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不仅拥有最大最广泛的受众群体,长期以来还是广大受众了解世界、娱乐放松、消费决策的重要介质和窗口。近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多屏融合传播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但好的节目一直在吸引着受众的目光,聚焦着受众的视线。当前,全国每天的电视节目制作量在1万小时左右,各地观众每日可收看到的频道数量超过80个[1],如此大量的频道入口及海量的内容,相对每天人均收看电视的2个多小时而言,实难选择;能被选择的节目、特别是是聚焦观众的头部内容必然是好节目,那么好节目是如何炼成的呢?笔者认为,好节目的首要要素就是一个好故事,只有好故事才能成就好节目。本文以今年播出的典型季播节目在71城市的收视表现为例,研究“故事线”这个模式点在季播节目中的应用。
一、节目中常用模式点概述
电视语言作为媒体与观众交流的工具,承载着信息传递的功能,节目是电视语言的载体,为了达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在播出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播出安排方式就是节目编排,在制作过程中固化某些节目元素、场景、叙事方式等就是模式点。在现有节目中,季播综艺节目是采用模式作业最为普遍的节目类型,模式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重复性、结构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的特征,从模式节目引入国内进行本地化改造后,其核心的模式点一般都得以保留,好节目的主要模式点也是清晰有效的。
在模式节目制作实践中,常用的模式点有故事线、关键模式点、主持人与演员、模式结构等。在一个节目中,通常都是用讲故事的手法表现一个主题,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故事来阐述这一主题,节目中某件事情即可称为故事点,把各个故事点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整个节目,把各种事情按特定逻辑用线连起来就是“故事线”。
节目能不能吸引观众,不仅故事要讲好,成败的关键之一还取决于故事线能否做到吸引观众。关键模式点也是节目中常用的,是节目特点的体现,是区别于其他节目的显著特征,如在《中国好声音》中转椅盲选就是关键模式点的具体应用。
此外主持人和演员也是影响节目收视的重要模式点,同样的故事不同的演员、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主持人,最终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华少在主持《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时,凭借超级流利以及43秒口播350字广告的嘴皮子功夫(平均一秒吐字8.1个),被网友奉为第一代的“中国好舌头”,成为当年的热点话题。
模式结构是节目流程化的叙事结构,通过固化的叙事方式强调整体的一致性,加深观众对节目的情感联系,如节目中观察式的预采、由大众评审决定选手晋级等,都属于模式结构的范畴。
模式点有很多,每个节目选用的模式点各有取舍,季播节目是采用模式作业最为突出的节目类型,本文主要探讨故事线这个模式点在典型季播节目中的应用。
二、如何在季播节目中用好故事线?
季播综艺从诞生之初就烙下了模式印记,从最早的《老大哥》《荒野求生》等开始,模式节目概念逐渐明晰、发展和成熟,季播综艺节目也是模式使用最为广泛的节目类型,研究季播综艺节目是了解和学习模式点应用的重要窗口。
观察2019年1-9月71城市季播节目收视表现(表1),可以发现:TOP10的季播节目收视均超过了1%,收视水平分布在1%~2%之间。
其中,《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和《极限挑战》分列前三甲;从播出季数观察,TOP10的综艺季播节目主要是综N代节目,除了《青春环游记》是第一季外,其他均为多季节目,《中国好声音》至今已经播出第八季,综N代节目霸屏季播节目收视;从播出频道观察,收视率TOP10季播节目中,中央台占据3个席位,省级卫视占据7个席位,其中,浙江卫视独占4席,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上海东方卫视占2位;从节目播出内容分类看,游戏竞技、表演选秀和纪录纪实节目均有涉猎,数量相对平均;从节目表现形式看,讲故事是各个节目通用的表现手法,模式点在节目中得以广泛应用。
观察2019年前三季度季播节目可以发现,主导市场的依然是综N代节目,缺乏收视爆款,且各个节目收视差距不大。当前电视整体市场的下行,导致市场创新不足,在这个大背景下,被市场证明有效的模式节目成为维持市场的主要动力源。
三、“故事线”在季播节目中的应用
观众观看节目,被节目吸引,除了画面、场景、内容等元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故事,故事是观众持续收看的源动力,好故事成就了好节目。
故事线作为主题展开的一种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它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更能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观众的思维活动能力。在季播节目中,故事作为节目的重要元素,故事线作为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在节目中广泛应用。下文笔者以2019年前三季度季播节目为例,研究故事线在节目中的应用。
01故事立意要新
好故事成就好节目,故事立意要新。面对市场上大量的节目内容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故事立意要新颖。
如《中国好声音》通过盲选的方式选择选手,使节目明显区分于当时流行的海选模式,直接回归音乐初心,抛开其他一切非音乐元素,让音乐成就梦想,音乐成为舞台的主角,今年赛制继续创新,每队学员不限制人数,音乐PK更加激烈。
故事立意不仅要新颖,而且最好做到独特,这就要求其与同类节目有明显区隔,能代表节目的特点和特色,具有明显标志性的特征。《中国好声音》的转椅模式就充分体现了节目的独特性,是好声音区别其他节目的最显著特征。故事要独特,转椅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法,另外,节目每个选手的本身的故事也具备独特的特征,有怀才不遇的音乐人、有还在象牙塔进修的音乐新人、也有成名已久的音乐名宿、更有从事非音乐专业的音乐爱好者……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特的,共同构建了音乐追梦的华丽舞台,成就了一档好节目。
今年,在音乐节目中还在流行改编、乐队等音乐表达时,好声音的舞台回归原创成为音乐节目中的一股清流,为观众呈现了满满的诚意和不一样的音乐感受。
好故事成就好节目,故事立意要新。面对市场上大量的节目内容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故事立意要新颖。如《中国好声音》通过盲选的方式选择选手,使节目明显区分于当时流行的海选模式,直接回归音乐初心,抛开其他一切非音乐元素,让音乐成就梦想,音乐成为舞台的主角,今年赛制继续创新,每队学员不限制人数,音乐PK更加激烈。
故事立意不仅要新颖,而且最好做到独特,这就要求其与同类节目有明显区隔,能代表节目的特点和特色,具有明显标志性的特征。《中国好声音》的转椅模式就充分体现了节目的独特性,是好声音区别其他节目的最显著特征。
故事要独特,转椅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法,另外,节目每个选手的本身的故事也具备独特的特征,有怀才不遇的音乐人、有还在象牙塔进修的音乐新人、也有成名已久的音乐名宿、更有从事非音乐专业的音乐爱好者……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特的,共同构建了音乐追梦的华丽舞台,成就了一档好节目。
今年,在音乐节目中还在流行改编、乐队等音乐表达时,好声音的舞台回归原创成为音乐节目中的一股清流,为观众呈现了满满的诚意和不一样的音乐感受。
02故事结构要简
电视节目的时长是有限制的,不可能像电视剧一样花几十集的篇幅去讲述一个故事,要在有限的9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给观众呈现一个完整的主题,故事结构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首先,表现为故事要简单。
在季播节目中,《奔跑吧》《极限挑战》《王牌对王牌》《青春环游记》等涉及到游戏竞技方面的环节时,模式点都基本类似,都采用了做任务、攒积分、得优势的故事结构,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游戏任务,在不同的队伍(队员)间增进相互间情感交流,提升彼此间默契,制造必要的悬念和气氛,为最终的故事结局打好伏笔和基础。
这样的故事线安排在收视效果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特征(图1):在《王牌对王牌》(嘉宾不固定)和《青春环游记》(第一季,新播节目)两档相较而言嘉宾比较新鲜的节目中,随着观众对环境嘉宾的熟悉,节目收视表现为稳步提升的特点;而《奔跑吧》和《极限挑战》以固定嘉宾参与为主要特征的节目,收视表现则更为稳定,这两档节目开播伊始收视便高于前两档节目,这也与观众对固定嘉宾的了解有一定关系。
03故事线要有情怀
电视不仅是观众休闲娱乐的工具,还承担着教育、宣传等特性,在节目播出的同时还要倡导积极向上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因此节目自诞生起就是有严格要求的,在设计节目故事线时要有情怀,当一档节目的故事与情怀协调一致时,便赋予了节目更强的感染力和张力。
今年《极限挑战》第五季以“长江行”为主题,融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环保公益为情怀设计整季节目,故事线从大情怀着眼,在细微处落脚,无论是在黄浦江捡拾垃圾的体验、“川江号子”传达的纤夫精神文化、长江流域“助农扶贫”的兄弟相携,还有溯源长江发源地的“净土守护者”、宜昌三峡的长江守护者“柏枝”……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长江流域生态风景与人文历史的多元化之美,带领观众感受长江流域新时代“发展、创新与和谐”的美好生活图景。节目与长江经济带相融,以情感为纽带,联结长江流域,让观众看到生活、看到当下,融情与景、融情与节目,取得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
04故事讲述要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品质。在节目故事讲述中,做好细节是增强故事感染力的不二法宝。
细节是故事的灵魂,也是观众的记忆点。通过电视镜头语言捕捉细节内容在季播节目中是常见手法,特别是高速摄影机、水下摄影机、无人机等新科技新设备的使用,更容易获取到真人秀的细节画面,《奔跑吧》中很多游戏项目如泳池弹射椅等,通过抓取瞬间嘉宾的细节表情,把游戏情节的细节反映给受众,收获朗朗笑声的综艺效果。
此外,通过重复和渲染的手法,强化细节也是《等着我》成功的秘诀之一,在等待打开希望之门时,不断切换委托人的面部特写,抓取心理变化的细节表现,同时门开启时一道光,种种细节烘托了揭晓时刻,带领故事走向最高潮,细节让故事更完美。
结语
模式就是把节目的部分元素模板化,故事线就是模式的一种,归纳和总结对节目效果有利的元素并把它模式化,是节目不断走向成功的基石。实践证明,好故事一直是观众收看节目的主要元素,好节目都是讲述好故事的,运用好故事线是成就好故事、好节目的必要条件。对观众而言,不怕“套路深”,只要“套路”够深,都能在节目中俘获真,毕竟看电视的初心就是享受电视提供的视觉盛宴。
注明:[1] 数据来源于《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