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用户下载APP几乎不读隐私协议

个人数据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约八成的受访者认为下载移动客户端并填写个人信息进行注册的行为,导致了个人数据的泄露。

“2018(第二届)新时代大数据法治峰会”上,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爱君发布《2018中国大数据法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98%的受访者几乎不会阅读“用户隐私与使用协议”。

据悉,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开展了2017-2018年度中国公民保护个人数据法治意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30%的受访者每月收到30条以下的垃圾短信,47%的受访者每天平均收到3至5条垃圾短信,每天平均接收到5条以上的垃圾短信的受访者占8%。与2017年的调查情况相比,2018年,大部分用户收到的垃圾短信、电话数量、频次更高,同时,对垃圾短信的忍耐度增强,垃圾短信给大多数用户带来的情绪或精神影响减弱。

《报告》指出,相较于垃圾短信,用户每天平均接到的骚扰电话较少。但是,受访者对骚扰电话所表现的容忍度低于收到垃圾短信时的容忍度。不过,2018年,虽然受访者接收到的骚扰电话比2017年增多,但是忍耐程度已经变大。“越容忍,你接到的骚扰电话就越多”,李爱君强调。

《报告》指出,有34%的受访者遭到了直接经济损失。但是,仅有不到三成的受访者没有遭遇到电子账户被盗的情况,近九成的受访者认为账户被盗与个人信息泄露有关。

个人数据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约八成的受访者认为下载移动客户端并填写个人信息进行注册的行为,导致了个人数据的泄露,其中98%的受访者几乎不会阅读“用户隐私与使用协议”。在为数不多的阅读”用户隐私与使用协议”的受访者中,有约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对协议中的重要条款有异议的话,仍继续使用软件。

其实,大多数用户不关注”用户隐私与使用协议“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是用户觉得阅读很麻烦,其次是认为即使不同意,也会需要使用软件,还有受访者认为阅读与否并不重要。《报告》指出,大多数用户更愿意用便利性换取安全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