市场细分了,内容供应渠道多了,流量自然就被稀释了”,而姜超迁则认为,这是用户对媒体接受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这样的背景下,创作门槛的提升则会加剧竞争,未来或许会出现一波洗牌。孟令楠告诉我们,OST歌曲这一块,如果没有相对比较好的一个资金作支撑,发展起来相对会比较困难,而当前整个行业已经处在巨变前夜,“肯定会有一个崩的时刻,只是说要看崩的方向是什么,要么就合并同类项,抱团取暖;要么小一点的工作室后面可能就直接转成了配乐工作室,因为配乐这块儿的话,整个行业只是比较刚需的状态。”

从业者应该如何应对?

身处洗牌前夜,除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感知到行业的这种变化之外,如何把握机会、高效应对这种变化,或许是身处OST行业中每个人更加关心的。现场,嘉宾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田梓呈看来,内容的高品质是前提,“好歌配好剧”就是最万能的公式。尤其越是这种巨变前夜的时刻,越应该回归创作初心,“虽然说起来,‘用心创作’这个词好像假大空,但行业发展,真的还是离不开这一点。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更专注地用心创作,‘由心而发’是一个永恒的词”,真正地相信创作、真心地创作好内容,自然能够将OST行业的商业价值、艺术价值、传播价值发挥到最大。

在这个基础上,姜超迁认为我们还要正视“用户对媒体接受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的事实,“我们创作的每一首艺术作品,在当今的时代,我们得承认,它往往一首多媒体作品。所谓的多媒体,就是不光光是指纯音乐,它可能要跟其他媒介相配合,可能是服务于影视,可能是服务于舞蹈,可能是服务于种种其他艺术形式”。所以在姜超迁看来,作为OST行业从业者,首先就要照顾用户接受媒体方式的改变,这是随着时代的一种变革。

不仅如此,还要还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管是老的音乐人,新的音乐人,都要去了解新的音乐创作技法、新的音源音色,新的音乐形态,不断地去探索。”因为他知道,新的音色才会给人带来新的听觉刺激,“什么东西听多了都会产生听觉疲劳,这个是亘古不变的一个道理”。著名作曲家谭盾在创作当中,就十分讲求推陈出新,作品也一直具有强烈的实验色彩。

相比从业者自己驱动自己进行创新,更加无法抵挡的变化趋势是,普通听众的耳朵,也正在被更新的音色所培养,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过去八、九十年代影视剧中的OST,都有一种很明显的电子琴味道,不然就是传统的弦乐管弦,比如《渴望》的主题曲;而2015年之后,合成器、电子类的音色正陆续占领市场,《陈情令》的OST就明显有这类音色的痕迹。”姜超迁在现场表示。

当然,在孟令楠看来,OST作为剧集创作的一部分,双方密不可分,剧集发展好了,OST也不会差。“虽然市面上会有凌驾于项目之上的OST,但我们都知道,它本质上还是一个服务于画面的内容。中国市场每年都会出很多好的原创影视项目,影视项目内容好,传播的角度更多,传播力度也会更好,OST的机会也就更多,传唱度也就会更高,这一定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