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将影视行业改造成了「超人」还是「怪胎」?

视频网站一直致力于按照流量思维对影视行业进行彻底的「改造」,两者已经深度捆绑,未来息息相关。

爱奇艺被国际机构「做空」,11家音视频平台被主管部门约谈,再加上年报的巨额亏损,盈利遥遥无期,视频网站的「水逆」让人有点头疼。

另据报道,2020年初至今,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数量的1.78倍。影视行业依然在「寒冬」中瑟瑟发抖。

视频网站一直致力于按照流量思维对影视行业进行彻底的「改造」,两者已经深度捆绑,未来息息相关。时至今日,这一「改造」过程给影视行业带来了哪些改变?有哪些积极地意义?又有哪些步骤出了问题?

图像 2020-4-25,下午8

花式观剧驯化出「轻浮受众」

传统电视模式下,每天2集或3集是受众稳定的观剧期待,不能快进,不能跳过,而且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如今,年轻人看剧的「花样」太多了,可以开倍速,可以随时跳过不喜欢的情节,可以只看喜欢的明星戏份,可以等剧集更新完毕「养肥」之后再一次性追完,可以花钱去掉广告,可以花钱提前看大结局等。

在技术的加持之下,视频网站以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为名,重新培养和驯化了受众的影视欣赏习惯。受众习惯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影视内容的生产模式。为了留住变得「轻浮」的受众,影视内容的生产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迎合」与「妥协」。

丰富的渠道和档期催生「畸形定价」

视频网站的加入,极大的丰富了影视内容的播出渠道和档期,形成了巨大的内容需求和吞吐量。「供需」规律作用下,一方面影视行业的生产潜能被大大的激活,资本大量涌入,剧集上新部数和集数不断创下新高。

但另一方面,视频网站之间的「非理性」竞争扰乱了影视行业各要素的市场定价体系,尤其是明星片酬「畸高」,行业开始不堪重负,直接导致主管部门发布了明星「限薪令」。

之后,一系列负面影响显现,资本逐渐退潮,影视行业随之进入了「寒冬」。

图像 2020-4-25,下午8图片来源:《2019腾讯娱乐白皮书·电视剧篇:粉圈入局,热剧造星》,原图

 内容审美走向「节奏快」「剧情爽」

「流量话题强」

在流量思维模式指导下,影视内容的审美标准和制作风格都在近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可快进的「观剧模式」下,年轻用户的耐心已经消磨殆尽,「2倍速+拖拽」的耐心比想象中更短,腾讯视频相关数据显示,35%的观众在前7分钟弃剧,而40%的用户会在前3集弃剧,「生死7分钟,黄金前3集」成为黄金定律。「快节奏」是剧集能否留住受众的关键。

「爽」剧逐渐盛行,受众只希望看到主角一路升级打怪,快意恩仇,不太愿意接受带有现实色彩和思考空间的剧集题材。

为了获取更多流量,使用「流量明星」,打造「流量话题剧」成为视频网站的最爱,毫无演技可言的「小鲜肉」搅局影视圈,直到受众「反胃」。

行业在忙于向「流量」谄媚的同时,忽视了剧集的叙事能力,忽视了「故事为本、人设为王」的创作理念,其结果就是产生了大量号称「电影级别」的大制作,纷纷扑到「妈不认」。

强化「网感题材」,弱化「非网感题材」,

赋能「细分题材」

视频网站用户年轻化特征明显,主要构成就是「互联网一代」,为了迎合这部分受众,具有「网感」的影视题材逐渐获得更多关注,催生和容纳了诸多细分题材。

甜宠剧、青春剧数量爆发,成为网剧尤其是分账网剧的首选题材;玄幻题材剧曾经一度非常抢手,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大投资、大制作;耽改剧以其强大的造星能力也成了视频网站的「香饽饽」。

同时,一些细分题材剧也在视频网站有了容纳和展示的空间,如:《不完美的她》这种「她」系列题材剧等。

反之,之前一些热门的「电视剧」题材,比如:抗战剧、农村剧等,网感偏弱,生产逐渐微缩。

图像 2020-4-25,下午8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催生影视内容「新样态」

视频网站对于影视行业的一大贡献是,通过技术辅助等手段,催生了互动剧、竖屏剧等影视新形态,丰富了受众的观影体验,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除此之外,视频网站也一直在致力于推动VR/AR等新技术应用到观剧过程中,如:爱奇艺推出的「奇遇VR一体机」等。

众所周知,技术是人类几乎无法抵挡的社会变革力量,对于影视行业而言同样如此,在这方面视频网站是冲在行业最前端的。

从「神化」到「异化」大数据

自从业内开始流传Netflix通过大数据指导从而制造出了爆款剧《纸牌屋》的「神话」之后,大数据就被「神」化了,尤其是流量数据。

影视行业开始盲目的应用流量大数据指导影视内容生产,产生了大量的「流量明星+IP+粗制滥造」的垃圾内容。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数据这东西对于创作和评论都毫无用处。大数据基于既成事实,用于指导未来多半要瞎。大数据致力于发现共性,好评论都是独到发现。大数据是找公约数,艺术灵感瞬间产生于个体头脑中。大数据只是舆情,没有体温。」

的确,数据作为以往的经验总结,可以是创作的重要参考,但绝对不能「唯数据」「唯流量」。文艺作品还是要尊重自身的创作规律,引领受众需求。

图像 2020-4-25,下午8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IP全产业链「延展」影视作品价值

视频网站及其背后的整个集团实力雄厚,有能力成为IP全产业链条开发的「组局者」,这一点对于影视行业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拓展方向。

根据《VIP跌倒,长视频吃饱?》一文的报道,「2015至2018年间,腾讯投资部门在全球娱乐领域开启了地毯式扫荡模式,盘点市场内所有核心人才和团队,三年合计投资文娱企业110余家,涵盖剧集、综艺、动漫、文学多个领域。」「腾讯会形成一条牢固的产业链,先是阅文集团拥有知名IP,随后阅文集团旗下的新丽传媒、或者是腾讯视频内部的企鹅影视进行制作开发,最后经由腾讯视频播放尝试变现,更有甚的是,腾讯游戏还可以在更后端配合开发游戏类产品。」

以IP为基础,全产业链的开发模式,有效延展了影视作品的价值空间,有助于形成更多的产业开发模式。如:《唐人街探案》的影剧联动模式等。但走向极端的「唯IP」论也是不可取的。

评价标准「多元但混乱」

视频网站介入之后,拆解了原有剧集优劣的评价标准,新的标准变得多元且混乱,行业共识还在重构中。

之前是一张收视率排名表定天下,之后是网络播放量、微博讨论量等多个指标并行,再之后,视频网站隐藏了播放量,推出了「热度值」指标,但各家有各家的算法,各说各话,难以统一。

同时,视频网站剧集播放量造假的问题一直都在,隐藏播放量数据后,这一情况有所缓解,但难以彻底解决。

构建「多元盈利」模式

优酷网剧《人间烟火花小厨》分账票房破亿,创造了现阶段国内分账剧行业的新纪录。视频网站推动影视内容形成了更多样的盈利模式,如:分账剧、付费提前解锁大结局等,还有「疫情」期间,院线电影转战视频平台,实现了盈利。

影视内容从面向采购平台的TOB模式,进化出了直接面向受众的TOC模式,这也将对影视作品的创作构成一定的影响。

分账剧制片方映美传媒曾表示,做分账剧首先要明确项目定位,抓取核心用户心理画像;而且,营销非常关键,分账剧的排播特点就决定了营销的节奏是要将重点提前的,是需要迅速的积累一批用户转化成为后期的传播主力。

直接面向C端用户实现盈利,对于影视行业而言可能意味着新的「出路」。

图像 2020-4-25,下午8图片来源:微博

强势「介入」演员生态

对于演员生态而言,视频网站强势介入演员生态,与演员的关系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平台控制力不断增强。

一方面视频网站推出各种演员培训计划,如:爱奇艺的天鹅计划等,培养自己的演员体系。另一方面,视频网站开始和部分新人演员签分约,需保证在合约期内,拍摄一定数量的平台自制剧。

另外,视频网站的偶像团体选秀类节目等诞生了大量的「偶像流量」,这些人的出口之一就是参演平台的自制剧,进入到「演员」阵容中,「演技」参差不齐。

图像 2020-4-25,下午8

结语

视频网站对影视行业的「改造」是全方位的,有些做法为行业赋予了「超能力」,但有些做法却让行业变得「奇怪」了。

·「轻浮」的受众需要影视内容具备更高的品质和吸引力,但不需要过分「迎合」。

·丰富的渠道和档期有助于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作品,但「非理性」的投资和哄抢不可取。

·内容审美的变化是必然的,但还需要容纳更多样的作品,而不是走向单一风格。

·题材过于同质化不可取;细分题材还需逐步丰盛,满足细分人群需求。

·技术赋能下的影视内容形态创新是必然的趋势,进一步的创新可能还需要视频网站引领。

·大数据可以作为重要的创作参考,但创作的本质不可违背。

·IP全产业链开发推动影视行业工业化,但不能唯「IP」,原创也可以很精彩。

·评价标准多元是好事儿,但还需形成行业共识,杜绝造假。

·多元盈利模式是影视行业的需求,视频网站可以继续推动这方面的创新。

·演员培训体系的搭建有助于丰富演员「来源」,但毫无演技可言的「流量」还是少掺和为好。

拯救世界的「超人」大多是经过了正确「改造」,拥有了超能力;而超人的对手,大多是经历了失败的「改造」,成为「怪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