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选秀,被直男当做下饭的搞笑综艺

但不管是真情实感,还是高处吃瓜,秀粉们的努力和活跃的确给两档已经步入第四年的老选秀节目增添了话题和生机。

选秀四年,当初那波选秀粉丝从韭菜逐渐长成了 " 产品经理 ",打投换票,吃瓜虐粉,各种手艺,样样精通。

近日,《青春有你 3》和《创造营 2021》在鹊桥边相爱相杀三年之后终于正面开杠,秀粉的年度 KPI 终于有救了。

赛前预热期,他们负责控评反黑安利一键三连;赛后投票期,他们也能熟练换票,精准地将票投给每一个 " 有前途的他 "。

据说,一个成熟的秀粉,聊天记录列表的备注是这样的:

加入的群聊画风是这样的:

晒的打投记录和教程是这样的:

高位换低位,《青》《创》互换,录屏保真,长期持有……某些基金界的绝学,换到饭圈依旧成立。

其实,很大一部分秀粉在经历了四年选秀的大浪淘沙后,早已经莫得感情,所有的努力无非是为了看自己押中的潜力股们最终能否走花路,因而竞相做闭眼狂奔的 " 赌徒 " 罢了。

但不管是真情实感,还是高处吃瓜,秀粉们的努力和活跃的确给两档已经步入第四年的老选秀节目增添了话题和生机。

截止到发稿前,《青春有你 3》和《创造营 2021》分列猫眼全网热度榜前二,甩开第三名《王牌对王牌》将近 150 的热度指数,其中,创造营两期的累计播放量就达到了 4.54 亿,而二者的百度指数也几乎不分伯仲。

但与热度相悖的是,两档节目舞台不达标," 普男 " 成群,只有喜剧人出圈。

难道真的像一些秀粉说的那样," 我们内娱好像真的完蛋了 " 吗?

喜剧人当道,外国选手降维打击

秀粉成 " 青春受害人 "

就像《青春有你 3》中以光头造型收获大量关注的梁森说的那样:" 我喜欢的舞台不是说唱的多好,跳的多好,开心就好。"

现在的选秀选手,相比实力,更愿意展示自己的性格、情商。

两档节目上线一周,播出时长总共 13 个小时,初舞台表演多达几十个,但出圈的寥寥无几,反而是凭借 " 喜剧效果 " 博得了 " 新一代下饭综艺 " 的称号。

他们迈着自信的脚步上台,摆出各种夸张的姿势,自称 " 糖果超甜 ",但最终被收获的记忆只有被吐槽成 " 糖果齁咸 "、意外劈嗓,以及看着他们的舞台,邓超的无语凝噎。

他们只是跳了一段一分钟的舞,导师和观众却需要 " 用一生来治愈 "。

有的人为了让自己的舞台更有 " 亲昵 " 感,吐舌头、wink、地板动作接连奉上,实力不足油腻有余,好在还有上届的 " 哇哦 " 公主虞书欣敢真情实感吐槽;" 能不能去掉这个环节。"

而在舞台另一侧的导师团队,似乎也只有宁静是真实享受的。一向直言的静姐此次也不含糊,不仅配合反撩学员,还调侃道 " 他们俩很默契,一个跑调了一个马上给扥回来 "。

舞台之外,选手们继续保持喜剧人本色,前有时代峰峻的李俊濠在发布会紧张得全身哆嗦逗笑记者,后有 " 回锅老人 " 陆定昊加试表演自己不做主,反而让导师们去争论自己 " 该加试哪项 "。

以及,虽然实力可圈可点,但他们打着马赛克的肚子更能吸睛的熊猫堂。

当然,也有一些学员是带着真刀真枪上战场的。

在《创造营》这边,参加过《国风美少年》的刘宇先是跳了一段《大鱼》中国舞,又和日本选手赞多共同演绎了一段 freestyle 舞蹈,虽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扣紧了 " 炒 cp" 的财富密码,好歹是给了 " 内娱药丸 " 的声音一些回击。

《青春有你》这边,直到第二周才有一些出圈的初舞台画面,比如来自爱贝克思的徐子未演唱的《慢冷》,终于让李荣浩紧缩的眉头舒展了一些,他是极少数进入 A 班的 " 站桩选手 "。

但这些舞台和表现,屈指可数。

一方面,很多舞台表演都是由来自不同公司的选手在短时间内勉强凑合、" 未经打磨 " 的顽石,另一方面,他们中有一些是早已成名的网红,有一些在圈内小有名气,他们的心态早已发生变化,对他们来说,站上选秀舞台只是让自己的事业多了一个方向的可能,费九牛二虎之力去成为那个书写 " 逆天改命 " 剧本的主人公?没必要。

现在,节目播出刚刚一周," 塌房 " 事件已经开始,但现在看起来,这些并不会带来什么改变。

反正," 喜剧人 " 也好," 塌房人 " 也罢,最终为他们买单的也只有守在屏幕前,跟着他们或吃瓜或投票的 " 青春受害人 "。

与 " 内娱药丸 " 的声音不同," 外国选手降维打击 " 的说法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

赛前,《创造营 2021》"27 位外国选手最终 3 人出道 " 的规则曾引起争议,但现在看来,一些外国选手的加盟确实挽救了节目在竞技层面上的水平。

相比国内选手整体实力平平,日美混血男团出身的米卡、和马、庆怜的舞台《swim》以及米卡的个人清唱曲《永不失联的爱》都惊艳出圈,另一组日本选手赞多和力丸则成为唯一一组双 A 班学员。

有了实力加持,哪怕被调侃选秀节目变身《创造营 2021 之汉语桥》,也很难让严苛的观众对选手能力产生太大的非议," 塑料汉语 " 甚至还能成为吸粉利器。

毕竟,终于能有机会让一批有能力又有颜值的选手出头,还要啥自行车。

内娱选秀:

掏空存货,只剩博弈

" 秀粉们,按这趋势,咱们该学会自己出道了 "

" 内娱选秀是不是再也没有帅哥,只剩普男了?"

" 心疼导师,要看这些群魔乱舞。"

当代选秀粉丝们总是嘴上说着不看,身体却很诚实。哪怕看过之后,没有亮点只剩槽点。

的确,四年连续不断的选秀掏空了内娱练习生本就不富裕的 " 存货 ",实力不足的选手们为了在浩如烟海的选秀市场中保留话题,成为 " 喜剧人 " 似乎性价比最高。

而纠缠竞争多年的鹅系和桃系两档节目组,为了吸睛和流量,除了在海选时尽可能挑一些 " 有话题潜力的崽 " 之外,也只能在赛程设置和周边运作上下些功夫了。

这边创造营让选手之间互投产生 A 班选手,提高了观众爱看的 " 宫斗 " 撕逼戏码的可能,那边青春有你就每周双更,画最大的饼给最想看戏吃瓜的人。

这边创造营导师画风和评价犀利,选手吐槽不加掩饰,那边青春有你就在赛前媒体群访环节直接发出扎心提问,顺便火速推上热搜。

几局下来,两者打平,无人是赢家。

除此之外,两档节目都延续了衍生综艺的排挡,让选手们未出道先上真人秀展现自己 real 的一面,同时,热搜不断,话题不少。

只不过,实力能否足够撑的起来现有热度,谁都有自己的判断。

选秀四年,选秀这件事早就从实力的比拼转化为资本的博弈,哪个公司愿意 " 下血本 ",哪个选手吸引的话题多,就越能有足够的镜头秒数,就能越早 " 中头奖 "。

当喜剧人、美丽废物、普男成为选秀舞台的主角,当选秀节目被直男观众当做下饭的搞笑综艺,选秀节目或许真的到了该歇一歇的时候了。

而对于一路陪伴选秀节目走向疯魔、给选手做 " 产品经理 " 的秀粉来说——

恐怕再也不会有人拿国足选不出 11 个会踢球的人这件事开玩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