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再三狙击,“耽改101”说凉就凉?

这并不是官方媒体第一次敲打耽改作品。

“耽改101”的万马奔腾之势,显然是要受到抑制了。

前两天,由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委会主办的微信公众号《电视艺术》发表了《“耽改剧”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文。

文章中明确指出耽改剧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边缘化的情感取向,容易使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价值观偏离主流;审美口味庸俗,创作水准低下;唯市场化的投机性创作生产,对行业发展做出错误示范等。

与此同时,文章还对创作者提出三“应”期望:应以正向的、主流的价值观为作品立筋骨;应坚定走品质制胜之路,莫让话题营销取代创作诚意;应辩证认知“迎合”与“引领”的关系,营造良性的行业生态。

这并不是官方媒体第一次敲打耽改作品。

4月7日,光明日报便在《耽美作品改编盛行带偏大众审美》一文中,从创作方向 、审美诉求及营销策略三大方面,批评了耽改作品引发的乱象,呼吁理性看待腐女文化,对病态营销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引导耽改作品以更加正面积极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今年3月,《半月谈》发文谈到,“ ‘圈地自萌’或许无伤大雅,但如果大规模改编为电视剧,突破亚文化圈层,进入大众文娱领域,则需要谨防其带来不良影响”;“有青少年甚至把‘男男才是真爱,男女只是繁衍后代’当作QQ签名”。

事实上,自2018年朱一龙、白宇主演的《镇魂》爆火以来,原本属于小众范畴的耽改剧便一跃成为新的“财富密码”。2019年的《陈情令》和刚刚大结局的《山河令》,都是此类作品中的“爆款”。

所谓“耽改剧”,指的是根据耽美小说和漫画改编的影视剧。“耽美”,通常是女性作者创作,以女性读者为受众群体,以女性情感欲望为导向,主要表现美男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据统计,目前已经拍摄完成,尚未播出的耽改剧有《皓衣行》《杀破狼》《张公案》《夜燕白》《逆光者》等作品,正在拍摄的有《左肩有你》《默读》《夺梦》等作品,还有筹备中的《天官赐福》《江东双璧》等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版权已售,等待开发的耽美小说。据此前的不完全统计,有可能面世的耽改剧数量达82部之多。

耽改剧有市场,对投资者的诱惑大,但上马耽改剧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耽改剧的火爆,离不开“男男CP”。势均力敌的“社会主义兄弟情”“生死知己”等设定,往往能戳中受众群体的嗨点。

但耽改剧满足的是受众的隐秘心理。耽改剧既要符合主流价值,回避敏感话题,又要尽量展现男男CP的互动,满足粉丝的需求,很难保持平衡。

此前,耽改剧能够上线“营业”,表明了市场在不断拓展新的题材类型,而管理部门也以开明的姿态予以放行。既然是新作物的种植,如果田里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或者籽种本身带有安全隐患,进行治理、改良,都是正常的应对。

目前,社交媒体上的“嗑CP”之风已引起非耽美受众群体的反弹,持续上马的耽改剧更引发了官方媒体的担忧。管理部门不可能无动于衷,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耽改剧的立项和成片审核请求不被允准,是可以预见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刀切。管理部门的一贯态度是:选材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如果耽改剧能做好价值导向和舆情管控的工作,也并非再无出头之日。

无论如何,一拥而上拍耽改剧是不理性的。所谓的“财富密码”并非百试百灵,能够大红的也只是少数作品。在耽改剧的红利很大程度上已被吃掉的情况下,后续作品的生存空间本就可忧。

“耽改101”的大干快上行不通了。改弦更张其实也不难。耽改作品往往是耽美和武侠、科幻、推理的多元素混合。既然打擦边球之路走不通,不如调整配方,把其他类型元素做好做足。只要有好内容,还怕观众不买单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