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注水剧”,广电总局拟规定剧集上限40集,可行吗?

9月6日,据财新网报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视剧集数的政策。

文丨比萨  来源丨传媒头条独家原创

9月6日,据财新网报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视剧集数的政策。

据称,两位影视行业高管向记者证实,针对目前国产剧“注水”严重的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在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并向行业征求意见。广电总局拟对剧集集数的上限做出规定,上限为40集。

这则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影视从业者的关注和讨论,但对此,大部分人的观点是“一刀切”的政策仍需考量。

近两年来,注水剧越来越泛滥,政策端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对注水剧进行严格管控,原来7、8十集的剧集数量锐减,4、5十集成为头部剧的常态。但问题是,剧集数量的压缩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限制注水剧的发展,一些3、4十集的电视剧仍然存在注水问题。

长剧并非国产剧创作的原罪,有些剧集因为题材的特殊性,出于复杂的人物和叙事需要,制作成长剧也合情合理。

所以说,一部剧注水与否和集数没有必然联系,注水剧并不等同于长剧。如果只是单纯的控制电视剧集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视剧的正常创作。

当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中,对制作公司的影响无疑是最直接的。长剧的盈利能力远高于短剧,如果制作公司都换成小体量剧集,预计未来会有大批影视公司倒闭,即使一线大型制作公司都很难有大的发展,电视剧制作市场势必会经历一轮洗牌。

 微信图片_20190906151447

对于以自制剧、短剧为重心的视频网站来说,如果长剧被限制,网剧的优势则更能凸显,看似是个利好。但对电视台而言,影响则是双向的。一方面,剧集数量缩减意味着购剧成本降低,减轻了电视台的经济压力,但另一方面,长剧更有利于固定收视群,提高收视率,增加广告收入,这也就是电视台即使价高也愿意购买长剧甚至“注水剧”的原因。而一旦长剧被限制,电视台的未来处境也许会更艰难。

要明确的是,政策的目的是打击注水剧,维护电视剧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一刀切”的限制长剧似乎并不那么科学。

 “一刀切杀不死注水剧,这就好比工商部门为了治理注水猪肉,要求屠宰场拒收300斤以上的猪。”对于这种管控方式,此前就有媒体评价过,限制集数虽然简单易行,但治标不治本,反而会影响业内对长剧制作的信心,限制真正有质量的长剧播出。

前些年,传闻广电总局要求在央视播出电视剧一般不能超过30集。当时,央视影视部主任汪国辉给出的回应是,希望媒体不要误读关于30集的措施,因为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比如有的剧特别好,一定要34集才能讲清楚,我们也不能硬给剪成30集啊!但是有的剧本是20集,非拍成50集,这就需要按规定来操作了。”

究其原因,注水剧的泛滥根本在于当前电视剧的售卖方式,电视剧是按集论价,现在头部剧的制作成本动辄几亿,拉长售卖集数往往能争取更多的盈利空间,所以说,要想真正消灭注水剧,应该从改变现有电视剧的购销方式入手,以剧集品质为议价标准,优质优价、劣质低价。但至于这种方式能否顺利推行,还要打个问号。

据了解,广电总局限制剧集集数的新规还在征求意见中。目前来看,将长剧“一竿子打死”的做法并不现实,根据剧集内容、题材进行细化,设置更加弹性的集数规定看起来更为可行。可以料想的是,政策和受众对注水剧的容忍度已经越来越低,政策对于电视剧集数的管控也会更加严格。而除了限制集数,如何能更好的防止“注水剧”出现则是需要行业共同去思考的。

你觉得应该如何限制注水剧?欢迎留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