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出“暗黑模式”!但值得关注的变动远不止这一项

微信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态哲学”。当下,比起“暗黑模式”,“视频号”与“小程序”或许才是这一“生态”的核心。

微信又开始“整活儿”了。

3月22日,使用苹果手机的微信用户迎来了一批新功能,这其中就包含了此前引起争议的“暗黑模式”。

“暗黑模式”是苹果在IOS13版本推出的新功能。一款App开启了“暗黑模式”后,用户交互界面的底色会切换成黑色,与之前的“夜间模式”比较相似。在部分语境下,“暗黑模式”与“夜间模式”两个概念可以划上等号。

3月初,一则“微信遭遇苹果威胁”的消息传遍了各大社交媒体,内容是苹果公司要求微信必须于4月底之前上线“暗黑模式”(DarkMode),否则将面临下架的处罚。在这之前,微信团队的官博表示“不忍心占用用户的夜晚”,因此迟迟没有开发类似的模式。

图像 2020-3-24,下午2图源公众号“新榜”

消息一出,网络上立刻掀起了“选微信”还是“选苹果”的大讨论。有的网友,还把这次事件上升到了国家对立的程度。

但令吃瓜群众没想到的是,微信居然这么快就“认怂”了。3月9日,微信官宣将于下个新版本上线暗黑模式。3月22日,微信7.0.12版本(iOS客户端)版本更新,国内苹果手机用户已经率先用起了该功能。

用户只需要在苹果手机的设置中,选择“深色模式”,微信也会自动切换为“暗黑模式”。目前,苹果端的微信暂无法独自开启“暗黑模式”。

至于每次“晚半拍”的安卓端,微信团队也表示“快了”。

图像 2020-3-24,下午2图截自微博“腾讯微信团队”

在微信官宣的微博底下,一个质疑微信官方“认怂”的评论获得了最高的点赞数。“确实是认怂,不过认的是用户的‘怂’”,微信官方团队回复说。微信这话倒是没错,可“苹果威胁微信”的事情却是一个“假新闻”。

事情的起因,源于3月4日新推出的苹果应用审核指南。指南要求4月30日之后提交的App,必须使用最新版IOS13的软件开发工具包。由于在这条规定的上一段,苹果先自夸了一番IOS13新推出的“暗黑模式”,这才让极个别网友产生了误解。

根据官博的通告,在舆论爆炸之前,微信团队早已完成了“暗黑模式”的开发,向苹果“认怂”几乎是无稽之谈。

图像 2020-3-24,下午2

此前公开表示“拒绝”的微信团队,为何又在此时突然“真香”呢?

答案或许就是“认用户的怂”。事实上,早在微信之前,市面上的许多App都有类似的模式,诸如微博的“护眼模式”、B站的“夜间模式”等等。相比于普通模式,这些模式具备减少屏幕所带来的光污染、减少手机耗电速度等优势,用户体验良好。

微信推出“暗黑模式”之后,用户评价也是赞誉居多。“没有自定义背景的话,真的好看。”一位微博网友感慨说。但毕竟众口难调,也有部分用户认为这一模式“丑出天际”。

图像 2020-3-24,下午2图源公众号“新榜”

克制,一向是微信最显著的特质。迟来的“暗黑模式”,是微信团队在“克制”与“用户需求”中,寻到的一个平衡点。

不过,“暗黑模式”的加入,也给微信生态上的内容创作者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

如果你使用“暗黑模式”去阅读微信公众号,可能会发现,一些原本应该融入文章背景的图像,会出现在一块突兀的白色里。

图像 2020-3-24,下午2反面教材

为了方便排版,公众号创作者往往会将各种花哨的小标题样式,做成一张白色背景的图片。但在“暗黑模式”下,变成黑色的只有用户交互界面,图片颜色并不会发生更改。

解决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将图片改成“透明”背景即可。但对已发送的文章来说,在观感上无疑会有不小的影响。

在这一次的版本更新中,微信还在小程序等领域进行了更新。比起前面讨论的“暗黑模式”,微信的其他更新似乎更加“大胆”。这一系列改动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寻求转型的微信。

苹果用户更新后,将可使用一项名为“群待办事项”的新功能:群主和群管理员可以将发送到群里的小程序设置为“群待办”,同时可以设置代办的人数。这一功能开启后,所有人都会收到提示,待办小程序将在聊天输入处进行提示,包括完成人数和完成状态。

除此之外,群众还可以将群公告也设置成“群待办事项”。

图像 2020-3-24,下午2

还有一项更新也与小程序和微信群有关。微信群中新增了一个名为“群工具”的功能,可以显示该微信群最近使用过的小程序,群主和管理员还可以把最多8个小程序置顶。

微信官方明显在加强小程序与微信群的使用关联。一方面,伴随着小程序的普及,其出现在微信群的频率的确越来越高,在使用上的确有优化的空间。与此同时,微信群又有着庞大的“私域流量”,也能进一步将微信小程序打造成微信之外的另一个“新基础设施”。

不过,“微信之父”张小龙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希望微信用户被打扰”。如今,微信团队似乎在寻找“不打扰”的新平衡点。

图像 2020-3-24,下午2张小龙

与此同时,微信似乎正在尝试从“工具”转型。在历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曾多次表示“微信只是一个工具,不是一个平台。”两者的区别在于用户的使用习惯上:所谓工具,只有在用户需要时才会使用;至于平台,自然希望占用用户更多的使用时长,没事儿也能来转转。

在这一次的更新中,微信官方在视频号的入口加入了强提醒的“小红点”,与朋友圈类似。朋友圈也新增了“未看位置”的新功能,点击即可一键跳转到还未查看的朋友圈内容。

这两项更新,似乎是希望用户花费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微信上。

然而,微信的事儿,谁也说不准。2019年12月23日,微信官方推出了“朋友圈动态评论区支持发表情包”的功能,立刻引起了用户的斗图狂欢。可仅仅过了两天,微信官方就关闭了这一功能。

很显然,微信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态哲学”,所有更新都得保持“生态的平衡”。但对比微信的发展历史,能够发现微信的“生态哲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下,比起“暗黑模式”,“视频号”与“小程序”或许才是这一“生态”的核心。

你喜欢微信的“暗黑模式”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