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1年了,我们为什么还在一比一“汉化翻拍”?

虽然市场反应寡淡也是大家一起寡淡,但这不影响我们对影片的讨论。

史上最拥堵的端午档,又见两部韩国电影翻拍片。

一部是包贝尔导演的《阳光姐妹淘》,另一部是台版的《当男人恋爱时》。

而离这不远的一次韩国电影翻拍,正是五一档的《你的婚礼》。

非常一致的是,这三部电影的片名也完全没改动。

另一个很有意味的细节是,《阳光姐妹淘》为了规避和冲淡“翻拍必翻车”的魔咒,以及可以预料到的观众对包贝尔导演能力的质疑,甚至将“包贝尔导演”的字幕从片头挪到了片尾,变成了一行不起眼的小字。

目前,两部新片在内地院线上的票房表现都较为寡淡。尽管《当男人恋爱时》在台刷新票房纪录,并被美誉为自《海角七号》以来最好的爱情片,但就内地的状况看,它的演员阵容和影片质地,并不具备“黑马”潜质。

虽然市场反应寡淡也是大家一起寡淡,但这不影响我们对影片的讨论。反倒更应该追问,同样一比一复刻,同样照搬分镜头,为什么《你的婚礼》却卖了7.89亿?问题出在哪里?

一比一汉化与本土化翻拍

问题首先便是档期的选择上。

今年端午档内卷十分严重,突围很难。

2019年的同时期,内地院线有《X战警:黑凤凰》《哥斯拉2:怪兽之王》上映,2018年有《侏罗纪世界2》,2017年有《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2016年有《魔兽》《X战警:天启》等,而今年的端午档,缺少大体量头部片。

在上映的16部电影中,包括3部进口片,一部经典重映《天堂电影院》,一部合家欢动画片《比得兔2:逃跑计划》,还有一部日本爱情奇幻动画《你好世界》。剩下的13部国产片中,以彭于晏主演的悬疑犯罪片《热带往事》,郑恺主演的体育片《超越》,以及两部翻拍的《阳光姐妹淘》《当男人恋爱时》为代表,覆盖了悬疑犯罪、运动、青春、爱情、动画等不同类型。

重磅头部大片缺位,国产片均为中小体量,整个档期内的影片势均力敌,观众因而也被分流。

这么多新片,买票的那一刻却强烈地不知道该看什么。因为各部影片的体量、质量、明星的票房号召力,都半斤八两。竞品之间无法拉开差距,票房表现为平均的寡淡和大盘下跌,也是必然的。

回到影片本身。

没看《阳光姐妹淘》之前,我认为看上去这次最靠谱的一点,就是原作基础好。

后来,证明我是对的。包贝尔这次,依然翻车。

当年的韩国原作在各大平台上的口碑及评分比较高,可以说是一部颇具人气的网红经典了,讲述了“阳光姐妹”组合的7个女人时隔二十四年因为队长患癌重新相聚的感人故事。

但翻拍后不出例外的变成“怀旧金曲+泛黄逆光滤镜+时代元素拼凑”的汉化转译。

从导演技术性把控的角度看,更让人难以忍受。

逐帧翻拍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代乐乐饰演的这位原版韩国女老师的发型都没变。

还有像初次见面的情节,用来砸同学的道具——运动背包的款式也是一致的。但当时,韩国女孩们追求的耐克、阿迪等极具时代感的文化符号,被抽空了,国产片里规避掉了。

中版(上)韩版《阳光姐妹淘》

本土化改编在哪儿呢?最多也就“林青霞的林青”、“邓丽君的张丽君”、“朱茵的朱珠”,韩国小姐改成香港小姐,韩国全罗道方言改成东北方言这种。

分镜头都是一致的,运镜是完全照搬的,比如蒙太奇手法串联两个不同时空的母女关系,转场方式、场面调度方式完全复刻。

但问题是,如此逐帧翻拍,一比一复刻,还需要导演来做什么呢?

除了导演技巧上的偷懒,在剧情上还有意后撤。比如一到敏感性的部分,就自动停止复制粘贴,比如原版最精彩的段落,有对韩国政治大背景的标志性折射,内地版则改成了城管和小贩之间没来由的大场面群架。

再比如,张丽君拿到姐妹团入场券的脏话脱口秀,改成了挺中国特色的“张震讲故事”。反正就是人物形象的正面性是保住了,但完全没内味儿了。

相反,翻拍自韩国2014年的同名电影《当男人恋爱时》反而在本土化上有些成功之处的。

《当男人恋爱时》讲述了以讨债为生的小混混阿成,爱上了欠债人的女儿浩婷,由此踏上坎坷爱情和人生之路的故事。一句话总结,就是坏痞子遇上好女孩,然后开始谈恋爱的故事。

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相遇,绝症梗,感动与煽情,这些都是原版自带的,更重要的是新的演员如何去演绎,以及本土化后的新风格。

原版是黄政民与韩慧珍出演,台版选择了邱泽与许玮甯,这两位近些年的表现可圈可点,邱泽有《谁先爱上他的》、网剧《唐探》的加持,许玮甯则在《红衣小女孩》系列、《目击者之追凶》等作品中有精彩表现,保证了这部电影最基本的表演质感。

因为影片格局有限,要依赖两人之间的火花,以及演绎方式。

黄政民原版当然演绎得相当深情虐心,邱泽却也完全不输。

并且,台版的《当男人恋爱时》将韩版风格非常自然地转变为略带年代感的复古台式小清新。

比如大哥前一秒耍狠斗恶,下一秒却在喜欢的女人面前变身蠢萌直男。再比如阿成拉着浩婷天台一起吃棒冰,读漫画,设计出一些笨拙有爱的互动,这些都是极为契合台湾本土电影风格属性的。

邱泽完完全全用演技和角色魅力来抓人,是这部台版翻拍动人的理由。

“翻拍必翻车”为何成为魔咒了?

翻拍韩国电影,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国产翻拍影片,消化韩国IP的能力非常有限。

韩版的《阳光姐妹淘》之所以能够让人喜欢,最大的原因就是,它不只是一部能够让人感慨青春美好的电影。它讲述了女性友谊,且它还是一个与年少时的自己重逢的故事,是一部能够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电影。

但,当还是用“怀旧金曲+泛黄逆光滤镜+时代元素拼凑”简单粗暴地汉化后,就会导致姐妹情谊浮于表面。

所以,无论翻拍还是原创,问题还是又回到了国产青春爱情片的根本弊端上——总是企图用廉价的情感,引起广泛的共鸣。

国产的青春爱情类型,总是存在一种视觉偏差。

首先就是,一群老去的人在感伤逝去青春的叙事。在美化青春的泛文化语境下,青春校园的部分,画面永远是带着逆光镶边和滤镜的,影调总是高调的,音乐总是是清新的、心动的流行金曲。

都2021年了,真的审美疲劳了,还有多少人再想看到这种画面?

那为什么,翻拍的《你的婚礼》票房却如此之高呢?

因为青春爱情作为一种国产的类型,观众已经建立起来了对其的基本期待,一些类型的程式化、惯例化的东西依然有先天的意义,观众在进入电影院前,已经与这类电影达成了某种默契。

因此,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我们一边骂着“纯情”俗烂,一边又潜意识里还是愿意相信纯真的爱情。一边厌烦着“青春美好+现实残酷”叙事惯例,一边又还是被挑起情绪痛点。

但是能看出,再用“纯爱”、用“青春美好+现实残酷” 来引发观众的共情,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我觉得一个解决办法是,“疼痛转移”。

不要试图再用“纯爱”或者用“青春美好+现实残酷”来装点沉重的现实,而是将个人的情感上的“阵痛”转化为社会、家庭等大的切面,以寻求类型上的创新。

同时,从公映的青春爱情类型电影看,无论是原创,还是翻拍,基本上都把故事发生时间(青春叙事时间)设定在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前后。但是,目前这种企图合并90后、00后,甚至拉拢80后的叙事定位,真的完全行不通了。

电影翻拍中,成功率高的还是犯罪类型

回归近年来翻拍的韩国电影,从票房和口碑两个维度审视,除了一部《重返20岁》(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翻拍而是“一本两拍”),可以作为本土化成功的案例,其他出彩的作品少之又少。

《重返20岁》抓住了中韩文化上共通的家庭伦理结构,再穿插爱情元素。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这部电影很勇敢地进行本土化,比如家庭成员的身份设置,进行了很多比较细致且符合逻辑的本土转化,因而打动人心。

偷懒回避问题,直接复刻,并不能就仰仗原作而获得成功保证。

除了《阳光姐妹淘》《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你的婚礼》这一类青春爱情片,翻拍容易翻车的还有喜剧片。

比如田羽生导演的《小小的愿望》。

围绕《小小的愿望》的一波三折,远比影片本身有意思得多。

《小小的愿望》翻拍自2016年上映的韩囯电影《伟大的愿望》,《伟大的愿望》讲述的是一位得了肌肉萎缩症的少年想在死前打破处男之身的故事。这本来是一个性喜剧的定位,但改变处男之身的动机,在中国版里被改成了谈一场恋爱。

这就……

于是《伟大的愿望》被汉化成,畏畏缩缩的《小小的愿望》。

同样的,《小小的愿望》的翻拍,也完全没有原创情节,确实只是将韩语翻译为中文台词,分镜头也完全一致,原作核心故事的idea已经被抽空了灵魂,留下的只是一个毫无趣味的动机不足的“性喜剧”故事,翻车实属必然。

《小小的愿望》(上)《伟大的愿望》

复盘一下,以爱情、喜剧等元素主打的翻拍片,十分考验对本民族的文化、情感,或者说笑点、痛点等情绪敏感点的把控能力。再进一步说,就是对丰富的生活细节的把控能力。要把这些细微的情感有效地转换为本土化的叙事情节。

从这个角度更进一步说,犯罪悬疑类型确实成功率更高。

犯罪悬疑类型,相比爱情、喜剧等情感类,商业化程度更高,文化剥离程度也更高,因而需要添加或更改的本土化的情节,就相对较少些了。

原作剧本基础和类型化程度已经足够强大,中国版只要演员选对,且有票房号召力,成功率总是更高的。

因而,相对好一点的国产翻拍韩国电影,也多数以犯罪或悬疑类型为主,比如翻拍自《老手》的《“大”人物》,翻拍自韩国版《盲证》的《我是证人》,翻拍自《走到尽头》的《破局》。

不过,中国与韩国虽然就犯罪类型片而言,有一定程度上类同的受众心理与文化背景,但本质上还有很大区分。一个总是以直面、自黑为制胜武器,展现社会上的阴暗、猥琐;一个总是要想尽办法后撤和妥协。如此,自然很难做到极致的类型化翻拍。

我们翻拍韩国犯罪悬疑的IP,总有一个天花板在那儿。

这样回头一想,无论是翻拍哪国电影,是什么类型,能做到像《误杀》这种在类型化、本土化上都实现“小而美”的双赢局面的,确实是值得珍惜和借鉴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