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热网剧《赘婿》的独播,引起行业内外的极度关注。这是长视频在内容合作领域迈出更为实质性步伐的一个标志,也可能是谋求商业利益交叉融合的一个起点。
从版权拼播到出让独播权,从剑拔弩张的竞争到相互合作的“联姻”,长视频正在讲述一个新的故事。
内容”连横”
能否缓解烧钱后遗症?
2021年开年的第一个爆款网剧《赘婿》,让外界看到了爱奇艺与腾讯现阶段前所未有的紧密关系。这部由新丽传媒、腾讯影业和阅文集团出品的剧集并未在腾讯视频播出,而是由爱奇艺独播。由于版权内容价格高昂,视频平台间分摊成本的内容合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这种直接出让独播权的形式却是头一次。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爱奇艺在《赘婿》的版权采买上给出了不错的价格,腾讯影业作为出品方,即使出让独播权也能从中获利。况且,腾讯的IP与爱奇艺的内容运营优势的叠加与共享效应,也再次让外界看到了两强在内容端联手创造的更多可能。
内容上的合纵连横,本质上还是解决烧钱这一核心问题。
除了一直萦绕视频平台的亏损,市场一直担忧的订阅用户下滑问题也在凸显。爱奇艺最新发布的2020年年报显示,其2020年的总订阅会员人数较2019年不增反降,从1.069亿下降至了1.017亿;而腾讯视频官方公布的会员数量目前停留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1.2亿——也仅仅是同比增长了20%。
独播剧综对平台的会员拉新、整体用户活跃度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热门爆款内容,更意味着实打实的收益。这种会员增长趋缓乃至面临触顶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曾经承载着平台会员拉新希望的独播版权内容渐渐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会员收入与广告收入更远不足以覆盖高昂的内容成本。
在版权价格被哄高的情况下,视频平台也尝试提高自制内容占比,但内容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自制得到根本解决。因为自制内容要想获得头部流量效应,也需要重磅资金投入,分销也就成为平台分摊风险的惯用手法。
自制内容也不例外,以《庆余年》为例,这部IP改编剧承载着阅文和新丽传媒的巨大野心,从立项起就确定了“五年三季”的季播模式,这意味着更庞大的资金投入。为了降低版权成本,腾讯放弃了独播,将这部剧分销给了爱奇艺。同样由阅文旗下IP改编的《从前有座灵剑山》,也采取了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双平台播出的方式。
内容置换,版权分销
“牵手”或许只为抱团取暖?
早在2012年,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就共同组建“视频内容合作组织”,意图实现资源互通、在版权和播出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爱奇艺、腾讯视频内容合作项目
过去小体量内容互换或许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但从2019年爱奇艺和腾讯在内容上的合作形式可谓不断升级,尤其是剧集层面。
从版权分销的《大宋北斗司》、《不负时光》,到版权置换的年度热剧《亲爱的,热爱的》,再到联合出品的《从前有座灵剑山》,跨年的爆款剧《庆余年》。要是放在更早之前,无论是《灵剑山》《庆余年》还是《亲爱的,热爱的》,这些卖相上乘的剧集往往都是平台杀手锏式的独播大剧,但在2019年,他们成为了两大平台“友谊”的见证者。S级大剧的共播,不得不让人揣测,整个行业内规则和玩法的更新。
“播出即赢”成为了2019年许多大剧的关键词,零宣发、突袭式定档、紧急去库存成为了“常态”。或许就是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以及降低成本紧迫性的共同作用下,过去“失控”的局面开始得到改善,视频平台之间紧绷的状态也得到了缓和。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过去竞争最惨烈的自制综艺,也出现了杨超越去隔壁爱奇艺《奇葩说第六季》给腾讯赚Q币;爱奇艺尖叫之夜2020这样的年度盛典上,《亲爱的,热爱的》的李现和《陈情令》的肖战神仙同框。出于分摊风险、降低成本的共同目的,无论是动态平衡的“爱腾优芒”,还是更为头部的“爱腾”,携手创造健康生态才是当务之急。
时间来到2020年后,拼播网剧在保持数量持续上涨的同时,开始频频触及平台重点自制和版权内容,《不完美的她》《我是余欢水》等多部大剧接连在临播前“变卦”,从单平台独播调转为“纯网拼播”,甚至出现拼播平台同步开启超前点播的现象。相比《庆余年》宣布超前点播时招致的非议,到今年的《赘婿》时,观众们已经表现出了更强的付费意愿,这也预示着更加可观的收入。
为了更利于在商业上走向正循环,爱奇艺和腾讯的内容合作步伐在剧集和自家艺人之外,开始涉及商业价值更大的自制网综。去年四季度的《哈哈哈哈哈》成为了首个视频平台联合出品、联合制作、联合独播、轮值招商的试水之作。但网综更加带有视频平台的烙印,一档爆款综艺能够带动视频网站的流量大涨,甚至扛下广告增长的KPI,承担着和友商竞争的重任。双网联播的形式分流效应太大,是否会如剧集般成为常态,还有待时间考验。
但这并不影响爱奇艺与腾讯做更多事实上的协同动作。
自2018年起,两大平台就一定程度上结成产业联盟,在反盗版、反演员高片酬上多有联合动作,以提升面向内容上游的话语权。
龚宇在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回应成本问题时说,自2018年8月份以后内容的采购成本和制作成本都已经下降,自制剧顶级演员一部剧片酬限价5000万,而以前是超过1.5亿元。从2020年Q4财报来看,爱奇艺该季度营收成本为6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主要由于内容成本同比下降10%。
“爱腾CP”在各个领域的联手,更像是近两年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双方不得不为之的抱团取暖。
向外“突围”寻找增量
是同仇敌忾还是心有灵犀?
事实上,在向外寻找增量上,视频平台们也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去年11月爱奇艺率先提出会员提价,腾讯视频随后表态也将调整。对于长视频平台来说,如今在以会员付费为主要收入方式的情况下,盈利模型跑通的关键有两点,一是通过涨价提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二是持续扩大会员数量。当会员收入到达临界点——覆盖内容成本,长视频玩家就能迎来盈利的曙光。虽然现阶段效果还未显现,但这毕竟是增加了一个想象空间。
2020年年报中,爱奇艺唯一的亮眼增长来自于会员涨价后的ARPU值提升,这也是国内长视频行业竞争压力减小的结果。在爱奇艺先行将涨价的舆论压力承担后,腾讯视频跟进涨价是可预期的。在会员付费涨价这件事上,爱奇艺其实是帮腾讯视频探了路。
当然,短时间内,涨价也会导致缺乏爆款内容情况下的用户流失。但这并不妨碍在其余市场扩大会员池的开拓,腾讯与爱奇艺几乎前后脚以平台形式真正出海。
2019年年中,腾讯宣布在泰国正式开展视频业务“We TV”,随后We TV又登陆了台湾地区。为了更好地争夺东南亚用户,除了上线中文剧集、综艺外,WeTV加大了对本地化内容制作的投入。去年还收购了东南亚流媒体平台iflix,后者主攻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孟加拉、尼泊尔、泰国等市场,在13个国家有2500万活跃用户。后续,iflix很有可能与WeTV合并。目前,根据APP Annie数据显示,WeTV已先后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登顶App Store下载榜单。
几乎同一时间,2019年6月,爱奇艺正式推出了国际版本iQIYI App,最早开拓有地缘优势、文化相近且流媒体领域处于爆发期的东南亚地区。该年11月,爱奇艺与马来西亚媒体品牌Astro达成合作,再之后,iQIYI App与Astro账户直接打通,马来西亚用户可以直接使用Astro账户登陆iQIYI App,观看由爱奇艺提供的内容。再加上2020年一系列明显加快的布局,仅用三年,爱奇艺不仅打下了东南亚市场,还在开拓日本、韩国等市场。
海外用户虽然占比非常小,但已经能够为爱奇艺带来额外的营收增长。
去年Q3财报后的分析师会议上,龚宇表示,爱奇艺海外会员占整个会员数量的比例不到1%。根据当时财报披露的爱奇艺会员总数1.048亿计算,截至去年三季度时,爱奇艺的海外会员人数不超过104.8万。以iQIYIApp最低的黄金VIP会员连续包月3.99美元计算,海外市场能够在一季度内,为爱奇艺增加约0.8亿元~1.2亿元会员收入。
但并不意味着全球化是一条容易走的路。
虽然有Nexflix成功验证了通过全球市场扩充会员用户盘子、最终实现盈利的路径,爱奇艺和腾讯依然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Nexflix、Disney+、Apple TV+等流媒体巨头带来的压力,或许会迫使两家在海外组成“联盟”,一起开拓市场的更多可能。
而对于整个视频行业来说,头部平台的友谊升温或许是件好事。相比海外竞争格局,国内长视频市场呈现的趋势,已经在向更为良性的方向发展。毕竟好莱坞经历了垄断、反垄断、再垄断的多次反复才逐渐建立起较为合理的格局与行业规范。
况且,内容主导下的视频行业对抗将长期存在,视频战争没有终点。在“短视频变长,长视频变短”的融合趋势下,“内容联姻”之后也依然要面对其余竞争者的压力,国内视频市场未来随时都会迸发出友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