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类综艺的四年:导师怒了,瓜吃撑了,演技不见了

没想到四年过去了,演技类综艺扎堆上线,有话题、有热搜、有偶像入局、有导师撕逼,唯独“演技”越来越无人在意。

回首2017年,随着大众审美能力的逐渐提高,对烂演技的容忍力度越来越低,《演员的诞生》应运而生,让一些并不被观众所熟知的二、三线优秀演员大放异彩,犹如一股春风,在行业中吹起了波澜。一时间人人都以为“好演员的春天到了”,没想到四年过去了,演技类综艺扎堆上线,有话题、有热搜、有偶像入局、有导师撕逼,唯独“演技”越来越无人在意。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数据来回顾演技类综艺一路走来的“得”与“失”。

热度与口碑倒挂

《演员请就位》凭话题领先

虽然,2017年播出的《演员的诞生》严格来讲并不是演技类综艺的开端,但该节目首次做到了把一批演技优秀的冷门演员推上舞台,以竞演的模式让观众体会到了演技的魅力,流量不俗,从而让该综艺类型迎来了真正的风口。不仅浙江卫视在第二年将节目更名《我就是演员》后持续经营该品牌,同时,早已嗅到商机的视频网站也开始发力纷纷挤进了这一赛道。

为了避免同质化的尴尬,这些网综在内容上都加入了一些不同的玩法,腾讯的《演员请就位》选择从导演视角展现影视行业生态图景,第二季又加入制片人选角的视角,将演员们划分为S、A、B三个级别。优酷的《演技派》的定位则是年轻演员的片场生存真人秀,摒弃了经典片段再现的形式,为选手量身定制剧本,从建组、选拔、试戏到定角、出演,影视剧的幕后制作流程被完全展露在观众面前。爱奇艺的《演员的品格》也将聚光灯定格在了年轻演员身上,并利用网综节目的模式,将选手划分等级,与粉丝高度绑定,堪称演员版的《偶像练习生》。

上图是这些综艺在各个维度的数据表现,在浙江卫视播出的四档台综中,最新的《我就是演员第三季》拔得头筹,CSM59城收视率2.451,可见由于正和章子怡掀起的一波波热点话题让不少观众有了追看的热情,。而在四档网综中,《演员请就位》系列播放指数一骑绝尘。

接下来再看看这几档综艺的话题讨论热度,我们选取了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量,微博讨论量,还有百度指数三个维度进行观察。毫不意外表现最优异的是导师“抓马”戏份接连上演,暗流涌动争议不断的《演员请就位》系列。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这些综艺的口碑情况,豆瓣评分分数最高的是播放量和讨论度双双垫底的《演技派》,8档节目都不超过7分,可见大众的认可度非常一般。

可以说,演技类综艺走过的这四年时间里,出圈话题越来越多,影响力不断扩散,整体生态却已经完全偏离了一开始的“让好演员被看到”,难以叫座又叫好,走上了网友一边“吃瓜”吃的不亦乐乎,一边疯狂输出吐槽的“黑红”道路。

导师扛流量

偶像已就位

从被希冀能够拯救国产影视市场“痛点”的特效药,到今天的“争议”收集器,究竟是哪些原因造就了演技类综艺的现状?

首先,不可不提的就是唱跳偶像的大规模加盟。从2018“偶像元年”开始,国产偶像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大量的男团、女团被批量产出,却苦于音乐产业式微,没有展示唱跳能力的舞台,陷入了“出道即巅峰”的困境。所以越来越多的经纪公司开始为爱豆布局影视路线,而在科班演员就业形势都无比严峻的当下,演技类综艺无疑是他们能够推开演员大门的最佳突破口。

而对于综艺本身来说,节目组显然也很乐意让这些偶像们成为引流的“关键词”。2019年,孟美岐、王子异等男团、女团爱豆开始出现在演技节目中,不过当时的他们只是作为陪衬,并未收获太大的关注,等到了2020年,偶像们掀起的话题热度已经完全碾压了同场竞技的实力派,成为了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这些人里虽然不乏有谢可寅、马嘉祺、丁程鑫这样能够拿出不错的演技水准,打破世人对“流量”偏见的“天赋派”,但大部分没经历过系统学习的偶像还是不出所料,演技“渣”出了的风格,“渣”出了记忆点,陈宥维的“嘴唇抽搐”版夜华,何昶希的面瘫“车祸”版《陈情令》,这种“名场面”只能让所有观众哭笑不得。虽然,对艺人来说“黑红”也是红,从“审美”变成“审丑”的演技类综艺,口碑却不可避免的一路下滑。

其次,演技类综艺的核心从选手偏移到了导师身上,过分依赖“眼球经纪”,也是原因之一。从上文的盘点中可以看到,各维度数据最好的《演员请就位》系列,无论在讨论度还是出圈片段上,导师的“存在感”都要比选手更胜一筹,扛起了节目的大半流量,隔壁正在热播的《我就是演员第三季》更是如此。

特别是于正、郭敬明二人的存在,更是名副其实的“综艺神兽”、“流量收割机”,有他们在的地方永远不怕缺乏话题,以至于于正因为抄袭事件退出《我就是演员第三季》后,章子怡就显得有些“独木难支”。面对节目中大量涌入的偶像,两人的态度截然相反,却都爱憎分明,时刻拉满戏剧张力,郭敬明顶着所有人的质疑也要给何昶希S卡,于正痛批李汶翰演技不行又“轧”综艺,做事不够专注……,如此种种下来,节目就如同住在了热搜上,被挑起情绪的网友们纷纷主动吃瓜,对话题片段进行充分的再交流、再解读和再创造,围观效应让热度不断发酵,节目组KPI轻松到手。

演技类真人秀

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在演技类综艺一档接一档,势头如火如荼的背后,也难免会有一部分观众质疑,这类节目是否已经走到了“畸形”的阶段?早在《演员的诞生》播出时,节目组打出了“以演技为视角,为有实力的追梦演员搭建一个演技切磋的真实平台”的slogan,可见为行业“造血”才是所有演技类综艺的根源价值。但四年来从这8档节目中走出的演员,除了最开始的周一围、蓝盈莹、辛芷蕾,几乎没有人吃到了节目热度的红利,以去年《演员请就位》第一季的冠军牛骏峰为例,节目完结后他并没有接到什么惊天大饼,资源、人气依旧原地踏步。

既没能挖掘遗珠,也没能推出新人,看起来热热闹闹的演技类综艺,造星能力竟然几乎等于0,让人唏嘘之余更值得深思,除了导师过于抢戏导致选手缺乏记忆点之外,以单薄的片段式内容去展现演技这门复杂的技艺真的合理吗?

第一,众所周知,电视剧、电影需要很长的创作时间,演员在正式拍摄之前也会有一定的准备期,但在综艺以天为单位的速成状态下,很难打磨出一个优质的作品,演技派如李冰冰在参加《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时也曾在微博发文直言,紧迫的时间带来了太多的遗憾,

第二,演技综艺无法承载电影、电视剧中复杂的表演层次感,短短几分钟类似话剧与小品的表演想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就必须把所有东西都夸张化,只有大开大阖、迅速达到情绪顶点的爆发式表演才称得上“演技炸裂”,这在无形之中窄化了对演技的理解,一些喜欢内敛克制、在表演上做减法的演员很难取得完全公正的评价。

第三,选角也是影响演技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演员都不是万能的,连接连疯狂“翻车”的陈宥维节目后期拿到合适的角色后都能进步明显,但有一些演员难免在一次失利后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沦为节目制造话题的工具人。

总而言之,单靠演技类真人秀可能无法去定义演员的演技水准,毕竟其中真人秀的成分要远远大于对演技的赏析。而它的市场潜力或许依旧不可小觑,却也很难成为医治浮躁行业的一颗“灵丹妙药”,在影视作品中,演员的表演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而且很可能并不是最关键的,所以想让市场走向健康、成熟,不能寄希望于依靠几档节目调教偶像、捧出遗珠,需要的是整个影视行业正本清源,共同改善结构性的顽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