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实力,等于竞技类综艺的“门面担当”

不难看出,对于真人秀来说,艺人是节目的核心内容。尤其是竞技类真人秀,除了确认和搭建节目框架,选择合适的艺人是重中之重。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进行至第6期,杨丞琳、曾黎、苏运莹三位踢馆艺人如约而至,成功制造了节目开播以来的一个小爆点。尤其是杨丞琳,凭借专业的唱跳表现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在节目中收获一片好评,“杨丞琳唱跳实力”随即登上热搜。

不同于《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现象级爆红,《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开播以来热度持续低迷,不仅在收视上远不及第一季,在口碑上更是无法与第一季相提并论。不少观众反映,节目组选择艺人失败,造成节目看点寥寥,以至于话题度与讨论度双双失利。

在这个层面上说,《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改变规则,引入两季节目以来的首个踢馆赛,目的正是为了扭转颓势。三位踢馆艺人的后续表现如何,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节目的后续走向。

不难看出,对于真人秀来说,艺人是节目的核心内容。尤其是竞技类真人秀,除了确认和搭建节目框架,选择合适的艺人是重中之重。艺人的个性、人设往往能给节目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其亮眼的表现不仅是口碑、宣传的重要发起点,更是节目内容的决定性因素和流量来源,选对了艺人能为节目增色,而选错了则可能会导致节目平淡无看点,甚至招来骂声。

然而,观众们的口味千变万化,竞技类真人秀如何选择艺人逐渐成为了一门“技术活”。这不仅需要根据节目定位拟定适当人选,更要在“话题性”和“竞技性”之间取得平衡。

自带话题性,有出圈讨论点

长久以来,关于竞技类真人秀是看“竞技”还是“秀”的问题曾引起外界的广泛讨论。显而易见的是,虽然不同的节目各有侧重,但竞技类真人秀首先是一个“秀”,是一个以娱乐观众为目的的综艺节目。既然是“秀”,就一定会有“虚假”的成分。

尔东升在接受金牌经纪人的采访时就曾经说过,《演员请就位》虽然是竞技类真人秀,但表演的呈现形式和真正拍戏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在现场,每天都充斥着大量工作人员,一部分是拍舞台的,一部分是拍真人秀的,对于演员来说其实压力非常大,并不是每个艺人都适合这种形式。

说到底,竞技类真人秀是一个娱乐性很强的综艺形式,想要吸引观众,必须要有一定的“爆点”。与之对应,具有“综艺感”、自带话题性的艺人自然更容易出圈。

去年,《乘风破浪的姐姐》火爆荧屏,让多位在事业上走下坡路的姐姐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从争议不断的黄圣依到人设崩塌的伊能静,再到口碑翻车的蓝盈莹,几乎每一期节目播出之后,都会贡献出一个风口浪尖上的话题人物。与之相对,随着节目的推进,宁静、万茜、张雨绮三位“个性姐姐”逐渐脱颖而出,不仅得到了观众的赞誉,更牢牢占据了人气的高地,称得上是“三足鼎立”。

现在回头看看,去年《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大爆,与话题性艺人扎堆不无关系。以宁静、万茜、张雨绮为例,虽然她们在业务能力上并不十分突出,但或刚、或直、或飒的性格和行事作风却成为了最大的“吸粉利器”。宁静在一公舞台上霸气的“要走一起走”、万茜在第一期节目中把朱婧汐认成黄龄的“憨憨”行为、张雨绮在蓝盈莹求李斯丹妮排舞时仗义执言“她没有空”……这些名场面深深的印在了观众心里,持续为节目输送热度。

反观《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除了那英、张柏芝等极少数的姐姐,有出圈讨论点的“话题担当”实在有限,左小青、金巧巧、李慧珍、宣璐、汤晶媚、刘烨等姐姐存在感薄弱,令人津津乐道的名场面也少了不少,这或许是节目在首播之后逐渐疲软,缺乏热度的根本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自带话题性与炒作、博出位等行为不能完全划等号,这里的“话题性”,更多指的是艺人身上的天然特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比如以杨超越和《创造营2021》中的甘望星为代表,近几年在爱豆领域流行的“美丽废物”人设,即使不会主动制造话题,但本身就有着足够的话题性。

在这个层面上说,综艺和艺人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综艺自身的娱乐性,要求艺人自带一定的话题性,而艺人身上的话题性,又能够反哺综艺的热度,二者相互推动,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

业务能力强,自身实力过硬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虽然真人秀对艺人业务能力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但假如艺人在自身专业领域具备一定强的实力或拥有某项专业特长,在竞技类真人秀中也绝对会具备很大的竞争优势。 毕竟,对于艺人来说,通过“综艺感”吸粉只是第一步,自身的“硬实力”才是在节目中屹立不倒的不二法门。

去年,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因为练舞练到崩溃,李斯丹妮曾经用“人气很高”安慰张雨绮,没想到却遭到了后者的回怼:“人气是人气,业务是业务,这是两回事好吗?”在她看来,业务能力是艺人的立身之本,只有成为实力派,站在舞台上才能“硬邦邦”。相反,如果只靠人气,站在舞台上根本没有底气。

张雨绮的观点,恰恰反映了竞技类真人秀在娱乐性之外的另一个特性——竞技性。作为艺人,要有撑得起整个节目的能力,这点对于竞技类真人秀尤为重要,艺人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节目的说服力和公信度,甚至影响节目成色。

《演员的诞生》中的周一围、蓝盈莹,《声临其境》中的朱亚文、韩雪,《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孟佳、王霏霏,《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中的胡杏儿、辣目洋子、《追光吧!哥哥》中的檀健次、符龙飞……

回顾近些年的例子,因为在竞技类真人秀中表现惊艳而被观众记住或迎来二次翻红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证明竞技类真人秀依然具备一定的造星能力,即便艺人人气不够高,但假如具备足够强的业务能力,同样能受到观众的青睐,得到翻身的机会。

以辣目洋子为例,虽然也主演过几部网剧,但在参加《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之前,观众对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网红的身份,但在节目播出后,这个印象却被彻底打破。凭借着对几个角色的灵魂演绎,她展现出了炸裂的演技,不仅人气急升,更让整个行业看到了她的表演潜力,成为了这个节目最大的受益者。

同样,对于《演员请就位》第二季来说,辣目洋子也是“福星”一般的存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宝藏艺人”,节目才能在贯彻“演员请就位”主题的基础上,实现热度的节节攀升。在这个层面上说,竞技类真人秀在选择艺人时不止要有“话题担当”,还要有“实力担当”。

与节目定位符合,匹配度高

除了要兼顾话题性和竞技性,竞技类真人秀在选择艺人时还有一个原则不能被忽略,那就是在守住创作红线的基础上,尽量根据综艺主题选择与节目定位符合,匹配度高的艺人。一方面,艺人的形象要积极正面,与节目主题形成画风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艺人所在的领域也要与节目性质相匹配,避免带给观众“挂羊头卖狗肉”的割裂观感。

事实上,竞技类真人秀在选择艺人时,应该提前做好效果预估和风险分析,观众想要看到的是什么?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某个艺人的加入是否能带来预期的效果?选择一个形象、领域相匹配的艺人永远只会给节目加分,而一个与节目理念相差太大的艺人,势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既往有些演技类综艺,作为比拼演技的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中却出现了很多歌手、爱豆等非专业的演员。事实上,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这个问题也受到了不少观众的质疑,这让节目的噱头和话题度远远超过了对演技考量的本质。

说到底,噱头和话题度最多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内容,假如一档竞技类真人秀为了流量抛弃了原本的游戏规则,无异于舍本逐末,也就失去了竞技的灵魂,观众自然难以产生兴趣。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并不是反对艺人跨界,而是希望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发生。毕竟,不是所有的综艺都是《跨界歌王》,试想,《我是歌手》新一季的嘉宾启用大量演员,节目注定不会太好看。同样,流量艺人对节目的加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甚至会根据节目的类型、播出的效果而出现峰值低谷的变化。

在这个层面上说,竞技类真人秀选择艺人并非是“玄学”,更多的是有迹可循的。毕竟,无论是“话题性”还是“竞技性”,“适合”都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