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出海”东南亚热的新形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产优质剧集开始陆续输出国外,历史剧、正剧、武侠剧等古装题材的剧集都是常见的出海类型剧。

近来,国产剧在国外颇有声量。无论是完结许久后,在韩国引发热议的《新倚天屠龙记》,或是中泰观众同步追的《陈情令》,在当地的热度都颇高。

1

东南亚地区一直是国产剧出海的主攻区域。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不少影响力颇广的国剧出海。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产剧制作水平的提高,制作品类的变化,东亚、东南亚地区对国产电视剧的喜好也处在动态的变化中。

过去:输出高口碑作品,植入中华传统形象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产优质剧集开始陆续输出国外,历史剧、正剧、武侠剧等古装题材的剧集都是常见的出海类型剧。

80年代有《西游记》《济公》《红楼梦》等引发海外观众追剧热潮;90年代有《还珠格格》《三国演义》《雍正王朝》等剧作受东南亚观众追捧;进入新世纪,自“一带一路”倡导下,国产剧集约化出海,近几年《甄嬛传》《琅琊榜》等剧在东南亚甚至北美也相继热播。

反映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在海外同样受欢迎。从早期的《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等,到近年《裸婚时代》《父母爱情》《欢乐颂》等作品在海外亦表现不俗。

不难看出,国产剧早前输出都是高口碑作品,侧重于对中华传统文化、当代生活状态的呈现。但同时,国内外电视剧市场存在着“时间差”,剧集很少同步播出,往往是剧集经历了口碑、热度的发酵之后,才走向出海道路。

现在:类型多元,追剧审美浮于表面

当下,国剧出海仍然以古装剧为主,但题材更为丰富,细分为宫斗剧、古言剧、玄幻剧、仙侠剧等,爱情剧输出逐渐增多,出海作品越发呈现年轻态、偶像化的普遍特征。

剧集出海也越发迅速,国产热剧在国外同步甚至超前播出。去年,《延禧攻略》以黑马姿态爆红,在东南亚地区也同样火热,越南最大的视频网站Zing tv甚至提前盗播,“尔晴死在了越南”也成了当时的段子。

2

除了头部热剧,中小体量的国产网剧出海速度也越发“同频”。我国这边才上线半月有余的小体量网剧《蛋黄人》,越南视频网站bilutv已列在首页,且点击量不俗。而年初甜虐交加的网剧《东宫》,在越南当地也同样受到了观众热捧。

暑期频上热搜的《陈情令》,更是在东南亚引发了追剧狂潮,其中,泰国观众最为狂热,与剧集、演员相关的内容在泰国推特屡次登上第一,粉丝更是自发安利,各种产出,梗玩得比国内粉丝还溜。

与热播国产剧在海内外市场同步火热相比,部分国剧国内外口碑分化明显。近来新版《倚天屠龙记》登上韩国热搜,从演员到剧名纷纷挤占韩国榜单。实际上,这部剧在国内口碑一般,质量、热度在同类型古装剧中也并不显眼,但是国外受众广泛,韩国网友对其评价也多正面。近年来,一向输出剧集的韩国,实际上每年从中国引进的国产剧是在逐年递增的,且类型多元。

3

除了古装题材的剧集是输向海外的主要类型,青春甜宠剧出海也越发频繁。上半年的《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我只喜欢你》等小甜饼剧,到暑期档热剧《亲爱的,热爱的》,在东南亚国家都很受欢迎。据悉,泰国将一连翻拍《匆匆那年》《我可能不会爱你》《杉杉来迟》三部国产剧,也是典型的甜宠剧。

4

为了迎合并深耕东南亚剧集市场,爱优腾等头部平台都在进行海外推广矩阵的布局。乐视、优酷以及国内先锋型电视台相继注册了YouTube频道,上传自制剧集;腾讯不止注册了YouTube频道,更在东南亚地区推出WeTV,并在翻译质量上有所提升。

国产剧出海势头迅猛,让我们看到了国剧在海外的实力,而从出海剧集类型和海外观众反馈来看,他们喜欢的多是情节简单且连贯的爽剧或甜剧,古装剧注重服化道、特效、武术动作等视觉效果,演员颜值更是剧集的加分项……

5

或许囿于文化差异,海外观众的剧集审美更多是偏向表象化的、浮于作品表面的元素,在传达正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时,其实并不如过去那些出海正剧更有力。但这也恰恰说明了,粉丝向的作品,其实都更在于视觉与情感的冲击,比如《陈情令》在泰国、韩国登上热搜多是因为演员颜值、剧中名场面等,而在国内,也正是这些元素令粉丝“上头”。

热剧出海频繁,不只是国剧工业化实力渐显的象征,更是助推了主要演员热度的辐射。以耽改剧为例,《上瘾》播出后,主演在东南亚的热度直线上升,多次召开海外粉丝见面会,甚至个人巡回演唱会;《镇魂》播出时,关于剧集本身、两位主演的讨论,也经常出现在推特、Tumblr等社交网站上;而《陈情令》因为泰国观众太过热情,不止召开了粉丝见面了,还安排了演唱会。去年,《延禧攻略》在东南亚大火,越南知名杂志甚至找来聂远、吴谨言拍大片。

其实,东南亚观众的口味变化,与我们自身追剧品味的迭代,是大体相似的。在以前,能够引起全民热度的,是像《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历史向、正剧向的作品;而在当下,颜值与演技均在线的偶像作品,更容易撬开更多的注意力,观众的容忍度也更高了,演员与剧方的“诚意”往往为作品的口碑加分不少。

未来:走品质化道路,才是在走花路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趋于理性,国产剧集对于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流量演员格局也时常变动,只有稳定的业务能力,才能稳固目前的地位。

不可忽视的是,囿于文化差异,像《新倚天屠龙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口碑两极化,或像《甄嬛传》因删减过多北美铩羽而归,这样国内外反响不同的现象是正常的,但不应该成为常态化。

真正有格局的品质作品,是包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但是又能从中体会到强烈的情感认同。这种自发的情感力量,绝不是浮于表面的、地域性极其明显的视觉审美倾向可以左右的,只有包容性极强的作品内核,才能打通世界各地观众的情感脉搏。

国产剧出海是我国影视剧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不应束缚于某一剧集类型、某一审美倾向。多样化的品质之路,或许不那么平坦,但最终一定能够到达“罗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