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综艺还是一个好赛道吗?

随着Z世代的不断成长,他们关于潮流的生活理念在越来越多地被世界听见和理解,而潮流类节目也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成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嘉琦 刘南豆 | 07/12 15:16 | 阅读: A+

“说真的,要我站在那边一分钟之内换一整套衣服出来,我没有这个勇气。我觉得其实你们每一个,都已经赢了。”

何超莲的一句话,成了《这!就是潮流》首期节目的缩影。作为优酷“这!就是”系列的最新节目,《这!就是潮流》在昨天刚一上线就颇受好评,获得全网热搜37个,也引发了大众关于潮流的又一次讨论。

首期节目中,48位风格迥异的Z世代潮人通过“一分钟换装”的形式进行分组PK,展示自身的潮流穿搭和其背后表达的生活态度,最终20名选手成功晋级下一轮。

自2020年起,潮流类综艺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综艺品类,相关节目井喷。但《这!就是潮流》并未落入同质化的窠臼,反倒在前人的基础上,交出了一份全新的答卷。

潮流还是一个好赛道吗?

综艺是文化生活的一种投射。2020年潮流类综艺爆发背后,与我国“潮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

根据《2019年中国潮流消费发展白皮书》显示,全球潮流市场成交规模近年来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在2017年就已达到2000亿美元。线上综合电商潮流市场的消费规模也在逐年提升,且在2019年增速达到整体市场的两倍。

尤其是对于Z世代群体而言,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潮流在其眼中不仅仅是摆在橱窗里的梦想,更是穿在身上走上街头的日常。《2020Z世代时尚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4.3%的Z世代在购买服装时首选潮牌。

早些年在潮流领域当中聊得更多的趋势是国潮崛起,而如今,以汉服、JK、Lolita为代表的细分圈层们也在逐渐走向破圈。据淘宝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被戏称为“破产三姐妹”的汉服、JK、Lolita成交金额同比暴涨了255%。

微信图片_20210712152544

以汉服产业为例,其发展趋势正在从过去复刻的、昂贵的,向如今改良的、实惠的方向发展。据《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近年来更适合日常穿着的常服和改良汉服逐渐走红,2019年改良式汉服消费者人数较2018年增长近3倍。《2019汉服产业报道》显示,选择100-300元价格汉服的同袍比例最高,达到41.78%。而这一价位的汉服,大多来自曹县。

今年被网友称为“宇宙中心”的曹县,就是因为从廉价演出服转型平价汉服生意而得名。由于发现汉服市场存在价格高昂等痛点,具备大量古装服饰生产线作为基础的曹县开始入手平价汉服。据曹县县长梁惠民所说,曹县有汉服及上下游相关企业2000多家,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过600家,汉服电商年销售额19亿元。

种种趋势表明,“潮流”正在成为一个更大众化的概念,其相关综艺的受众也在相应扩展。这与《这!就是潮流》希望传达的理念暗合。节目中不乏在汉服、Lolita等类型中突出的代表选手。

除此之外,工装、校服、嘻哈、喷漆、泼墨......各种风格和创意都在首期节目中得到了展示。这些在前几年看起来还有些前卫的元素,如今正在被更多人带入日常生活之中。潮流的逐步下沉,决定了潮流综艺未来仍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潮流怎么竞演?

大势已在,但怎么做好一档潮流类综艺节目,方法还有待探索.

目前的潮流类综艺大致分为经营类和竞演类两种类型。虽然形态不同,但共同的诉求都是向观众传递潮流穿搭的态度。

如前文所述,“潮流”在Z世代心中已经逐渐落地,并衍生出很多相关话题。但对于潮流综艺而言,由于缺乏载体,很难形成可供舆论场讨论的大众话题。无论是以运营潮牌为主线的经营类,还是以造型为作品展开PK的竞演类,都显得有些乏力。 

潮流类节目之所以难破圈,最重要的原因是“潮流”这个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不同于街舞、说唱、滑板等其他潮流文化,潮流穿搭方面的内容只能通过造型的视觉效果呈现,不仅缺少文字描述的空间,也很难产生节目效果。

而从第一期来看,《这!就是潮流》将节奏加快,跳过了冗长的选手背景介绍和赛制介绍,正片从第七分钟起就开始了紧张的竞演环节。

微信图片_20210712152549

具体竞演形式上,第一轮采用的是“一分钟变装淘汰”的方式。每四位选手一组,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两套造型。这种创新的竞演形式,将“潮流”这个抽象概念赋予了一定程度上的具象形式,考察了选手的穿搭能力和应变能力。

 为了展现反差感,48位选手“各显神通”。外套反穿已经是基础玩法,除此之外,有人将毛线帽加上挂链,变身成手提包,还有人直接将牛仔裤撕扯,或者在衬衫和裙子上用喷绘、泼墨等方式,进行现场DIY。选手们在短时间内展现出五花八门的变装方式,带来了出其不意的节目效果。

同时,换装的本质在于对潮流文化的多重解读,而不是简单的“为变而变”,因此,影响整体造型呈现的“粗暴变装法”同样无法获得潮流评审团的认可。

选手张泽宇在变装后戴了一顶白色假发,就遭到了潮流助推官何超莲的直接质疑:“您的假发是什么意思?”同样被问到“为了变装而变装”的是骆春福,他选择将牛仔外套的破洞套在头上,既不是可供借鉴的日常穿搭,也破坏了整体造型的美感。

反之,选手江脍一虽然是简单地将牛仔裤反穿,但她在牛仔裤内部缝制了两个口袋,并对内部的侧缝线进行了再加工,不仅展现了不同风格,还具有实穿性。这种“没有为了变装而变装”的方式获得了“潮流助推官”的一致认可。

小潮变成大浪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流早已不是“少数人定义,多数人追捧”的刻板传递,而是开启了更加多元的新时代。正如节目中提到的那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态度,也就诞生了一千种潮流。”

 这种“多元”首先体现在选手构成上。第一期便向观众呈现了五花八门的潮流ICON:既有像被称为“大葱哥”的潘天野这样的“民间高手”,也有金继炜这样已经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潮流达人,还有专注服装设计的“学院派”酸痞……虽然每个人的风格和理念都大有不同,但他们都敢于表达,希望让自己热爱的东西被更多人看到。

“既要捍卫自己的审美,又能够兼容并收。”这是有关Z世代潮流态度的侧写。而多维度的碰撞,也让潮流迸发出全新的火花。第一期节目里,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一组选手是潘天野、傅冬暖、吹吹和校服兄弟,他们分别代表了四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傅冬暖将风靡一时的汉服做了日常化处理,吹吹则是将穿搭的故事性展现到极致,变装过程引发全场惊呼。潘天野虽然缺乏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但他凭借着对潮流的独特见解,将时尚与本土元素相结合,形成了无法复刻的风格。校服兄弟“手绘校服”的创意也体现了年轻人对国潮的新态度。

同时,适应“千人千潮”理念的评价体系也是足够多元的。何超莲、吴季刚、上官喆和张突然作为潮流助推官,从各自的视角出发,给选手们提供建议。

上官喆是SANKUANZ的品牌创始人,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不喜欢别人定义我,也不希望别人定义我的作品。”这种态度与当下爱好潮流的Z世代不谋而合。潮流助推官张突然则被称为时尚圈的“中国风玩家”,第一期就有选手身着他的品牌出现。

 由11人组成的潮流评审团中,也有不少熟悉的面孔。比如以测评服装为主的“微胖”短视频博主石原泥美,犀利毒舌的娱乐博主高能E蓓子,另外还有时尚杂志主编、造型顾问等等。通过多方合力,找到了观众审美的最大公约数。

微信截图_20210712164219

潮流带人官黄明昊和李佳琦则更多地充当“官方吐槽”的角色,总是与“看不懂大师们想法”的普通观众站在一起,将reaction内容直接带到正片当中享用。选手骑原在变装后,将装饰于腰间的皮草作为单侧披肩,黄明昊和李佳琦就直呼“看不懂”。

而从预告来看,后续即将登场的飞行嘉宾同样各有看头,无论是来自相声界的烧饼和尚九熙,还是在综艺节目中花式破圈的新偶像利路修,都是出其不意的人选。他们和这些坚持自我的潮人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同样值得期待。

而在多元碰撞的背后,希望潮流出圈,从大雅之堂走入平民百姓的理念则是一以贯之的。尽管有些选手在设计上仍显生涩,但最大程度地贴近日常生活的作品,仍然会得到导师们的认可。

受到几位导师一致认可的选手李建波将三件衣服缝合起来,提供了多种穿搭方式。潮流助推官上官喆认为,这是对潮流的成功解构。“观众在看(时装)秀上的衣服时,觉得好像不太适合日常穿着,但如果将这些单品拆开,很多是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穿着场景的。”

《这!就是潮流》传达出的核心理念也是如此,潮流不是高逼格,而是可被感知、可被习得的生活态度。随着Z世代的不断成长,他们关于潮流的生活理念在越来越多地被世界听见和理解,而潮流类节目也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成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