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数据,怎么理解?

大数据已被视作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五种生产要素之一。

近日,不少同行在朋友圈转了一篇文章,看了下,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8月30日早上发布的一篇小论文《坚持党管数据 保障数据安全》。作者是央企中国华录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欧黎。

文章的重点都在摘要里,主要是两个提法,不是新鲜提法。但在当前的环境下,确实有必要深刻领会。

党管数据,怎么理解?

1、大数据已被视作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五种生产要素之一。

2、大数据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资源,更是和“枪杆子”“笔杆子”一样重要的执政资源,对国家长治久安和综合国力竞争具有极端重要性。

关于“党管数据”的提法,有一篇人民网董事长、总裁叶蓁蓁的演讲实录,分享了他的理解,值得回顾:

叶蓁蓁1

央视网消息 2017年12月1日上午,第五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举行主题为“在转型升级中把握机遇”的新视听创新峰会。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蓁蓁出席活动并演讲。以下为叶蓁蓁演讲全文:

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叫做“从党管媒体到党管数据”。

这里头的关键词就是“数据”,我们大家真的了解数据吗?或者说数据是今天才出现的新的概念吗?我想起来十几年以前发生在我家乡的一个故事:有一位村长,因为希望得到镇里头更多的支持,于是他做了一件事:坚持三年的时间,每天只要有空就去跟踪他们的镇长,然后记录下这位镇长每天在干什么。很快,他就拥有了控制、胁迫这位镇长的权利,当然,后来村长跟镇长这两个人都被严肃处理了。

但是这个村长做的这件事情是什么事情?这是用人肉的方式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活生生的大数据案例。所以说数据并不是今天才进入我们实际应用的,早在十几、二十年以前,我们那个村长就已经非常善于运用数据了。

今天,当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时代,数据变得更加重要,无处不在。今天,五星级酒店里有多少个摄像头扮演着我们那个村长一样的角色,我们的手机上每一个APP,其实几乎都是一个“村长”。所以,数据这个概念变得如此无处不在,如此重要。

十九大期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推出来一个融媒体产品,把中国共产党比喻为“史上最牛的创业团队”,我相信在座的媒体同仁,多数人都看到过这个融媒体产品。这个产品总结我们党为什么会成为史上最牛的创业团队,有两个词非常重要,这是毛主席当年提的——一个叫“枪杆子”,一个叫“笔杆子”。“枪杆子”是消灭敌人的肉体,“笔杆子”是团队同志和我们群众的内心。

所以到今天,我们习总书记依然高度重视我们的“笔杆子”,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所以他说,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他提了五个事关,但是最重要的,最让我内心感到一震的是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总书记把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上升到了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表述。

这个版面是十九届一中全会闭幕以后,人民日报的一版。这个版面非常生动地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媒体是执政资源,媒体更是执政的手段。今天和我们革命年代一样,媒体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笔杆子”。

其实,中国媒体具有非常独特的基因,有时候我说把“媒体”两个字用来形容今天在座的很多体制内的媒体,是一个错用,这个词用错了。因为在媒体起源的欧洲、美国,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企业,跟做矿泉水,做皮鞋,做西装的企业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多数还是家族企业。

但是在中国,我们体制内的媒体,大家想到的第一属性是什么?它的政治属性。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都有某种行政级别,我们是党政机关的自然的延伸。

第二,我们具备公共属性,中国的媒体都叫事业单位,什么叫事业单位?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机构叫事业单位。

第三我们才是市场属性,我们是企业化经营,企业主体。刚刚钱总还提到央视网要考虑改制上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企业考虑的事情。

但是,正是因为中国媒体这三重基因,三重属性叠加在一起,使我们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欧美媒体的全新物种。所以如果我们简单的拿着欧美国家媒体的一些发展路径和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方式来套用到我们自己身上。你会发现一定有问题,就像是用兽医来给人看病,因为我们是不同的物种。

所以当我们面对媒体融合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不仅是简单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再造,而是我们需要用更复杂,更多维的思路来看待我们自己的价值。

所以我说,中国媒体需要重建自己的价值模式。这个价值模式当中包含了我们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当然,一定要考虑我们的商业价值。但是多重价值怎么体现?怎么更好地充实我们这些价值呢?其实在1995年到2010年这15年,可以说是中国媒体的黄金15年,市场化的浪潮席卷全国,全国的报业、广电几乎都凭借自己的资金积累盖起了大楼。所以我们会认为商业价值是我们聚焦的核心目标。但是今天潮水退去的时候,其实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新来审视我们其他方面的价值。

我们认为,基于前面的一些大逻辑、大前提,媒体融合会有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媒体集团的内部融合,这一点在人民日报来说,我们是以打造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平台方式来实现的。

第二个阶段,我们相信会是媒体行业的全面融合,也就是报业、广电等等,我们的媒体行业内部发生深度融合。就像刚刚钱总也宣布,央视网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把能力开放出去,供全行业来使用。

第三个阶段,我们相信媒体将会跨出行业,与其他产业发生深度融合。所以媒体融合绝不会止步于今天,刚刚在会前讨论的时候我们也谈到这个问题,罗司长也非常深刻地指出,媒体的形态从来没有固定不变过,我认为非常有前瞻性,说得非常好。

在人民日报融合的第二个阶段,我们推出来的叫全国党媒公共平台。今年8月9号,也就是100天以前我们在深圳正式发布。发布以后,我们迅速开始与全国的媒体同行一起去构建一个开放式的行业融合的平台,原来计划到今年年底前,有50家媒体前来合作,我们就觉得达成了今年的目标。但是现在看来,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到目前已经有90家媒体,200多个端口加入了这个平台,到年底将会超过200家媒体,500个端口。

我们所定义的党媒其实和原来的概念也有变化,传统上我们认为党媒是报业,是广电,是各级党委政府所办的新媒体。但是今天我们说党媒也要“党媒+”,其实很多具备内容生产能力,发布渠道广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一些大型企业,都已经成为“党媒+”的一部分。

我们认为,媒体融合在下一阶段一定会把更多的党管的内容生产和发布机关都涵盖进来。同时我们在考虑内容如何去跟一切端口,一切服务进行进一步的深度融合。内容如何跟教育、跟旅游、跟服务,跟各种各样,出现在我们手机上的各种服务端口进行深度的融合,这都是我们全国党媒公共平台要做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全国党媒对我们这个党媒公共平台的响应热情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想一方面是我们只做后台,不做客户端,不会跟全国党媒的任何一家去抢夺用户,这构成了我们这个平台的一个全新模式。我们不是通常大家所说的入驻,你入驻到我的客户端,然后我的客户端就拥有了你的内容,将来在你的范围,在你的领域,我这个客户端会把你的影响力、流量分流掉。不是的,我们这个全国党媒平台只做后台,不做前端,帮助各成员媒体在各自的领域里头做大做强,夺回一部分被商业互联网挤占的市场份额。

这个平台因为连接了那么多的党媒的端口,所以必然会汇聚非常多的数据。今天我们的主题,刚刚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叫“平台创新”,我想媒体融合绝不是简单的一个如何给我们这些传统媒体找出路的问题,媒体融合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小组讨论,中央推出一个专门的指导意见,并且列入了重大改革的意向,它的顶层设计一定有它更加长远、更加有高度的规划,那就是如何让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真正成为有效的,进一步巩固我们执政基础的一部分。

而今天,数据已经跟劳动力、跟资本一样,构成了基本的生产要素,数据已经跟石油、电力一样构成了基本的驱动社会运转的能源,数据已经跟物质和能量一样,成为了某种事物的结构。

前面的这两种判断来自于阿里集团的某位高管,我加的一句是,数据已经跟枪杆子、笔杆子一样,成为重要的执政资源。

当然大家不用担心说党要管一切数据,我想从党管媒体到党管数据,管不是控,这个概念,刚刚罗司也提到了,一切新生事物首先要鼓励发展,管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有序的服务于我们民众的幸福,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所以党管数据,我们预计,应该是管方向,而不是简单的去控制数据。

第二,党管数据很可能是管规则。今天我们在这间酒店里的所有活动都被某个摄像头记录下来,它属于你的数据还是属于这个酒店的数据,如何才能规范地利用这些数据,我们想有一些基本的规则是需要界定的。数据产生于平台,但不应该属于平台。如何规范使用数据,其实就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命题。

党管数据的第三方面很可能就是管人才,特别重视培养和吸纳各种优秀的数据人才。我们现在打造的这个全国党媒公共平台,从核心的本意上就是想探索一个党媒的平台,如何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对数据进行分类,哪些数据纳入核心监管,哪些数据放开来开放使用,如何界定数据的物权关系等等,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核心问题。

在座的传统媒体,我们规划自己下一步融合发展的时候,一定要站在整个执政平台的高度,从党和政府的核心事业来进行筹划,党管数据是必然的方向。在座的各位商业互联网的媒体,各位在制订自己的战略和策略的时候,我也建议应该充分考虑到数据的一些基本的属性、归属、安全、使用等等。但是总体上,从十九大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中央是高度支持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我们的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这都已写入了十九大报告。

所以即使到了一个党管数据的时代,发展依然是不变的硬道理,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希望跟大家全面合作,谢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