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造假,让人想起20年前财经的《银广夏陷阱》报道

今天,很多城市的瑞幸线下店发生了“咖啡挤兑”,一度导致服务器宕机。这杯咖啡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有机构分析,中概股的形象受损,甚至引发一场对中国企业的信誉危机。

瑞幸咖啡一夜之间成为最具爆炸性的话题。

今天,很多城市的瑞幸线下店发生了“咖啡挤兑”,一度导致服务器宕机。这杯咖啡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有机构分析,中概股的形象受损,甚至引发一场对中国企业的信誉危机。

崩盘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出现端倪,春节期间,一份长达89页、针对瑞幸咖啡的未具名报告在网上流传。国际空头公司“浑水研究”给出了报告可信的结论,之后,瑞幸发布SEC文件进行否认,止住下跌。一直到昨天,瑞幸承认造假,彻底崩盘。

也可能是因为瑞幸是美股的原因,两个月的时间里似乎并没有媒体真正跟进挖掘,这不能不说是某种遗憾。而瑞幸造假这事儿也不由让人想起20年前的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

2001年8月,由胡舒立担任主编的《财经》杂志发表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揭露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银广夏(0557)1999年度、2000年度业绩造假黑幕,一石激起巨浪,随后证监会介入调查,确认了银广夏造假事宜。该事件引发诸多连锁反应,成为《财经》杂志历史上的里程碑式报道,也是女强人胡舒立带领财经编辑团队的代表作。

图像 2020-4-3,下午8

一直到2018年,作为同行的经济观察报在回顾这次事件时,还在一篇题为《2001:银广夏惊梦》的文章里这样形容财经的报道——

“下午3点,银广夏以一个小十字星的走势慵懒地结束了当天的交易。自从7月大盘急跌以来,银广夏股价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它依然以超级蓝筹股的姿态睥睨着整个市场。

这一天是2001年的8月2日,似乎是个平常的夏日。

这个时候市场上所有的人都不会想到,银广夏将被卷入一个惊天大旋涡中。当天晚上,即将出版的《财经》杂志率先在互联网上刊登出记者凌华薇和王烁采写的《银广夏陷阱》一文的摘要,认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银广夏)股价过去两年暴涨的背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银广夏的黄金面具应声脱落,并由此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长达数年的整肃风暴。”

时至今日,《银广夏陷阱》仍然是一篇值得媒体人学习的报道。

图像 2020-4-3,下午8

2001年2月14日,当时的大牛股银广夏披露了新一轮逾9亿元的配股融资方案,拟投资“前景广阔”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项目。当日,银广夏收盘价复权后高达317.99元,较一年前飙涨258%。

风光无限的银广夏并不知道,其毫不掩饰的高调已经引起媒体的注意。

财经记者凌华薇时候这样表述报道的起因:“我最初关注银广夏是在陈川(银广夏创始人,2000年去世)去世的时候。凭借着对萃取业务描绘的美好前景,银广夏股价当时已呈现出大幅上涨态势。而在陈川去世后,银广夏业绩增势在日后能否持续,则成为我调查银广夏的起始动机。后来通过参观治沙工程及参加股东大会,我就公司未来发展问题与银广夏高管经过了多次访谈,从中愈发感觉他们高管对银广夏前景的描述是在‘讲故事’,于是便展开了针对性调查。”

图像 2020-4-3,下午8凌华薇

“讲故事”,正是财经记者发掘破绽的怀疑起点。

一年间,凌华薇两次赴银川,并到西安、芜湖、天津等地采访,从初期探询银广夏巨额利润的秘密到逐渐发现银广夏造假的事实,并最终在天津海关得到确切证实。

《财经》经调查确切获知,银广夏从1999年开始在市场上散布的"利润神话"全系子虚乌有的编造,其出口额据公司自称在2000年达1.8亿马克,而事实上仅为3万美元;其签下60亿合同的德国买家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是注册资金仅5万马克的小型贸易公司;其据称出口创汇创利的"超临界萃取产品",在产量产品和价格上均被专家证实不具可能性。

事后分析表明,银广夏当时的造假手段并不高明,与瑞幸类似的是,银广夏为打造无中生有的神话不惜假戏真做,一掷亿金。最终,发表在《财经》杂志上的《银广夏陷阱》一文,彻底改变了银广夏的命运,也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场“打假”风潮。

当时有很多人指责《财经》的文章斩断了这家上市公司的财路,胡舒立说:“我们要保护的是更多人的财路。”

图像 2020-4-3,下午8

《银广夏陷阱》和此前发表的《基金黑幕》让《财经》杂志迅速成名,胡舒立也因此被《商业周刊》冠以证券界“中国最危险的女人”的称号。业内人士很快明白,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离不开类似《财经》这样的舆论监督。

图像 2020-4-3,下午8王烁

采写《银广夏陷阱》的两位记者均跟随胡舒立创立财新周刊。凌华薇现任财新传媒主编,兼《财新周刊》主编。她凭借《银广夏陷阱》获得2002年“古索科国际新闻奖”荣誉提名奖。胡舒立评价她:“智慧与勇气兼备,凭借在调查报道方面辛勤耕耘和出色表现,成为业界的榜样,为促进中国新闻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王烁现任财新传媒总编辑,并兼任《财新周刊》总编辑。胡舒立2018年卸任总编辑后,把这个位置交给了她一直培养的王烁,后者曾获选世界经济论坛年度“全球青年领袖”,“耶鲁世界学者”等。

这一篇报道,也被某些行业人士认为是“中国财经报道史上的珠峰式经典”。

参考报道:

上海证券报  《别了,银广夏“陷阱”!》

财经 《谁挖掘了银广夏“陷阱”?》 《财经杂志8月号:揭开银广夏陷阱》

经济观察报 《开放编年史 | 2001:银广夏惊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