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女主剧无顶流,是风口or巨坑?

在“耽改101”抵达战场之前,双女主剧率先揭开了神秘面纱,只是一切都和大众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在“耽改101”抵达战场之前,双女主剧率先揭开了神秘面纱,只是一切都和大众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在耽改剧中,双男主是“社会主义兄弟情”,而到了双女主剧这里,两位女主几乎都是真·姐妹情,说好的“爱姬艺”pk“男腾讯恋”,双女主剧似乎有买椟还珠之嫌。

不论是《流金岁月》中的朱锁锁和蒋南孙,还是《了不起的女孩》中的陆可和沈思怡,都各自有感情线和成长线。两位女主没有抢男人的狗血戏码,在如今的舆论环境下,已经是女性形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但如此看来,双女主各自solo也未尝不可,让两条平行线相交的必要性又体现在哪里呢?而双女主剧传递出的女性友谊高于一切,甚至家庭、爱情和事业都要让位的主题,如同一片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很难令现实生活中的观众信服。

可以说,目前还未有一部双女主剧真正满足观众的期待,达到和《陈情令》《镇魂》那样的市场反响。而除了“金桐玉女”“为倪写诗”cp之外,由徐璐、文咏珊主演的《风声》中的“玉梦”cp也吸引了一批粉丝的关注,新的双女主剧仍然在路上,如由吴谨言、殷桃主演的都市职场剧《正青春》刚开播不久,还有孙伊涵、张楠主演的民国剧《双镜》待播。

也许现在给双女主剧下任何论断都言之过早,但双女主的发展确实牵动着行业的神经。对此,骨朵分别和《风声》《正青春》和《流金岁月》的编剧贾东岩、陈岚和秦雯进行了探讨,试图摸清双女主的脉络和未来的努力方向。

IP时代,双女主先天不足

在IP时代,一个有网络小说做底的影视项目往往比普通原创作品能更快启动,这已经是一条公开的规则,当然,谁能最先被影视化则取决于IP的流量数据够不够亮眼。于是,当言情IP拍的差不多后,耽美IP开始被大规模影视化。

如今的双男主剧,大部分来自耽美小说改编,一小部分来自悬疑、探案、军旅等硬核男性向题材的原创剧本。而双男主剧的热度如此高,就是因为耽美IP受众群声势浩大,知名小说一箩筐,且易出顶流。

相比双男主剧出自耽改,双女主剧如同“无源之水”。拿晋江文学城的榜单来看,百合向小说在总分排行榜上寂寞无名,收藏数不及耽美向小说的十分之一,论流量和数据,根本和耽美向小说无法相提并论,或许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剧集市场没有一部双女主剧是从百合向IP改编而来。缺乏IP根基,单凭创作者一己之力平地起高楼,自然要更困难。

观众看了那么多年的“男女混搭剧”,双男主和双女主作为新兴事物,难免夺人眼球,不过二者的脉络由来并不同。前者来自女性受众对男性的猎奇和观看欣赏,后者则是女性意识觉醒导致的精神呼吁。

作为《正青春》的编剧,陈岚认为:“与其说大众呼吁双女主叙事,毋宁说观众喜欢女性向叙事,比如经典的三女主、出了很多爆款的大女主、近期较热的双女主。当今社会环境推崇‘她力量’,所以女性向电视剧会不断走热。”

编剧贾东岩则认为,双女主其实算是之前大女主剧的一种转变,或者可以说是取代。“我们通常看到的大女主剧中,当女主遇到危机时,需要男性出手拯救。其实创作者并不是在描写人物,而是在描写一个权力结构,比如男性掌握了兵权,他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而女性要凭借爱情去换取拯救,这是一种陈旧的思维。”

不同时期的女性气质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不断地重塑,如迪士尼公主的外貌、性格特点以及故事结局的多次进化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如果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和人们的心理认知和预期产生差异,那它必然会被抛弃,真正的大女主是相信女性的力量。”

虽然“双女主”作为一种标签可以吸引观众入场,但实际上,《流金岁月》和《风声》可以对天起誓“心中无腐”,二者都不是奔着双女主的市场去的。秦雯表示做《流金岁月》这个剧是两年前了,完全没将双女主的因素考虑在内,而四年前启动的电视剧《风声》就更不用提了,它的定位是抗日谍战剧,但在今天观众的眼里,它变成了“玉梦”cp专场。

就像杨笠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由于观众太过共鸣而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女权代表,双女主剧似乎也是如此,观众想看到女性意识觉醒的电视剧,贾东岩觉得这很正常,“作品就是作者手里的弓箭,箭射出去后,其他事情是你决定不了的。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有的作品都是作者和观众共同来完成的。”

“双女主剧”中的男性与女性

“无论女主还是男主,核心在主,主是动词,自己走过险途,才是主。而女性要理解、信任和保护女性,才叫双女主。”近来贾东岩对双女主定义思考良多,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实早先国产剧如《还珠格格》《上错花轿嫁对郎》都是两位女性做主角的电视剧,她们阴差阳错交换了命运,却得到了各自的幸福。然而贾东岩并不认为两个女性作为主角就叫做双女主剧。

“这些剧是以传奇事件为依托,而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去进行创作的。这种剧我统一把它们称为传奇喜剧,我认为真正的双女主剧是两位女主把自己的人性魅力和价值观输出作为主题,能够给观众带来生命体验的。”

在陈岚的理解中,双女主剧的定义涉及三个关键要素,除了两个女性为主角和聚焦女性本身的力量之外,还要关照女性之间包含友谊、相知、竞争、对抗在内的复杂亲密关系。

电影《七月与安生》早有实践,两个女孩互为镜鉴,映照着自由意志的选择和命运的障碍等诸多现代命题。从女性意识角度来看,双女主是从本质上区别于双男主而存在的,因此双女主之间并不一定要有爱情线,也并不需要可以去打“擦边球”,只要在戏剧冲突中能给观众提供生命体验,情感便已足够浓烈,但前提是要敢于正视和书写女性的欲望,《我的前半生》中唐晶一角深入人心,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要塑造女性角色,只表现她的被动美却不允许她主动出击和展露人性,必然意境不够完整。不少观众评论现有的双女主剧“清淡无味”、“疏离”、“不太真实”,就跟回避女性的欲望有关。

既然双男主剧的受众是“抵制女性”甚至“厌恶女性角色”的,那么双女主剧中的男性形象又应该如何自处呢?

贾东岩认为:“男性和女性关系的基础应该是相互欣赏,而不是说女性优秀的时候男性必须弱。他们有时候会成为对手,有时候会成为朋友,有时候会成为知己,有时候可能会成为恋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关系,而不局限于恋爱和不适合恋爱的二元对立关系。”

双女主剧离大爆还有多远?

任何一个类型的作品,只有一部成功破圈了,才可以被市场承认潮流真正来过,该类型是“有未来的”,如果长时间没有代表作出现,这个风潮就会彻底退却。耽改剧有《陈情令》,男频剧等到了《庆余年》,而双女主剧的代表作还空缺着。

秦雯认为,一个类型取决于观众的需要,观众需要它存在那么双女主就会流行下去,双女主的未来不是自己能决定的。陈岚当然知道从古偶剧和IP改编而来双男主剧意味着受众年轻化、粉丝化,分享性和流行性更强,但她希望原创职场故事的《正青春》能够突破职业圈受众,以女性的力量获得更广泛的受众。

在陈岚看来,双女主不是一个固定概念,它只是市场一直需要有女性叙事的一个象征。“我希望影视类型更加多元化,结构上不论大男主、大女主、三男主、双女主、男女主、群戏都有才是最好的。”

而在实操层面,《正青春》作为双女主戏在项目初期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请演员。陈岚表示:“几乎所有小花们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男主是谁以及和谁搭戏,我们的双女主结构,当时很多演员并不接受。”后来制片方才邀请到了很喜欢《正青春》剧本的演员殷桃和吴谨言。

“现在的市场方向对女性题材没有自信,总是试图讨好,当你想讨好多方受众需求,为故事求圆求全的时候,故事的棱角就已经不见了,反而会失去所有方向的关注。”贾东岩相信今后的剧集市场是分众式的,了解自己的圈层,然后集中散发能量,这一点非常关键。

随后他以风靡全球的《杀死伊芙》举例,这是一部暗藏着杀死旧的“夏娃”,让其不再隶属于男性的肋骨,女性宛如新生的双女主剧。贾东岩认为:“这两个女主同样有剖析内心,但她们非常优秀,很迷人。反观国内,往往是出圈的双男主都是两个角色非常优秀,而双女主会暴露很多弱点,当我们的女主人设缺乏光辉和魅力的时候,观众为什么要去迷恋你?”

的确,目前的双女主剧、女性题材剧虽然叫的响亮,但对于观众而言,还缺少一个让人着迷、充满魅力和神圣光辉的角色。陈岚认为女性观众具有热爱分享和活跃指数高的特质,可以说她们只欠写出一个好故事来唤起共鸣。

也许,在大女主式微之后,市场期待有一个新的类型崛起去接住女性红利,也希望双女主能够获得和双男主同样的待遇,但这种期待过于天真了。毕竟当下先进的女性意识往往要经过创作者的消化吸收才能反哺市场,让女性角色和观众达成灵魂对话,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耳鬓厮磨,而只有新的女性形象出现,才能迎来双女主剧的春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