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内后期制作公司的这七年

《电视指南》专访聚光绘影的副总经理周艳春,副总经理金旭,视效总监马丁、季瑞瑞、张宇,美术总监马佳,从作品切入,探寻如何真正建立后期工业化全流程。

以特效技术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聚光绘影作为国内主流的视效公司,在概念设计和高端生物、角色动画、流体及动力学特效、写实级别数字环境等方面有着强劲实力,并完成了电影《战狼2》《狼图腾》,电视剧《扶摇》《沙海》,以及接下来将播的《大宋宫词》《大主宰》等70多部作品。

《电视指南》专访聚光绘影的副总经理周艳春,副总经理金旭,视效总监马丁、季瑞瑞、张宇,美术总监马佳,从作品切入,探寻如何真正建立后期工业化全流程。

在这个影视重工业时代,优秀的影视作品背后,是日臻完善和规模不断扩大的中国影视工业化体系。一部作品的“面世”,从剧本的基本情节入手,在拍摄前对未来影片所有的视听体现做了细致、扎实的推演和设计,不单是导演,编剧、摄影、美术,还有以视效总监为首的后期技术团队,因此起到关键作用的后期制作环节越来越被各大影视制作方所重视。

不同于传统后期制作的基础流程,技术运用、设计创作存在明显差异的视效公司势必要突出自身风格与优势,才能在作品创作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也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以特效技术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聚光绘影作为国内主流的视效公司,在概念设计和高端生物、角色动画、流体及动力学特效、写实级别数字环境等方面有着强劲实力,并完成了电影《战狼2》《狼图腾》,电视剧《扶摇》《沙海》,以及接下来将播的《大宋宫词》《大主宰》等70多部作品。

1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是聚光绘影副总经理周艳春,副总经理金旭,视效总监马丁、季瑞瑞、张宇,美术总监马佳对此,《电视指南》专访聚光绘影的副总经理周艳春,副总经理金旭,视效总监马丁、季瑞瑞、张宇,美术总监马佳,从作品切入,探寻如何真正建立后期工业化全流程。

占据国内特效技术头部位置只用时间换算效果

对于影视后期制作来说,特效制作成为影视视觉效果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是指借助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实现特殊视觉效果的过程。那么,以特效技术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聚光绘影团队首先在作为“硬件”的技术上树立了行业标准。

具体来说,由于早期完成过多部重视效的电影项目,聚光绘影熟知电影工业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的项目实际情况,自主研发了高效、科学化的流程管理软件,来提高协调效率和进度管理,用科学的流程管理来提高制作效率。”周艳春还表示,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特效研发已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得到实践与升级。

2

例如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里,开发了专门针对海洋流体的真实模拟系统与数据库,在《狼图腾》和《战狼2》里,开发了CGI动物毛发质感与真实动力学解算,在《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里制作了雪崩的效果,从粒子到流体都是大量复杂的物理模拟与数学解算。这些复杂的技术,一般由产品组先开发出算法,再由软件组的人员把这个技术转化成具体应用的插件,在后续项目中遇到同类型视效问题时,可以实现批量化生产。

有高水平的技术作为保障,聚光绘影在选择承接项目上就有了两项重要的要求:一是作品要有一定的技术标准,体量较大;二是在制片方的整体制作周期、预留给后期的准备及制作周期、项目制作成本这三点中能否寻求平衡。“不管在前期以剧本、分集分场还是整体概述为参考,我们都会对重要场次的场景、生物、角色等进行描述,判断可达成程度,并和制作方达成共识才会考虑具体执行。”金旭总结道。

摆脱被动地位进行后期前置以生物建造为长的“细节控”

影视后期产业必须从前期剧本开始,并始终贯穿在这部影片制作的全过程中。树立前期意识,是当下影视后期产业的战略思考和行动准备。近两年,后期制作公司与制作方都把“后期前置”看得很重,聚光绘影为了达到最终的良好效果进行了合理又极致的前置工作。并且在硬件技术作为保障的基础上,其工作理念、艺术水平等软件也在不断进阶,刷新着市场与观众的认知。

从《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里的海中大战到《冰峰暴》中的珠峰雪崩、从《沙海》开篇里九头蛇柏的震撼效果到《扶摇》中浩瀚缥缈的五洲大陆,视觉特效的成功在某种层面上推助了影视作品的市场表现和观众口碑。因此,在这些生物、场景等后期制作过程中,对美术总监、视效总监等主创的审美水平也提出较高要求,以达到观众视觉、听觉的感官享受。

具体到工作流程上来说,在制作项目前期,聚光绘影团队就要做大量细致的案头工作。作为美术总监的马佳成为与导演等主创确认方向与风格的第一道“关口”,首先要给包含特效在内的后期制作“定一个气质”。“例如电影《狼图腾》通过探究每种动物表达情绪与情感的方式以及各种生物毛发软硬度等细节、在《大宋宫词》中根据历史故事还原时代变迁下的各项细节等作为依据,画出初步的小样与制作方进行沟通,确认后再开启接下来的视效流程。”

3

随后在后期的特效制作中,聚光绘影有其独特且缜密的制作过程。“一般来讲,首先是进行预演动画,大致把影片的剧情和节奏、气氛用镜头先描绘出来,然后经过确定场景;制作组动作捕捉;摄影指导设计镜头角度&光照效果;特效团队对动作捕捉数据和镜头运动进行优化;摄制组对每个镜头进行分解、计算出画面内的场景尺寸、拍摄时需要的设备和道具、灯光的参数;艺术部门根据数据搭建摄影棚布景,准备所需的道具等一系列流程,最终与导演确认通过的镜头。这个战线会拉得很长,可能一直持续到后续播出。”金旭详细介绍道。

具体到作品实操,谈及2018年的现象级作品《扶摇》,马丁表示这部作品就是通过视效全流程管理而做出的作品,包括前期剧本分析、动态预演、前期拍摄筹备、现场拍摄指导和后期特效制作等方面,“《扶摇》的整体特效时长将近1700分钟,总共近3万个特效镜头,面对非常庞大的视效体量,聚光绘影是通过高效、科学化的流程管理软件,借助于自主的视效技术研发,来提高协调效率和进度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以生物建造”为长的聚光绘影有着自身秘诀。对虚拟生物来说,通过对现实生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拆分与重构,从而组合成新生物;而对于模拟现实生物来说,则是从骨骼到肌肉到皮肤再到毛发等分别细致创建,使角色的毛皮与骨骼和肌肉的运动关系符合真实动物的运动原理。例如《扶摇》中的“元宝”是按照仓鼠的解剖结构进行研发。

4

另外,在场景渲染中,后期团队也从各个细节不断考量,实现最优效果。例如在《沙海》开篇的白沙漠,视效总监张宇与导演组实地勘景时发现如果在后期将黄沙变白沙产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和制作方沟通后选择购买上百吨白沙,铺满了6000平方米的影棚。“因为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沙漠呈现出来的明暗对比、光线折射等难以满足预期效果,所以细抠各处拍摄细节,力求最大限度地为观众呈现一场真实震撼,将原著的精髓和灵魂用良心的制作呈现给观众。”

除此之外,在国内首部珠峰冒险题材电影《冰峰暴》中,后期制作从电影故事叙述、环境场面、动作设计等方面实现创新。其中,预告里冰封万里的珠穆朗玛峰,雪崩坍塌、飞机坠落等大场面,主演们徒手攀岩、雪地狂奔、殊死搏斗等绝地求生情节的后期制作,均让观众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紧张与压迫。季瑞瑞坦言:“故事将珠峰的极限环境与动作、犯罪、冒险等内容元素相结合,并且拍摄放置在真实的极限世界,因此难度较大。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关于珠峰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根据谷歌地图1:1还原了珠峰环境,为此我们还特意请教了珠峰的专业攀登者,对珠峰特性进行深入的了解。”

制作标准严格统一用“初心”助推行业发展

纵观聚光绘影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稳”和“快”成为两大关键词。在不断走在前端的基础上,还在不同时间段间接性地提供了行业后期制作的基石。在2012年成立初期,其主要制作大体量电影作品,从中国首部怪兽类型电影《百万巨鳄》,到2014年中国电影集体爆发年,制作了《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智取威武山》《西游记大闹天宫》等作品。

5

而在被称为“网剧元年”的2014年时,“五毛特效”的差评满天飞,行业逐渐意识到后期制作的重要性,聚光绘影在2015年初就开始进行电视剧业务的战略布局,将电影的视效制作流程应用到电视剧的制作中,实现了用电影的视效技术制作电视剧视效。开发了较为完善的流程体系,可以同时承接大型电影、电视剧,正式进入剧集市场。随后制作出《择天记》《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幻城》《沙海》《扶摇》,以及将要播出的《大宋宫词》《大主宰》等作品。

目前,剧集类的工业化环境在各环节配合和专业程度上相对电影还是有一定差距,剧集类的视效工业化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相对电影来说,剧集类的定档时间变化很大,经常处在制作周期非常紧张的状态下。“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聚光绘影的制作标准是统一的,不会选择性对待,只是由于制作周期、体量不同,可操作空间或呈现方式有所差别。”对于电影与剧集中的后期制作标准,周艳春如此说道。“市场趋势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初心。当时美剧、英剧不断输入,我们作为国内的后期制作公司也在努力向其靠拢,想通过自身力量推动行业发展,哪怕只有一小步。”金旭感慨道,“从成立至今,团队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可以与韩国比肩。同时业务版图也在不断向外辐射,包括高质量广告等等。”

对于聚光绘影的未来发展,周艳春直言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优秀的后期特效制作团队,整合国际国内后期技术资源,延伸平台应用,助推中国电影后期制作水准向国际化发展。而对于中国影视视效的未来发展,马丁认为,CG视效并非万能,视效是辅助故事的一种手段,需要巧妙使用,需要各个环节专业配合。视效的进步既有赖于技术的积累,同时也有赖于影视工业化体系的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