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在声明中称,近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高速成长,但伴随着行业发展,对网络视听内容的评价标准正呈现单一化趋势,唯播放量论、唯数据论的浮躁风气日盛。在“唯播放量论”的影响下,不少从业者将播放数据作为目标,不仅扭曲了创作和宣传初心,还为吸引眼球而低俗炒作,基至令行业滋生出刷量等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日趋抬头,大量优质作品因为缺乏综合客观的评价体系而被埋没。在这样的非良性竞争环境下,制作公司失去了指导内容制作的评判依据,用户在选择内容时得不到有效的参考指标,广告主也无法对营销投放的效果做出合理评估,行业健康可持续成长的土壤遭到破坏。


日前,国内首例视频网站“刷量”案件正式宣判,作为原告的爱奇艺胜诉,被告杭州飞益信息科技有限公等因不正当竞争被判赔偿50万元,也让视频网站背后存在的刷量产业链浮出水面。
视频网站刷量现象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牵涉到内容制作公司、投资机构、广告主等多方利益,也致使播放量逐渐成为业内公认的单一评价体系,危害行业健康发展。打破唯收视率论、唯播放量论,建立多维的影视内容评价体系已成为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引擎。
爱奇艺率先宣布关闭全站前台播放量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内容的播放量数据,但下一步,如何建立起综合客观的评价体系是关键。

对于爱奇艺提出的热度值评估体系,其具体做法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取得多维指标,此前,视频网站关注的是内容本身单一的播放行为数据,爱奇艺将采取的热度值评估体系则以多元化的指标为参考,包括用户观看行为数据、互动行为数据、分享行为数据等,后续还将增加热度排行榜、内容既往热度曲线、峰值热度排行榜等,从多个数据维度判断内容的受欢迎程度。
结合多端播放数据,爱奇艺合作方将可以继续通过其开放平台看到各端播放量、累计播放量、播放趋势、用户观看行为分析、用户画像、内容舆情分析等数据,不以单一端口数据为判断标准。
排除内容热度数据干扰,爱奇艺表示,热度数据来自于爱奇艺平台本身,直接对应用户的观看行为,能够有效排除干扰,让热度指标能够反映出真正观看视频内容的用户的行为和喜好。
此外,爱奇艺前台流量数据也并非永久关闭。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闭前台流量数据之后,爱奇艺将投入力量研究能够真实反映内容质量、受用户欢迎程度的热度值。另一方面,也会持续观察市场最新状态,如果市场前台流量数据能够净化到基本真实、公平反映内容价值的程度,不排除恢复前台流量显示。
爱奇艺此举能否带来影视内容评价体系的整体改造和升级暂时难以下定论,但至此,影视行业算是迈出了告别“唯流量论”的重要一步,网络视频的“刷量”行为或将得到有效抑制,对于净化播放数据,肃清行业乱象,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另一方面,收视率造假也愈演愈烈,政策几度匡正。2015年8月,由总局电视剧司倡议,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省级电视台发起,全国省级及以上电视台共同签署了《恪守媒体社会责任,反对唯收视率自律公约》,倡议“在电视剧购销合同中不签订以收视率和收视率排名定价、议价的条款;不断完善电视剧评价体系,反对唯收视率论。”
2017年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出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切实维护行业秩序。
不久前,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反对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率。
收视造假也早已成为亟待整治的行业毒瘤,此前,电视剧《天盛长歌》出品方发布自律声明称:不参与数据造假。片方首次态度鲜明地向收视造假宣战,但作为播出方的电视台,还不曾拿出真正的态度和决心。眼下,视频网站已经针对唯播放量现象做出回应,为业界打开了冰山一角,电视台何时向唯收视率论说“不”呢?
本文系传媒头条原创文章,网站或自媒体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作者和网址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