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IP、国潮化,河南会成为新的文化爆款制造机吗?

就在5月,河南卫视的2021年度发布会明确圈定了“潮”这个字眼,接下来,他们的一系列传统文化节目或新生节目,都在一定程度上走向“国潮化”。

“端午是水下洛神,中秋说不定就是空中嫦娥了。”

4个月时间两度刷屏,还火到了国际“朋友圈”。人们刚刚才对河南卫视刮目相看,此刻已对他们的创造力有了更多期待。

稳扎稳打挖掘传统文化长达20年的河南台,可以说家底深厚,在国风最当红的今天,似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而显然,他们也在朝着风向改变自己。

不让“出圈”只成为一种偶然现象,河南卫视开始以一种IP化和长期化的思维,主动地在新的生态和玩法中延伸。

1

如果回溯到《唐宫夜宴》,出圈还是带有一点偶然性的。

这个节目最初首演于2020年10月,当时是国家级舞蹈奖项“荷花奖”的古典舞提名作品。主办方中国舞蹈家协会12月投稿发布到B站后,也还是比较小众的内容。

到了2021年河南春晚筹备时,导演组带着“好看、好玩”的调性,看中了这个节目本身的幽默诙谐。并且导演组做了两个很重要的创新:一方面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表演结合,为这个舞蹈造出了一个“博物馆”舞台,让演员们的表演“穿行”在各种文物之中,非常惊艳地带来了好似生活在大唐盛世的一群可爱小女子的意境;另一方面,他们打破了过去电视台晚会的结构,做出了一台可以“拆条”互联网式的晚会,让其中的单个节目段落能够独立存在和传播。

有最火的国风文化元素,有极具反差感的创新唐朝小女子形象、少见能称得上“可爱”的古典舞,又能传播得起来,在一片传统春晚占主流、缺乏新鲜感的春节氛围中,这个节目一下就爆火了。

河南卫视想创新想突破的意识,由这台晚会和这个节目可以看到,而此后,IP长期运营思路在快速地形成。

火出天际后,在河南元宵晚会上,这一组唐宫舞乐小女子进行了一次返场,跑到了真实的河南博物馆,继续以娇憨的状态带着观众看了真实的文物。这档元宵晚会被命名为“奇妙夜”,开始有了“中国节日”系列的雏形;而《唐宫夜宴》的小女子群像也走出了IP化通常的第一步,就在元宵节当天以河南博物馆文创的身份上线了盲盒预售——速度不可谓不快。

随后在清明节时,河南卫视推出了“清明时节奇妙游”,开始强化“节日奇妙游”这个内容组成形式,以及“唐俑出逃”这个故事线索,由出逃的小女子们串起了河南的名迹以及相应的节目。与此同时,被称为“唐宫小妹”的3D形象也完成发布。

到了最近的端午节,由“端午奇妙游——《唐宫夜宴》前传”,相应的品牌和IP打造已经更加清晰。可以看到河南卫视形成了三个IP方向。

唐宫舞乐小女子IP,河南卫视设计了其中四位小女子的故事背景、人物大纲,为她们在网上进行征集活动,选出了人物名和四位扮演者,随后在端午晚会节目中,展开了这四位小女子在入宫之前的前传故事,并留下了后续故事展开的空间。据该台策划徐娜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正在准备网剧,可能还会推出网络电影”。此外,这一组人物形象正在深入商业领域,目前像谷粒多、美大集成灶等不少品牌都已陆续邀请唐宫小女子们拍摄面向年轻消费市场的中国风广告片。

河南卫视自身的相关传统文化IP,经过这两次的出圈,河南卫视的文化节目底子和创新策划思维,可以说获得了很大的认可,目前历史场景类文化节目《隐秘的细节》刚刚在优酷上线不久,口碑不错;与B站将要联合出品一档国风竞舞节目《上潮了,小主》,从节目形制来看可能意在推出更多类似《唐宫夜宴》以及端午洛神舞《祈》这样的作品;以及与腾讯合作的古诗词颂唱节目《天地诗心》等。

2

河南卫视的一次出圈或许偶然,但能接二连三爆款上新,根本上得益于他们在传统文化上“长期主义”的挖掘;一些特色节目甚至做了长达20年。

河南卫视上一次大范围获得全国观众追看和好评,应该算是他们2013-2014年阶段推出的节目《汉字英雄》《成语英雄》,无论从中国文化传播角度,或是从智力竞赛角度,这两档节目都可称先河。

除此之外,文物鉴宝节目《华豫之门》、戏曲节目《梨园春》、武术竞技节目《武林风》《少林英雄》都是延续了很久的内容。它们所覆盖的元素,恰是当下新国潮、新文化综艺去追踪的领域。

事实上,在长周期中,这些节目的内容很扎实,很多长期跟踪的观众依然认可质量,但卫视的播出平台和节目的平稳模式,使得它们只能在地方观众,以及省外一些小圈子受众里被看到,不能实现更大范围的输出。河南卫视团队虽然对传统文化吃得透、理解深,但需要进入更年轻化的节目模式和运营思维。

可以看到,当带着扩展破圈的思维与目标时,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特性的准确把握,能够生出更优解的创意。比如在此次端午的筹备中,围绕屈原和他多次描写的洛神,导演组判断如果按照老模式进行诗篇诵读,节目不会有传播力和感染力,于是果断选择了要以舞蹈直观展现洛神形象和诗篇里的精髓意境,才有了如今的节目形式。

转自微博河南卫视工作人员发布的“中国节日”后续规划

在创新的过程中,河南卫视显然更注重的是文化和内容本质。可以明显地看到,这几次晚会中,他们在策划上一直围绕当地历史、文化进行,没有偏移。在不同的节目内容团队选择上,几乎没有什么明星艺人,很敢用年轻新人,只注重专业性和表现力,用策划思维去引导调整和产生爆款。比如《唐宫夜宴》的创作和表演团队是郑州歌舞剧院;《祈》的摄影师郭吉勇是由爱好潜水而转为水下创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创作了两支成功的水下舞蹈,获得了一定声誉,而其舞者何灏浩则是一位有过十几年花样游泳专业经历和一定表演经验的普通人。

在清明和端午两场晚会上,他们也引入了在年轻人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北舞《纸扇书生》、重庆舞蹈团《丽人行》,以及在B站上有过上千万点击量的《兰陵王入阵曲》,但均进行了非常恰当的内容融合。比如根据历史,奉命跟随日本遣唐使去往日本的许多人终生都未能再返回中国,借助这一历史背景,围绕也是当时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策划人员设计了一个简短动人的故事——一位唐宫小妹的父亲就是去往日本的乐师,相隔万里终身不得再见的血缘思念,令两人共同演奏起《兰陵王入阵曲》,这首原本浑厚的武乐,转变成了一种亲情的羁绊,催得很多观众都泪目了。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卫视的出圈,与他们迅速融入年轻内容平台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他们“中国节日”这整个系列在B站上有完整的输出,内容定位与爱好国风的B站圈子非常契合,合作的专业人士也或多或少在B站上有不俗的作品播放量,因此交叉的传播、互动,对于内容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这系列内容,河南卫视还有一些民生内容栏目,放在快手、抖音上,以真实又纠葛的平民故事看点,也正好契合了这些平台所存在的一些相应受众需求,颇受欢迎。

就在5月,河南卫视的2021年度发布会明确圈定了“潮”这个字眼,接下来,他们的一系列传统文化节目或新生节目,都在一定程度上走向“国潮化”。传统节目找年轻化方向,比如武术节目要跟虎牙跨界做嘉年华,在嵩山少林寺直接摆擂台;戏曲节目会出特别节目,融合进盲盒、剧本杀这些玩法。创新类的节目,会直接做得更新颖,比如在播的《隐秘的细节》是利用科技,让人“重回”历史现场,发现历史细节处的真相。此外还有国潮杂技文化节目《技高一筹》,书院文化节目《先生有礼》以及中华功夫题材《幸会小师傅》等。

在各视频平台都在努力挖掘国潮新方向的当下,河南或许会成为其中一支令人意外的新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