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吻》翻红背后,老歌正成为流行文化的“爆款制造机”

翻红背后隐藏的价值,是潜力巨大的网生音乐群体的玩法逻辑

在互联网流行文化的影响下,老歌翻红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最近大火的“黑人抬棺”梗火遍亚文化圈后,同时也翻红了作为BGM的外国电音单曲《astronomia》,截止到目前,这首歌在TME三大在线音乐平台累计评论已经突破6万+,收藏数突破100万+。这并非个例,2020年初B站视频剪辑带火了杨千嬅的老歌《处处吻》,在全网引发UGC创作狂潮,同月,台剧《想见你》热播带火了剧中插曲伍佰老歌《Last Dance》播放量飙升174倍。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近两年在UGC视频创作和影视OST的带动下,国内外老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翻红的现象背后,互联网也正在赋予老歌新的文化符号和流行潜质。

为了剖析老歌翻红的具体路径,【由你音乐研究院】选取了《处处吻》与《来自天堂的魔鬼》两首在2019、2020年不同时间段翻红的老歌。通过分析TME腾讯音乐娱乐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大在线音乐平台的用户听歌数据,从数据角度总结其中规律。

以杨千嬅的《处处吻》为例,从歌曲播放量走势曲线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2020年1月—2月,歌曲热度呈爆发式增长,增长率达到惊人的1205%。从时间节点上看,正好契合《处处吻》作为一个流行热点在视频与短视频平台引发UGC创作的热潮期。

但是,观察播放曲线下不难看出,在1月迎来全面爆发之前,在2019年12月《处处吻》曾经迎来了一个小的播放高峰。这是缘何呢?追根溯源《处处吻》流行的源头——B站的女星港风群像剪辑视频,最初播放量突破30万的UGC视频,是在2019年10月26日。但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处处吻》作为剪辑BGM被不同UP主在圈层内的接连引用后,开始出现了小范围热潮,直到2020年1月,才迎来了第一个破千万播放量视频,也进而带动了歌曲的全面出圈。这也是12月歌曲播放量会迎来小范围高峰的原因。

从传播周期上不难看出,通过UGC翻红的老歌具有“先圈层”——“后大众”的传播特质。先是在小众文化圈层内小范围引爆,当歌曲具有二次原创的文化土壤,具备流行潜质之后,才进而升级成大众范围的全面出圈。

具有相似翻红路径的另一首歌,是G.E.M.邓紫棋的老歌《来自天堂的魔鬼》。这首创作于2015年的老歌,早期只是在微博及B站的安利明星剪辑视频粉圈内被引用,而后2019年通过短视频平台爆火之后,才迎来了更大范围的UGC创作热潮,同时带动了歌曲的知名度广泛提升。

那么,歌曲中什么样的特质能引发用户的二次传播欲望呢?

1. 歌词中具有记忆点、故事画面感

《处处吻》的歌词“一吻变颠倒众生,一吻便救一个人”,极其具有画面感和暗示意味,成为了众多俊男美女创作中卡点视频的重点。而《来自天堂的魔鬼》“夜里做了美丽的噩梦,想清醒我却敌不过心动”,则是在一开始就定调了歌曲的故事性。

2018年林俊杰的老歌《赤壁赋》也曾因为“确认过眼神,我遇见对的人”这句极富有画面感歌词,引发了各类搞笑类UCG短视频创作热潮。而伍佰的《Last Dance》开头的“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同样也极有画面感和趣味性。

2.自身旋律的郎朗上口与情绪正向

在杨千嬅的《处处吻》原曲火热之后,进而诞生了男生版、复古蒸汽波版,王者荣耀版,吃鸡版,古风版,洛天依版等诸多翻唱版本,一方面帮助了歌曲打通了不同圈层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帮助延续了原曲热度的持久性。

《处处吻》能包容如此多版本的翻唱,与它自身旋律的可听性密切相关。同样在去年翻红的老歌F.I.R的老歌《月牙湾》同样如此。介于歌曲的流行特质与目前互联网“爽文化”的流行,情感强烈,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正向情绪歌曲显然更受到大众欢迎。

二、老歌翻红对歌手自身有什么带动作用?

从杨千嬅2019年12月到2020年1月的收听用户量上能看出,在1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杨千嬅的总用户收听量较12月增长了2.33倍,二月也同样维持了这一高用户收听趋势,老歌翻红对于歌手的拉新作用不言而喻。

同时《处处吻》的翻红也为杨千嬅带来了更年轻的听众。从收听用户年龄占比中可以明显看出,去年12月,《处处吻》的主力收听人群是23-30岁,占比达37.90%,而13-15、16-18岁仅有4.31%和11.96%,处于倒数第二、三位。

而在1月,这个局面被打破了,原本19—30岁的主力听众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反而是13—15岁,16—18岁这两个年龄段的用户大幅上升,分别为9.83%与14.96%,跃居到第三四位。

这与老歌翻红的平台用户年龄与UGC创作的主力群体年龄偏向低龄化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这一部分群体的涌现,这也就意味着,杨千嬅在歌曲受众本身偏向于都市女青年、熟龄群体之外,又拥有了新的用户维度,这一部分用户无论是对于歌手尝试新风格,转型破圈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老歌翻红背后的流行文化IP价值

当老歌在互联网思维下再焕发出新的生机之后,它就不再是一首单纯的唱片歌曲,而是有潜质可以成为一个文化IP。

伍佰的歌曲《Last Dance》翻红之后,不仅伍佰1996年的卡带《爱情的尽头》卖到脱销,更是让台客摇滚重新进入到大众视野,进而带动了闽南语歌曲的受欢迎程度。老歌翻红背后,与某个文化圈层或者地域文化具有着极强的附着性。

《处处吻》歌曲爆红的背后,站立着整个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明星群像,粤语的歌词能够引发大范围共鸣,与香港电影、香港文化、近几年复古热潮的回溯之间有直接关系。

伍佰的老歌《Last Dance》,对于诸多大陆观众来说这种“台客摇滚”的唱腔、曲风和背后的年代,是相对陌生化的。而剧中主人公通过随身卡带听音乐,配合上90年代的背景,极具有闽南风味,而伍佰也是台湾唱片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摇滚歌手,怀旧情怀在如今这个时代仍然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

当一首歌具备文化根基后,老歌的内容承载量就被无限放大,给了普通人以二次创作和传播的无穷灵感和动力,继而再通过“融梗”与网生文化再加工,赋予老歌以新的流行意义。

在音乐行业继而将被95后,00后网生年轻一代人接棒的时代来临之前,手握能覆盖更广泛年龄用户经典优质音乐的唱片公司,无异于手中握着一个“宝库”。老歌翻红虽然是时机、内容、传播的天时地利人和,但是翻红背后隐藏的价值,是潜力巨大的网生音乐群体的玩法逻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