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表演类综艺在今年Q4扎堆?

今年有近两万个演员没有戏演。

近期一档导演选角真人秀《演员请就位》在腾讯视频上线,节目设计和嘉宾安排颇有思路,一上线就吸引了不少关注。      

这个节目同时又把一个词从去年的这个时候拉回到我们的面前——“表演类综艺”。

从浙江卫视2017年的《演员的诞生》蹿红开始,各大平台便纷纷着手布局该领域,去年除了《演员的诞生》续作《我就是演员》继续在专业性的领域深耕外,爱奇艺还紧随其后推出了自己的S级综艺《演员的品格》,尝试与当时火热的偶像选秀进行结合。

到了今年,除了浙江卫视和爱奇艺两个老玩家以外,腾讯优酷也都不甘落后携自己的新作入局,甚至连央视都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这个领域的兴趣。

同一选题方向爆红之后产生多部同质综艺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集中在如此短的周期内爆发却并不多见。有如此效果一定不仅仅是制作方跟风和模仿这么简单,而是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共同作用所致。

一、演员的挣扎

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每年通过各大艺术院校培养的艺人非常多,如果再算上自己在各大网络平台上野蛮生长的网红和主播,这个数量将会更加难以估量。

FUNJI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基于目前网上能找到的所有影视综音等作品数据,一共能找到67076名艺人,其中的参与过影视作品并且在演职员表中留下姓名的演员有22727人。

22727人是什么概念呢?

一个日常关注影视作品的普通观众认识的演员不会超过250人,也就是说几乎每100个演员中只有1个人能给观众留下印象。

再加上近些年愈演愈胜的头部流量聚拢效应,和9亿事件之后管控力度的加强,不管是刚毕业的新秀还是沉寂多年的戏骨,这几年都感到越来越迫切地渴望曝光机会。

如此紧迫的大环境下仅靠影视剧的上镜机会显然是不够的,2019年截止到今天国内所有的影视作品中(包含已开拍未播出),参演演员共计只有3378人,也就是说还有将近两万人今年是没有戏演的。       

为什么表演类综艺在今年Q4扎堆?在演员们如此强烈的曝光需求下,表演类综艺这个新品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不仅演员新人、流量明星希望在节目中崭露头角,老演员们也同样希望在这里找到更多机会。因为相比演一部剧或电影,综艺在曝光效果上的投入产出比实在太高了,而且相对于其他节目,表演类综艺还不需要艺人去刻意展现个人人设,只需要展现足够强的业务能力即可,相对也更真实和轻松一些。

而从节目方角度出发,表演类综艺这个选题也足够友好。由于演员供给侧的压力,综艺选角的范围和成本相比其他已形成套路的老综艺甚至更有优势。相比于其他小众综艺(如街舞、说唱),演员综艺由于影视作品语料丰富和演员的充足储备,杜绝了小众类型综艺做几期就素材不足的问题。

二、短视频时代的影响

2019年一面是经济寒冬,一面却是短视频火热。短视频今年持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独立用户数已达6.4亿。近些年随着智能机不断普及,移动互联网人口增长放缓,各大巨头都将矛头从获取活跃用户数转向了抢占用户时间。

下图截取自酷鹅用户研究院对短视频用户的研究报告——     

数据显示,2019年Q1短视频对移动互联网用户时长的占用增速远超其他类型,说明它依然是目前最火热的风口,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这股风潮还将继续持续一阵子。 

短视频改变的不仅是观众对视频时间长短的要求,更是加快了内容消费的节奏。随着最早的musical.ly在北美爆红,短的视频内容消费开始正式侵入普通人的生活。YouTube最早意识到内容消费节奏变快的趋势,在2016年10月就推出了视频2倍速播放。

加速的内容消费逐渐成为常态,现在拥有3.2亿日活用户(2019年7月数据)的抖音已经是今年各大影视剧很重要的宣发平台。而这个节奏也在改变影视作品的生产。当大家看惯了短视频这种密集触发兴奋点的内容形式,再转回传统影视剧时难免会觉得信息密度不足、节奏缓慢。

此时表演类综艺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适合的出口,将喜剧张力最强的影视片段集中穿插在一期节目中,再搭配上嘉宾们鲜明的人设和专业的配合做辅料,瞬间成为最符合当前观众审美需求的快消内容品类。

洗脑bgm搭配上固定情节视频的广泛传播是抖音带来的“耳虫效应”,而对应的快节奏的戏剧内容也会有“剧虫效应”,当你开始逐渐不再关心男女主如何慢慢互相喜欢上,而将注意力集中于精彩的反转和情绪爆发时,其实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沦陷了。

三、后偶像时代演戏更容易火

表演类综艺不仅是演员的曝光出口,也可能是流量艺人的转型路径。

都说18年是偶像元年,去年年初爱奇艺仿制韩综《PRODUCE 101》推出《偶像练习生》,上线两个月播放量就突破20亿,成为全年的收视冠军。之后爱优腾三大平台又陆续推出了多档同类型的选秀综艺。而选秀节目的爆火让原本还算小众的饭圈文化成为了更多人的共同语言。 

在单纯的选秀之外,大家也开始把注意力引向给更多出演电视剧的艺人。去年夏天的朱一龙、白宇、邓伦;今年的李现、肖战、王一博,都在饭圈文化和爆火作品的持续发酵下获得了巨量关注,从普通演员、流量爱豆上升为粉丝消费能力极强、具备流量属性又有作品的明星。     

在王一博、肖战这类练习生出道的爱豆背后,还有更多来自400多家经纪公司、立志成为明星的偶像型、流量型艺人。选秀节目正一季不如一季,流量艺人通过偶像选秀节目能获得的曝光,可能还不如去露脸一部电视剧。甚至对已经成团出道的艺人来说,跑去演戏也成了跳脱出团体偶像的转型机会。 

所以,演戏也正成为流量艺人的香饽饽。表演和选秀竞争结合也成了表演类综艺的一大形式——爱奇艺的《演员的品格》和优酷待播的《演技派》都是这个模式。

就在我们探讨表演类综艺扎堆现象的原因时,浙江卫视的《巅峰对决》也官宣定档了,今年Q4注定成为表演类综艺竞争最为激烈的季度。

总结来看,FUNJI认为这类综艺选题扎堆的背后原因——有内容消费的客观变化,内容消费节奏越来越快,用户想看信息密度大的短内容作品;也有更多演员、流量艺人扎堆,供给反推需求的原因。如果选角和节目机制合适,我们很可能会在今年Q4看见新的现象级爆款。 

但同时,我们也奉劝,没有准备好的艺人还是不要上节目露怯了。毕竟,“蚂蚁竞走了十年”,也会成为一个毁掉演员生涯、难以撕掉的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