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办7季,《奇葩说》靠什么继续讲故事

《奇葩说》是一场接力赛。

“2016年的冬天,导演问我有什么优势,凭什么来《奇葩说》,我说‘就凭我普通,这个世界需要普通人的声音’,谢谢《奇葩说》,让一个灰头土脸的我变成了闪闪发光的自己。”

在《奇葩说》第七季总决赛现场,连续参加了四季《奇葩说》的傅首尔在获得BBKing后,感慨地说道。

网友将傅首尔的夺冠称为“普通人的胜利”,这亦是以“先锋、犀利”著称的奇葩说愈加普世、生活化的折射。

行至第七年,尽管《奇葩说》的内容视角不断变迁,选手阵容不断迭代,但从用户画像来看,《奇葩说》这一IP影响力依然强劲,据骨朵数据统计,《奇葩说》第七季19-34岁之间的用户占比高达79.5%,男性占比41.64%,女性占比58.36%,这仍是一档能够吸引年轻受众、平衡性别比的国民口碑综艺。

在综艺IP生命周期极短的当下,缘何《奇葩说》从2014年走到现在依旧热度不减?

在读娱君看来,作为网综节目的鼻祖,《奇葩说》一直在创新,每一季都致力于在赛制、导师、选手、辩题等层面推陈出新,不断放大节目特色,维稳老受众、吸引新用户,不断地拓宽节目的受众面,扩大观众的基本盘,不断强化品牌影响力,可谓是综艺行业的一大表率。

客观而言,当前市场上没有像《奇葩说》一样兼具趣味、深度、观点多元的综艺节目,也正因为这样,《奇葩说》凭借其差异化的内容定位和深厚的社会价值,在变与不变之间,成为网综领域的长青之作。

1

在变与不变间

赛制、辩题创新中释放新魅力

作为一档说话达人类节目,《奇葩说》坚持以辩论的形式、风趣幽默的表达来呈现思辨,选手、赛制和辩题则是节目的底层支撑和创新的关键。

《奇葩说7》的内容体量足够充分,共有24期,每周双更两期、上下四集,分为千人奇葩捞、1V1砍半赛、3V3分组晋级赛、4V4晋级赛、打包赛、半决赛、总决赛等多个主题赛段。其中,千人奇葩捞是七季以来首次且规模最大的一次海选,而打包赛亦有诸多创新。

观众沉浸赛是打包赛最为突出的亮点,在“与老婆年薪百万要不要当全职爸爸”、“真爱很怕狗要不要把狗送走”、“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这三大辩题当中,节目组分别邀请了50对夫妻\情侣、50位爱狗人士和50位怕狗人士以及50对亲子观众,给观众们带来全新的沉浸式内容体验,不管这些观众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还是让原有价值观发生偏移,都让节目辩论效果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果说贯穿24期的赛制是节目的骨架,而融汇整季节目当中的辩题则是关键骨血。纵观《奇葩说7》的辩题,大都是从当前的社会现象中衍生,更加生活化、接地气。

具体来看,《奇葩说7》的辩题主要集中在职场、教育、情感这三大类别,共性在于话题接地气、切口小,让观众能够有代入感。以职场类辩题为例,这一类辩题核心在于“向上管理”,囊括了老板敬酒要不要硬着头皮喝、不小心把骂老板的话发到公司群、老板特别不喜欢我等具有普遍性的职场现象,不仅具有写实性,而且具有极强的参照性。

在辩题的选择上贴合当下,还表现在《奇葩说7》里一些只能在2020年讨论的题,比如“是否愿意一键重启你的2020”,让人们正确认知过去的这一年,以正能量的心态进入新的一年。

从赛制到辩题的创新,不仅给《奇葩说》在内容层面上提供坚实的基础,也为这一IP在行业的创新口碑筑底,进一步释放节目品牌的行业影响力。

2

在变与不变之间

有趣的灵魂始终散发光芒

如果说赛制、辩题是《奇葩说》的骨架和血肉,那么,导师、选手等则是节目的内在灵魂。

以奇葩大市场为定位,《奇葩说7》组织了一场千人奇葩捞,最终从1000人中选出了44名奇葩,和黄执中、陈铭、傅首尔、颜如晶四位“门神”共同“入场”。

从选手阵容来看,44位选手所涉的领域多元,既有张沫凡、阿菊、李大锤、毛小星来自时尚美妆、科技等不同领域的网红博主,也有袁奇奇这样的设计师,还有苏眉月、陈小雨、郑博中等来自各大高校的00后新生代。

“千里挑一”让新奇葩们建立起了更多的信心,在选手们背景各异的情境下,他们个人独特的社会阅历,也为观点的多元输出奠定了基础。经过一整季的长线锤炼,《奇葩说7》涌现出了小鹿、李佳洁、张踩铃、子寅等一批新锐辩手,极具个人风格又不失实力。

单口喜剧演员小鹿幽默风趣,爆梗不断,如“有烛光里的妈妈就应该有灯牌里的妈妈”、“凭什么女人不能至死是少女”、“跟风吹捧得千篇一律不如沉默得别具一格”;自称“选秀地板砖”的李佳洁语速极快,输出了“活着不想当地板砖,死了不想当鸿毛”等金句。

这一批奇葩新人的存在,延续了《奇葩说》原有影响力,也为节目本身注入新的活力。

在辩题之外,“一派胡言”反驳大赛亦是展现辩手风采的一大内容板块,将各种网上常见的怼人言论反怼回去,短小精悍、句句见真知。

面对“说你两句怎么了,你也太玻璃心了”的指责,程璐回应:“我就要把我当心碎成玻璃‘扎’死你”,对于“你就该把公司当成家”的企业文化,陈铭回应:“我就该把公司当成家,家里的钱我可是想花就花。”对于“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不好笑吗?”这样杠精式评论,姜振宇回应:”没错,是你一个人,你现在难过了吗?”由于这些问题非常“真实”,选手们不留情面的回怼某种程度上戳中了观众的爽感和共鸣。

导师方面,除了原有的导师蔡康永、薛兆丰,《奇葩说7》还新邀请了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教授刘擎,为辩论给予了更加富有哲学性的感性认知——

谈及重启2020,他表示人类的进程都是因为未知而之所以勇敢,应该带着过去的经验教训,勇敢地迈向2021;谈及同辈焦虑,刘擎用了罗曼·罗兰的“重要的是成为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这句名言来延展论证;谈及该不该告诉孩子家庭不富裕,刘擎指出“一个不被打扰的童年,在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幻觉。”

刘擎在辩论时提出的观点兼具时代性与前瞻性,带来更加人文主义的视角,与经济学家薛兆丰的理性观点相互映照、互为补充。

和往季一样,《奇葩说7》亦有女神们轮番助阵,从自称是人脉本身的杨幂到一生都坚持自我表达的宋丹丹,再到倡导不必困于追逐同龄人的蔡明,不仅仅依托个人的粉丝效应提升节目的影响力,还凭借个人的高情商活跃了节目现场的氛围,输出了她们在多年生活经历的沉淀后,对世界独有的认知和体悟。

如果说,在《奇葩说》中,赛制、创新的升级是常量,而人的变化与纳新则是必不可少的增量,无论是常驻导师还是女神,无论是参加多季的老奇葩还是新人,作为节目的“观点担当”,他们在内容输出上赋予节目无限域值的增量,是让节目保持生命力的关键。

3

在变与不变之间

打动观众的不止于娱乐表象

七季以来,《奇葩说》一直都在创新中升级,带给观众不同的内容体验,但始终不变的,是包裹在娱乐表象下的思辨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以辩题为切口,《奇葩说7》对于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提供了大量有深度、有借鉴意义的观点。就以这一季冠军傅首尔在节目中观点为例,她主张“成年人的崩溃要藏起来”,并表示藏不住的崩溃是伤痕,藏起来的崩溃才是勋章;她坚信“频繁被渣,不是我的问题”,并认为“我值得被爱,我值得被善待,你要相信,付出真心没有错,真心对一个人好没有错,爱情不就是我敢喜欢又敢离开吗?”她建议“父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就算带给孩子自卑感,真实的自卑好过虚假的自信”……

这一系列的观点基于个人生活阅历思考后的价值输出,让与之有类似经历的观众感同身受,不少观众表示“在节目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自己的样子”,而这亦是节目“智慧”本色的集中呈现。

主张每一个困惑值得被关注、被讨论,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看到、被安抚,《奇葩说7》所关注的话题切口极小,辩题视角十分细腻,从室友不经同意用东西到孩子写作业到半夜,从网友奔现遇照骗到老板特别不喜欢我,从妈妈疯狂追星到伏弟魔伴侣,从成年人的崩溃到真爱与狗之间的抉择,将普通人关心的、敏感的问题放到台面上讨论,在双向的价值交锋间,人文关怀底色更为厚重。

正如刘擎在节目所说:“如果一些小事情、小情绪挖掘得足够深刻,总会有值得思考的价值。”《奇葩说7》将语言的魅力化为精神的能量,不仅仅以娱乐性的形态成为观众日常生活的一种消遣,还凭借多元的价值观成为了观众的生活指南,明晰职场关系中的边界感、亲子关系中的平衡点以及两性关系中的舒适感等大众化的议题,为大众的现实焦虑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

除了缕清大众议题的价值导向之外,《奇葩说7》还着力于将先锋的思想努力变成一种社会共识。正如蔡康永在奇袭大王所说:“《奇葩说》要努力达成的事情就是把社会上还没有成为主流的观念推广给需要的人。”

这一理念的底层逻辑在于,以辩论这一方式让相对小众的观点、社会现象变得通俗易懂,例如,让大众对全职爸爸有偏见的观众刷新了这一身份认知,让独立女性与收彩礼二者之间有了客观的评判体系。

综上所述,赛制不断创新升级、辩题聚焦大众真实生活,导师带来更多领域的新启发,新老选手加速迭代,《奇葩说7》不仅延续了节目原本的内核,还从观念交锋升级价值引领,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新的IP生命力。

本季冠军傅首尔在节目里说到,《奇葩说》是一场接力赛。在大众看来,《奇葩说》不仅是新老辩手的交接,更是节目自身的接力,不断更新、持续思考、反哺社会,这是《奇葩说》这一内容品牌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亦是节目长青的核心秘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