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草原舞台上看非遗魅力,《非遗里的中国》走入内蒙古

《非遗里的中国》走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相约敖包非遗小镇。

绿色的大草原、热闹的非遗小镇,草原上的运动会、音乐节、时尚秀……

炎炎夏日一起到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感受清凉舒爽。新一期的《非遗里的中国》走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相约敖包非遗小镇,在辽阔大自然中挖掘非遗更多价值,以优质IP内容展现地域特色,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收获了很多的点赞与好评。 

播出后,有众多网友评价:“《非遗里的中国》最新一期是内蒙古!内蒙古的音乐是古老的天籁之声与现代时尚音乐的完美融合,好想去内蒙古在现场聆听”“真想立刻飞到内蒙古品尝独特的有弹性而嚼劲的奶豆腐呢!还有那么多美食,太绝了”“真的是惊艳至极的感觉,好喜欢那骑射项目呀!骑射,是那达慕大会的重要比赛项目之一,也是重要的非遗项目,魅力十足,感觉到了草原儿女们的机智敏捷和勇敢豪迈”……观众们的点赞与节目传播助推了内蒙古的非遗走出草原走向全国。

WechatIMG1840 

回到内蒙古这期节目本身,亮点在何处?首先,是宽广和辽阔,内蒙古期的“演播室”是辽阔的草原和星空闪烁的大地,是原汁原味的草原非遗展示和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延伸。

 WechatIMG1841

本期节目中,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单霁翔、歌手那英,来到内蒙古非遗小镇,在这里他们与二十多项极具特色的非遗项目相遇,通过互动体验、非遗秀演呈现、深度话题畅谈等多种形式,在大草原中深度感受地道的内蒙古非遗项目,讲述新时代的非遗故事。

 WechatIMG1842

在大草原上体验蒙古包营造技艺,品尝原汁原味的手把肉、奶制品,看一场时尚的草原服饰走秀,欣赏草原音乐……这些涵盖了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

 WechatIMG1843

内蒙古自治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目前共有2项非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98项非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45项非遗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新视角,这些非遗不仅体现出内蒙古文化的多元特色,也凸显出中华文明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例如,达斡尔族服饰、鄂温克族服饰、蒙古族服饰,草原上一场最炫民族风的时尚走秀,展现出融入内蒙古多民族服饰的特征。同时,如同龙洋所言,这些绚丽多姿的服饰不仅展示内蒙古的文化与历史,也见证了生活在内蒙古土地上的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华美时刻,讲述着民族团结的非遗故事。

 WechatIMG1844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最古老的声音呼麦、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占据“初音”地位的口簧等,是草原上专属的好声音。而古老的呼麦也是一种世界性的音乐,在北欧、南非等地都有呼麦的唱法,经过了国与国之间的交融及文化的相互学习,现在已流行于世界,各具特色。

 WechatIMG1845

草原上的非遗焕发出传承的新活力。比如蒙古包创新人正在研发草原新型绿色建筑体系,应用于抗震救灾、文旅融合等多种场景。创新的箭靶与电动模拟乘马体验让嘉宾们倍感新奇。

草原非遗运动中最受欢迎的三项——搏克、骑马和射箭,彰显草原儿女的机智勇敢与豪迈潇洒,如今,搏克比赛已经走出草原成为了国际性赛事。

从第一期的浙江出发,到第九期的内蒙古,《非遗里的中国》以多元的创意方式挖掘非遗的当下故事,助推极具地域性的地方非遗走上更大的国家级传播舞台,收获了口碑与收视双向效应。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数据,在《非遗里的中国》已播的八期节目中,单期最高收视份额超5%,相关话题登上全网各平台热搜871次。前八期节目在央视频平台累计播放量超1766.5万次,节目相关长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累计点击量3.32亿次,相关微博阅读量累计29.1亿人次。      

创意秀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现非遗特色,热闹的非遗街区打造人间烟火气的深度非遗体验,以当下为立意的非遗传承更具时代价值,非遗传承人的亲身讲述与嘉宾们的体验兼具温度与热度……在总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理念下,《非遗里的中国》寻找到一条传播非遗内容的全新路径,以融合传播助推非遗飞入千家万户。

 WechatIMG1846

在高标准、高口碑、广传播的IP化内容下,节目也帮助地方打出一张特色的地域牌,以非遗为抓手打开地方知名度,助力具有特色的非遗产品、非遗运用等走出地方,以优质内容、立体化传播引发观众线下打卡的兴趣,对地方经济、文化软实力等将会带来实效性的提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