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愈加多样。当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如何适应网络时代发展趋势,超越传统新闻业务限制,拓展内容建设空间和领域,丰富用户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摆在很多主流媒体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近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转型成为新传播时代的网红,其持续进行着的变革与创新,为业界带来新的启示与新的拓展。

1、全媒体时代:呼唤电视新闻再创新
面对传播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下,媒体如何变革,传播如何创新?作为总台新闻报道节目进军互联网平台的新成果,《新闻联播》最近开通了抖音号,“抖”起来了!开通第一天,仅发布了三条视频,便已累计获得超过1500万粉丝。随着终端工具的迭代更新,传统媒体为求发展开拓短视频领域并非新鲜事,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在2018年就已开通抖音账号,但此次央视《新闻联播》入驻引发了十分热烈的社会反响。这一现象级媒体融合事件说明,只要遵循传播规律,适应时代新需求,电视新闻依然会赢得受众的欢迎与青睐。
看点1.新闻网络化
其实,央视《新闻联播》入局短视频是有迹可循的。早在7月25日开始,@央视新闻就在微博上发布《新闻联播》的“国际锐评”栏目短视频,“国嘴”康辉掷地有声的评论迅速引爆微博舆论场。紧接着,三天内的“国际锐评”都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6.8亿。“今天追新闻联播了吗”,一时成为全网热议。7月26日,《美国是全球合作发展的绊脚石》的播报视频将“央视批美国怨妇心态”的话题推上了热搜,阅读数达5.2亿,参与讨论人数达20.2万。8月16日,《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新闻联播”上线,上线后的第一篇推文《主播说联播|康辉说国泰航空“no zuo no die” 欧阳夏丹又问了国泰一个问题》阅读量很快达到了10万+。

作为传统电视媒体的“领头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微博、微信的这一连串“硬核”回应,由电视新闻舆论场转战到微博、微信舆论场,搭载平台和形式的转变,无不是在为日后入驻短视频平台试水。8月24日,在抖音创作者大会上,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合作媒体部制片人李浙宣布《新闻联播》正式开设抖音号。同日,《新闻联播》入驻快手平台。背靠传统电视台的制作背景,央视《新闻联播》在视频制作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从长视频变短视频、横屏改竖屏的转化过程中,《新闻联播》的制作团队很好地掌控了电视新闻表达向短视频情感化表达的转变,将原本严肃的新闻内容剪辑并结合抖音、快手的卡点音乐形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效果”。
看点2.语言大众化
在用户的固有印象中,《新闻联播》一直都是发布重大新闻的权威官方媒体,内容都非常严肃。而四条抖音短视频的封面标题分别是“一起上热搜”“香港人吃什么”“霸道总裁的样子”“早该排毒、消毒了”……其中,主持人康辉发布快评时套用了时下热门的“明学”:“美方一些人总是摆出一副霸道总裁的样子,我不要你觉得好,我要我觉得好”……《新闻联播》对语言风格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与普通民众的贴近上,除了语气更加亲切自然外,大胆地使用了俗语和网络语言,少了官话套话,多了大众化语言。官话民说,硬话软说,主播们开始使用网络语言,让《新闻联播》更贴近百姓了。
看点3.主播流量化
《新闻联播》入驻抖音、快手,并没有简单搬运电视大屏内容,在改变了传播方式、话语风格的基础上,播音员们也前所未有的可爱,主持人堪比流量明星。以前说到《新闻联播》,很多受众的第一反应是正式、严肃、数年如一……多年来,《新闻联播》主播的“国字脸”传播信息的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两个不苟言笑的主持人无形之中拉开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现在的《新闻联播》多了活力、灵气,更具人格化魅力。短视频中出镜的几位主持人都能毫无包袱地侃侃而谈,丝毫不逊于当红流量明星。比如,8月7日,台湾某财经专家在节目中说“大陆人连榨菜都吃不起了”,更有意思的是,这位“财经专家”把“涪(fú)陵榨菜”念成“培(péi)陵榨菜”。欧阳夏丹坐不住了,瞪着难以置信的大眼睛直言:“这种井底之蛙的心态”“宵夜的时间到了,要不,上点儿榨菜?”主播刚强,面对美方没有任何依据就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一事,调侃得更有意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申,人民币汇率符合中国经济基本面”,本来还在正常播报,但刚强忍不住开始吐槽了,“瞧瞧,连人家国际组织都看不下去了!”接下来,他眯起眼睛,靠近镜头,面露难色:“华盛顿那些人看到这份报告,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不会又要退群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加大,循规蹈矩的话术显然已无法抢占用户注意力,“上能怼人、下能吐槽”的新闻主播们,凭一张嘴不仅拉近了新闻联播与观众的距离,更改变了观众对新闻主播一脸严肃的刻板印象,让严肃新闻变得更有趣、有看点。

2、关于《新闻联播》创新的启示与思考
从1978年1月1日正式开播至今,《新闻联播》已经走过了整整41个年头。从黑白录播到高清直播,从传统电视台到社交媒体,从电视新闻到短视频,时代的万千变化都一一在这档电视新闻节目中得到印证。作为中国最正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如今随着社交平台的勃兴,短视频的崛起,《新闻联播》亦开始以新的面貌触达亿万受众。当《新闻联播》遇到新媒体和短视频;当电视镜头前严肃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化身短视频中俏皮的主播,这档在国家级电视媒体中地位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悄然开启了它的与时俱进之路。
综观此番刷屏级的传播现象背后,是《新闻联播》深度的自我革命与自我完善。它直击敏感问题,回应社会的热点和痛点: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批评美国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双标”行为,指出其“逻辑荒唐”,毫不留情。它的评论深得人心,既大气,又接地气,这是新闻制作方心中有受众的体现。新闻毕竟是做给人看的,如果受众无感,那么再精致的内容也没有意义。
互联网不仅正在重构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流程,它也在参与着时代精神气质的塑造。在全媒体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不只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需要。当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实施“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战略,构建“5G+4K/8K+AI”全新布局,下一步新媒体矩阵还会有大动作,“大象不但要会跳街舞,还要领舞”,努力以新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70华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