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限韩」到「破冰」,中韩影视这5年

2016-2021这5年间,都给予了中韩两国的影视行业充分自我审视的空间,而双方的合作也从单纯的资本、人员向技术、内容、平台方面扩大。

从“韩流”入侵,到后来的影视剧积压,投资放缓,再到今年的签署合作协议,5年时间,中韩两国的影视产业交流在高压下中断了吗?当我们看到那些待播无望的积压剧时,除了惋惜是否又会获得一种新的冷静?当铁幕拉开的那个瞬间,我们是不顾一切的冲出去,还是站在原地等待救赎?

《首席娱乐官》特别采访了韩国影视研究者——小韩,一起来谈谈中韩影视产业的“这5年”。

合作协议签署后:希望与现实

“2021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为实现共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韩国放送公社(KBS)在今年的2月22日以视频方式签署合作协议。”这条来自《新闻联播》的报道,传递着中韩影视即将破冰的信息。

随后,《我爱喵星人》就宣布定档3月14日,作为一部中韩合拍的电影,不仅将电影拍摄地点定在了韩国,男女主更是选择了韩国男明星吴世勋和大陆女明星吴倩。然而2016年就完成拍摄的该片在积压了5年后终于定档,但最后的结果3月14日电影并没有上映,随之而来的是决定暂不上映的消息。

2月22日的“合作协议”新闻,无疑让不少影视公司看到了积压剧重见光明的希望,根据微博飞哥扒娱的整理,有可能陆续上映的中韩合拍影视剧就有12部之多。由张艺兴、郑秀晶、王一博主演的《闭嘴爱吧》更是获得了不少粉丝的期待,但就是这样备受关注的积压剧在豆瓣上写的播出时间是2025年,积压剧播出似乎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乐观,而真正被积压的韩国影视剧和中韩合拍影视剧却远不止于此。

我们能够预料到的是“合作协议”签订后,能够上映韩国影视剧或者中韩合拍的影视剧的数量会有所增长,但是上映的大部分都是5年前已经购买的积压剧,而这也仅仅是短时间之内的情况。而《我爱喵星人》的定档后又无故延迟无疑是给影视公司和观众泼了一盆冷水。

韩国影视研究者小韩在接受《首席娱乐官》专访时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中韩两国的投资商仍旧处于一种较为谨慎的态度,之前严格的政策对于投资者仍然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反响平平的合拍剧而言,面临着水土不服的情况,更是不敢随意的进行投资合作,因此,短期内大量的剧集上映主要集中于积压剧,而未来的合作进展仍然处于一个未知的状态。

除此之外,韩国影视剧近几年的风向也有所改变,根植于现实生活,紧贴时事热点而具有深刻批判意义的社会派电影成为了韩国电影的一个突破口,也成为了其难进中国市场的原因。

2017年的《The King》主要讲述了想要获得权利的检察官在遇到了有能力操纵政坛的检察长后,各自为了登上“王位”而展开的一场明争暗斗的故事。同年上映的电影《普通人》则以1980年代的韩国为背景,讲述了当警察的父亲为了守护自己的家人而和权力对抗的故事。2016年的《隧道》则通过隧道崩塌事件,讽刺了社会现代形象的丑态。

但是近几年韩国优秀作品的题材往往叫好不叫座。由全智贤主演的战争电影《暗杀》,豆瓣评分8.0,但在中国的累计票房却只有4687万。

小韩认为,由于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很多影视剧进入国内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而中国影视剧市场没有分级制度,长时间以来观众所接受的韩国影视剧是以家庭、爱情、喜剧为主,形成了一定的观看模式,而在未来,韩国影视剧的内容审查仍旧会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引进的题材还是会以家庭、爱情、喜剧为主。

合作协议的签订对于中韩两国影视行业来说,或许只能算是希望的微光,而所要克服的现实问题则不是一纸协议就能解决的。

5年冷静期:交流与审视

5年前,“限韩令”这一说法沸沸扬扬的在坊间传开,而中央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颁布有关“限韩”的文件,“限韩令”的说法来源于积压剧、被迫停拍的合作剧、严格的韩国影视作品审查制度。

在2016-2021这5年的中韩影视合作冷静期中,除了国际级别的电影节,中韩两国的影视剧作品仍然在以一种更加“温和”“多样”的形式进行交流。

小韩认为可以将这5年的中韩影视剧交流分为四类。第一类,就是较为直白的影视剧版权交易,获得播放权。爱奇艺购买了《请回答1988》《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的版权,腾讯则是购买了电视剧《W两个世界》、电影《暗杀》《我爱你》等影片的版权。

第二类是较大的影视公司选择参与到韩国影视的制作中。在2019年,香港华谊腾讯娱乐公司就宣布将为电影《胜利号》投资50亿韩元。

对于此次大手笔的投资《胜利号》的主要投资发行商MERRYCHRISTMAS方面表示:“此次投资表明了《胜利号》在全球市场上成功的可能性。《胜利号》将从电影开始,将IP扩展到网络漫画、电视剧、游戏等多个领域中。”

2016年大火的韩国电影《釜山行》在上映后也被爆出背后制作公司为Next Entertainment World(简称NEW),而这家公司的投资方是中国的华策影视。

第三类就是由韩国团队参与中国影视剧的后期制作。网剧《鬼吹灯之摸金符》的后期制作就是交由韩国顶级特效团队制作,预计单集成本将在500万元左右。

第四类则是买版权进行翻拍,这也是最为常见方式之一,由彭昱畅、王大陆、魏大勋等主演的《小小的愿望》就是翻拍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包贝尔主演的《大人物》就是翻拍自2015年韩国的《老手》,杨幂和鹿晗主演的《我是证人》就翻拍自韩国电影《盲证》,由张一山主演的《柒个我》则是翻拍韩国电视剧《杀了我治愈我》。

可以说在5年冷静期内,中韩两国的影视剧交流并没有中断,而是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去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在购买版权和翻拍的时候对影片的挑选也更加审慎。

在小韩看来,冷静期的好处就在于淘汰了一批赚快钱的韩国公司和中国公司,同时阻止了某些韩国明星漫天要价。让中韩合作朝向更为理性和冷静的方向发展。

不得不说,2016-2021这5年间,都给予了中韩两国的影视行业充分自我审视的空间,而双方的合作也从单纯的资本、人员向技术、内容、平台方面扩大。

未来走向何方

2021年作为中韩文化交流年,开年不久签订的合作协议或许会成为中韩合作迈向新征程的一个契机,但是对于韩国电影而言,在中国则面临着引进比例低和号召力不足的问题。

对于内地院线而言,每年的引进额度分别为34部和30部左右。大部分的海外引进片的名额给了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好莱坞大片,韩国电影就成为了海外进口片中属于小众电影,有名额、能过审、最终会上映的韩国电影就变得少之又少。

韩国电影在中国号召力不足则主要表现为粉丝基础差,目前为止,没有一部韩国电影在中国出现过票房大卖的情况,相较于日本电影的“回忆杀”“唯美”“动漫”“感人”,韩国电影的“现实”“残酷”就丧失了不少观众缘。反观近几年一直有着较好反响的韩国电视剧,其题材则多以情感为主,影片氛围也较为轻松。

对于韩国影视剧作品而言,其需要克服政策问题的同时,去更多的思考中国观众的喜好,但是对于中国影视剧作品而言,我们则需要更加深入的借鉴。不流于传统的剧情人设的借鉴,而是从作品本身的立意点和内容方面进行借鉴。

《隐秘的角落》《白夜追凶》就是近几年悬疑题材中的高口碑佳作,也获得了较好的观众基础,在小韩看来,如果审查能放宽,允许拍摄各种类型各种题材,中国影视剧在借鉴了别人的优势后,会有自己的发展路径,上面提到的两部影视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

5年前的“限”,只是阻碍了中韩两国影视剧的交流,并没有阻碍韩国影视剧走上世界的舞台,5年后的“放”对于韩国影视剧而言多了一个交流的窗口,对于中国影视剧而言,也拥有了一个审视自我的机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