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还是消耗?演员们该如何把握综艺这把双刃剑

为什么同为艺人,他们对参与综艺节目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呢?只是因为不想打破作为演员的神秘感吗?

文丨大陆

《乘风破浪的姐姐》火了。一众大龄女明星,在主动或被动淡出公众视线多年后,纷纷以“冻龄美”的轻熟形象重现舞台。她们头戴不变或多变的人设、凭借不为人知或少有人知的才艺再度惊艳观众,从而赢得掌声和欢呼,再度翻红——当然,随之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实际上,这档综艺中的不少选手,本身就是选秀综艺出道的明星,如《超女》出道的张含韵、李斯丹妮、郁可唯等等;

还有一些选手此前参加了明星竞演类综艺,如黄圣依、刘芸都参加过《演员的诞生》。

的确,当选秀的舞台从素人走向明星,当两大综艺爆款类型“选秀”和“明星真人秀”强强联手,话题度满满变得理所当然,想不红也难,近年来的《歌手》《我就是演员》《声临其境》无不如此。

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演员恪守“距离产生美”的信条,像是陈道明、巩俐、葛优、胡歌等一些艺人几乎从不出现在综艺舞台。在此我们不由得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为艺人,他们对参与综艺节目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呢?只是因为不想打破作为演员的神秘感吗?《中国电影报道》请来了资深影评人谭飞来为大家解读。

20200627084659219287

第二春·变道又翻红

近些年,随着综艺节目大火,不少明星通过上综艺找回了话题,平添了人气,提升了热度,不少人还因此获得了事业的第二春——比如参加了《声临其境》的韩雪,《演员的诞生》的周一围、凌潇肃、蓝盈莹等等。

诚然,对于新人来说,受众市场广大的综艺节目是展示自我的平台,刚出道的他们很难获得其他演艺机会,唯有上综艺才可以展示才艺,立人设,增加知名度,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包括影视角色。

而对于腰部演员或一度逐渐淡出观众视线的演员来说,参加综艺可以勾起观众的记忆和情怀,通过存在感和话题度获得翻红的机会。

20200627084655198750

于是,一批兼具实力和魅力的男演员开始在综艺舞台上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例如王劲松、何冰在《声临其境》中的精彩演绎增添了节目的底气和厚度;亦庄亦谐的邓超、能够多元跨界的黄磊、开启反差萌人设的孙红雷等等,凭借《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等爆款综艺变道“翻红”。

另一方面,中国女演员演艺青春并不长,新演员常有,而好作品不常有,尤为见不得女演员的“美人迟暮”,似乎只能“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于是,接不到好作品的年轻女演员可能没过几年人气就会下滑,唯有借用综艺等其他一些营销手段帮助延长艺术生命。

常青树·距离产生美

然而,当一个演员过多地曝光在荧屏上,频繁参加各种综艺,反复消费自己的人气,所带来的后果可不仅仅是失去了明星固有的神秘感那么简单(明星真人秀的作用就是打破神秘感,还原真实感),还可能会影响口碑——未来不管饰演什么角色,观众第一反应还是他在综艺中的表现,很难把观众带入到戏中的角色身上。

比如邓超,因为在《奔跑吧!兄弟》中做队长人气太高,结果再看他电影就有跳戏感,虽然他在《影》里努力贴合一人分饰两角的人物形象,也奉献了不错的演技,但还是有观众评价:一看到他就想到“we are family!”因此,邓超退出跑男的决定,不排除有这方面的顾虑,也就是希望能减轻综艺人设,更好的塑造角色。

另一个例子就是黄磊。他在综艺节目中展现了“好男人”、“智多星”等多重亮点,但再回归影视领域时,不论是《麻烦家族》还是《深夜食堂》,收获的都不是口碑与票房,而是清一色的质疑之声。

他的“男人帮”兄弟孙红雷亦不例外。其新剧《带着爸爸去留学》上映后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他的演技遭到观众的一致质疑,原因就是孙红雷将《极限挑战》中的“颜王”人设带入了其中,剧中作为陪读家长的孙红雷不仅一改以往影视剧的表演风格,而且整部剧絮絮叨叨,完全就是综艺现场。

20200627084658822357

因此,艺人参加综艺无可厚非,但过犹不及,需要掌握一个度,过度综艺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演艺事业反而会有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口碑。作为演员,应该本职工作优先,分清主次,不能本末倒置。

实际上,从年轻演员到资深戏骨,演艺圈这样的典范并不鲜见。

以“关谷神奇”成名的王传君把自己拥有660万粉丝的微博卸载了,他曾说,“演员收了钱,就该认真拍戏,然后藏起来,下一部戏再被大家看到,观众的钱才花得值得。”也正是这样的心态,让他在《我不是药神》中大放异彩。

演艺事业正值巅峰的胡歌亦是如此,明明可以通过综艺更红,但坚持自己的分寸,不为外物所动,这也让他能够一步步从电视剧领域成功转战自己向往的大银幕,于是,我们看到了《南方车站的聚会》中困兽犹斗的周泽农。

演艺界一些资深前辈更不必说,陈道明、巩俐、葛优等很多实力派演员,他们即使一段时间不出现在大众视野,但是只要有好作品出现,立刻热度就会上升。例如《我和我的祖国》中葛优饰演的张北京,以小人物的大智慧再次唤起了观众对于“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的喜爱;巩俐在《夺冠》中对郎平的精准演绎,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场塑造,在容易“破功”的综艺环境中又怎能静下心来体会?

20200627084659895143

潜心于作品创作是需要时间的。不是放下了矜持、习惯了嘻嘻哈哈的综艺感就能掌握的,也不是学会几个段子、会抖几个包袱就能了解,更是与“娱乐至死”的态度站在了对立面。

如果说,塑造人设与抢镜表现就已经能在综艺节目吃得开,那这些在艺术创作领域可能还没入门。艺术创作需要的是用心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从而达到人戏合一,甚至是天人合一的境地,经典电影、话剧舞台上这样的例子不少,可对于年轻演员和急于翻红的过气演员来说,沉下心来并不容易。

随着中国观众欣赏影视作品的水平越来越高,不会因为热度和流量就盲目地追捧一部作品。这对于演员的要求就是抵御诱惑、专注自身、修炼演技。唯有当实力过硬,演员才能当打、耐打,金子才能一直发光。正如陈凯歌导演说过的那句话:“从事电影这个行业,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