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电视剧标准、话剧呈现,《演员请就位2》的割裂感

太割裂了!

在娱乐圈,“演技”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尤其是饭圈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流量和演技好像总是存着一种若隐若现的互斥关系,而有关演技的评价体系、辨别标准以及提升途径,更是一个危险的“火药桶”,一不小心就会让粉丝们炸锅。

作为四季度最受瞩目的头部网综之一,《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一开播就冲上了热搜,抛开已经老生常谈的商业互吹、煽情路线、垃圾营销和铺天盖地的炒话题等各种质疑,回归到一档演艺型综艺本身,用专业硬核的眼光来评判这档节目,在专业性和客观性方面,其实有很多可以挑剔并有待商榷的地方。

如何相对客观地评价演技?如何用舞台形式呈现荧幕表演的内容?电影出身的导演可以套用一个标准去改造不同表演吗?诸如此类,《演员请就位》第二季处理得都不够完美。

无法调和的割裂感

五期节目追下来,价值官对节目与网友们有同样的感受:挥之不去的割裂感十足,这其中既有演员演技和表演内容的割裂,也有舞台表演和影视剧呈现形式造成的割裂。而《演员请就位2》豆瓣被赞最多的评论,是关于“割裂感”的。

利用舞台的形式去呈现影视剧片段,这本来就是一个极大挑战。舞台剧和话剧是演员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而电影则是导演的艺术,虽然都跟表演相关,但内核却各有不同。《演员请就位》把影视剧演员丢在舞台上,离观众远,光靠肢体和台词表演,一旦通过镜头传递给屏幕外的观众,效果即刻衰减。

事实上,影视化呈现是可以包裹演员的。影视镜头可以帮一些年轻演员减弱舞台表演上的劣势,比如给个大特写,冲击力够强,观众就可能忽视演员台词或者肢体上的问题。然而,脱离了真正的影视环境,这一季《演员请就位》在节目形式和表演内容上形成了一种话剧感和影视感的割裂。

上周六的节目中,孙千、陈宥维和刘芮麟选择了《甄嬛传》作为复演剧目,由于三位演员的年纪和原版差距较大,所以陈凯歌建议刘芮麟可以将雍正改编为一个年轻君主,不必完全照搬陈建斌的设定,这本来无可厚非,结果糟改的剧本和演员出戏的表演,让《甄嬛传》活脱脱变成了一部喜剧。

开篇,发现甄嬛和果郡王奸情的雍正怒气冲冲来找甄嬛算账,这本是一个情感起伏和矛盾冲突极其强烈的片段,由于年轻演员刘芮麟脚步过于凌乱和急切,细节和表情处理得都不够恰当,观众完全感受不到一位帝王的稳重和心机,全程出戏。而陈宥维演的果郡王仿佛一个登徒浪子,24K纯浪。孙千演的甄嬛,则没半点贵妃气质……

接下来,雍正一开口就揭穿了两人的私情,谁知道甄嬛丝毫不怯,反而笑着说自己仍然喜欢果郡王。面对雍正“不怕废宫杀头”的反问,甄嬛面不改色回答“说出实话,只是不愿上欺君王、下欺自己”。如此不合常理的大不敬之言,竟然被雍正夸赞为实诚,“这就是朕喜欢你的地方”,并摸着她的下巴宠溺道“朕要抬举你做六宫之主,让你的儿子六皇子做皇帝”。

雷人的剧情加上演员生硬的表演,让节目中很多剧目看起来话剧不像话剧、影视不像影视,又尬又难受,不仅仅这三位演员,张大大、张铭恩、何昶希、贺开朗等年轻演员表演的剧目,都有类似体验。

其实,这种用影视语言呈现的方式,非常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底,无法后期配音,只能现场原音,谁好谁差观众里见高下。结果,看着这些演员生硬地念台词、翻着白眼,强凹表情的现场,观众既没有体会到话剧演员一举一动之中感染力极强、震颤灵魂的魅力,也没有感觉到影视剧理应呈现的光影效果。

作为《演员请就位》的竞品节目,第一季《演员的诞生》就采用了纯舞台剧形式,演员在舞台上当场PK表演,影视剧的内容片段全部移植到舞台上,以话剧的形式呈现给现场观众和专业评委。上一季《演员请就位》则选择了纯影视剧形式,以选角为切口,用全影视化拍摄为呈现形式,完整呈现出了影视行业从选角到成片的工业全貌。而相比这两档节目的纯粹,这一季的《演员请就位》选择了半影视化半舞台剧场景,显然,这两种形式尚未协调匹配,这种割裂感反而造成了人物表达上的间离效果。

电影标准就“包治百病”了?

这一季《演员请就位》四位导师:陈凯歌、尔冬升、赵薇、郭敬明均为电影导演,各自有影响力颇大的文艺片或者商业片,但在追节目时,价值官总能感到一种矛盾,导师们总是站在自己擅长的类型片角度去评价不同的表演,以不变应万变,用单一标准进行评价、衡量、改编风格不同的剧目,结果并不能事半功倍。

以上周六节目为例,郭敬明指导的《天才枪手》这个剧目意外获得了李诚儒的赞赏,势同水火的两人难得和解了一次,用事实诠释了什么叫“相敬儒宾”。这个作品延续了郭敬明在《小时代》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擅长悬浮感和形式上的表达,整个剧目运镜和转场确实有亮点,利用钟表作为焦点来进行转场,演员们借此换装达到场景的切换,这种小心机,郭敬明执导的作品里几乎随处可见。

但抛开这些华丽的形式,《天才枪手》这个剧目和郭敬明的《小时代》一样,空洞苍白,看过原剧的人再看这个作品,只有一脸黑人问号,不知道他究竟想表达什么主题?形式大于内容,看下来不至于说如坐针毡,但也不能说引人入胜,食之无味。

陈凯歌的优势和他执导的《无极》一样,善于讲大道理却讲不好故事,对剧本缺乏鉴赏能力,但能把简单的一件事,讲得云里雾里,偏偏又对自己写剧本无比自信,往往最终作品里演员的表演光芒都被遮盖了。

比起郭敬明指导的《天才枪手》,第四期节目中陈凯歌指导的《误杀》更有亮点。《误杀》这样的强情节电影,说服观众入戏的基本手法是让观众和人物建立连接,为人物命运感到产生共情。而陈凯歌把一堆人和一堆高潮塞进短短的21分钟后,角色和角色之间完全没有建立起联系,大家自说自话地释放完自己的演技和情绪,观众的注意力无法找到焦点。

21分钟的节目看下来,观众甚至不知道要站在谁的立场上去看这个故事,应该和哪个角色产生共情:是这个受尽磨难的平民家庭,还是这个失去了孩子的跋扈女警官?在这种情况下的结果就是,对角色命运漠不关心,进而对整个段落丧失兴趣,感到冗长又无趣,最后,演员的表演也被磨平了。

节目中,在剖析《误杀》故事内核与角色塑造时,陈导想让倪虹洁和胡杏儿扮演的两位妈妈最后达成和解,达成“爱与宽容”,然而从故事本身出发,两位妈妈“底层”和“上层”、“罪犯”和“警察”,“爱女被强”与“丧子之痛”种种身份、立场的对立完全不可调和,整个故事传递出的情感核心是绝望、对抗与挣扎,强行和解去塑造一对圣母,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故事的情感底色。

难怪倪虹洁在结尾说“我现在才理解,陈导需要是一个没那么有主心骨的母亲,而我没有做到他的要求”。陈凯歌根本不需要一个有想法的演员,他只需要一个不会质疑他,努力做到他一切无理而莫名其妙的要求的演员。

由此可见,电影导演出身的导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毛病,忽略剧目本身和角色的心境,一股脑套入自己最擅长最得心应手的模式,孤芳自赏,这其实也是一种割裂。其实,一段好的表演不仅需要演员有过硬演技,同时也考验导演的编剧能力、布局调度能力以及和演员沟通的能力,很遗憾,在这一方面,这一季《演员请就位》做得尚有完善空间。

什么才是好演技?

在剧本的改编选择上,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展现台上演员的表演张力,节目选择了情感冲突强烈、矛盾极端尖锐的片段,由此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部分剧目缺乏内在逻辑,为了冲突而冲突,编剧上的先天不足让整个故事滑入狗血无脑的深渊,这种情况下,演员演技再好也撑不起一段处处是硬伤的剧目,最终,内容和表演会一起崩盘。

《甄嬛传》“翻车”责任不仅仅在于演员的表演,在改编时,编剧把这一段改成了甄嬛和果郡王早在入宫前就互为情侣,无奈进宫后关系变淡,但内心深处还深爱着对方,更奇葩的是,甄嬛直接告诉雍正她仍然爱着果郡王,历史上心机深沉的雍正居然感动于她的直率当场接了“绿帽”,并按原剧派她毒死了果郡王,下毒地点则改成了甄嬛的寝宫。

倪虹洁和马苏表演的《隐秘的角落》片段,剧本也有明显改动。原版中马主任摊牌,讲述自己被介绍了新对象,是只有他和周春红二人的私下场合。他的态度也并非当众羞辱,而是试图以温和面目掩盖自己的负心行为,这样的处理更生活化、更真实,更“不”戏剧。《演员请就位》版本,为了扩大冲突,将这段改成了当即抛弃、当众羞辱。

这种放大甚至是糟改的“戏剧性”显然更有利于舞台上呈现歇斯底里的戏剧冲突,在最短时间内将感情张力拉到极致,但看似更激烈的情绪其实恰恰丢掉了原版最合理、最动人的部分,让观众瞬间出戏。

在如此的改编套路下,演员往往无法用细腻、真挚的表演去不急不躁诠释人物的情感变化,只能靠嘶吼式的表达来体现所谓大悲大喜,情绪拉满很容易将观众和评委的注意力吸引走,那么接下来,大家可能就不会关注到演员情绪、行为的合理性上,演员们往往进入了情绪,却没有进入角色。

一部影视剧,演员除了爆发力的那一刻,多数时候需要收着演的,如果演技类综艺只选择爆发时刻做考核,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无法真正去透视演技的本质。但在《演员请就位》这样的模式中,评委和观众的判断往往被情绪掩盖,忽略了角色的厚度和演员的丰满程度,对一档头部演技类综艺而言,不够专业也不够客观。

结语

万物皆可综艺的时代,“演技”也逃不掉,事实上,演技无法在脱离了前因后果的、快消品式的“断简残篇”中速成,它必须要在真正的摄影机前,靠作品不断充盈与进步。不过,演技类综艺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但还是希望能有一两部真正优质的作品诞生,带着一种对表演的敬畏,对行业的一种责任感,慢慢让好演员和好演技真正“就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