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被“批量制造”的百亿演员

市场需要对"百亿演员"更包容。

首位95后百亿演员。

随着国庆档《我和我的家乡》等影片的票房不断增长,内地又多了一位百亿票房演员刘昊然,为这个百亿俱乐部注入了最新鲜血液。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数据原本对演员来说应该是个好标签,刘昊然晋升“百亿演员”却遭到了不少网友吐槽,称他并没有多少一番主扛的高票房影片。不难发现,大众对“百亿演员”这个标签的认知,并不局限于成为票房过百亿演员这一结果。百亿演员,往往是市场号召力的一个具体表现,但因为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批量生产”,让百亿演员的象征性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在这个百亿俱乐部里,不仅仅是刘昊然一人受到了争议,去年杜江成为了最年轻的票房破百亿演员时,也遭受了同样的质疑。

实际上,最年轻“百亿演员”从去年的杜江到今年的刘昊然,这一变化正是当下国内电影产业工业化发展下的新产物。尤其是,这些“百亿演员”都是在近几年出现的。市场对主旋律影片和商业大片有了更多探索,除了影片本身的强势收割和大盘的急速提升之外,演员累计票房的数据必然会不断刷新。

然而问题是,如今口碑为王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影片的内容作用力远远大于演员作用力。只累计了演员主演影片票房的“百亿演员”标签,并不能代表演员具体的票房号召力和产业地位,反而对于年轻的演员和相对“功能型”的角色来说,百亿标签某种程度上又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枷锁。

1

—批量生产的“百亿演员”—

只是粗略统计的数据标签。

由于影片《八佰》和《我和我的家乡》在今年国庆档前后分别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国内票房过百亿的演员列表内新增了欧豪、张译、王宝强、刘昊然和徐峥5位的名字。其中,《我和我的家乡》的票房突破17亿时,徐峥成了最新鲜出炉的“百亿演员”。

需要明确的是,这个“百亿演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概念,是由数据平台根据演员主演电影票房累加计算得出的数据。其中,只要演员的名字出现在某部影片的主演名单里,那么这部影片的票房就可以纳入这名演员的累计票房之内。

以上述标准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目前这个百亿俱乐部的成员也算不少,包括今年新增的5位,再加上之前已有的吴京、黄渤、沈腾、邓超和杜江,总共有10人。

从这10位演员何时进入到这个百亿俱乐部的节点来看,这其中可以看到一条较为明显的“百亿演员批量生产”规律:“百亿演员”的出现是从去年春节档开始的,且基本是在春节档、国庆档这样具有高爆发性的重点档期之际,凭借着头部影片不错的市场掘力陆陆续续成功晋升的。

然而对比来看,吴京可以算得上是这些“百亿演员”中实至名归的第一人,主演了《战狼2》《流浪地球》等头部代表作,在这些作品当中吴京都是实打实的硬核主演。其他9位演员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梯队:邓超除了前华语影史票房冠军《美人鱼》和国庆档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助力之外,主演了多部10亿票房上下的影片,这在百亿演员当中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黄渤、王宝强、沈腾、徐峥都是在华语电影近十年当中轮番上阵的“喜剧代表”,但真正让其迅速跨过百亿门栏的并非是“主演作品”;此外,张译、杜江、欧豪、刘昊然4位则拥有较大的争议,原因在于4位百亿先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单扛票房的演员代表”。

不难发现,市场和大众对于“百亿演员”的争议在于,演员确实为每一部出演的影片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但“百亿演员”的票房累计没有具体划分主演番位的区别,也没有详细分析具体影片里演员所发挥的实力和作用,这个数字标签并不能直接代表演员实际的市场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等。

2

—是演员拉动票房,

还是票房拉动演员—

内容作用力>演员作用力。

从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到今年的《我和我的家乡》,这种更加头部化、商业化的主旋律影片在国庆档展开了一波强势的票房收割。随之而来的是,相比直接是整个影片的主演,担任过这种单元主演不少的杜江、张译等票房破百亿演员不断出现。

其实,“百亿演员”的成员能够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这些演员所主演的头部影片市场深度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演员的累计票房自然随之大幅提升。

近几年来,头部影片与重点档期强强绑定的趋势愈发明显。像是春节档、国庆档有着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档期环境,单部影片的票房爆发能力大大增强,市场在这种相对较短但竞争较大的档期,更有利于单片票房的快速增长。2019年,票房前五的国产电影里有四部出自春节档和国庆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演员作为影片最直观的表现载体已经迎来了新的“拐点”:不同于之前演员可以借助自身的流量热度来拉动票房增长,如今的市场趋势更偏向于内容能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力远远大于演员,反而是演员正在通过影片获得一定程度的票房号召力和产业地位。

实际上,从这10位“百亿演员”,尤其是新晋几位演员的履历表来看,似乎更能说明问题:从《战狼2》《红海行动》到《流浪地球》《中国机长》,再到《八佰》,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有着优质内容的头部工业大片,助力着杜江、张译等演员能够成功地凸显出来。

不难看出,相比于被业界公认有着好演技的“百亿演员”黄渤、沈腾、吴京等人,以欧豪、张译等为代表的新晋“百亿演员”,正是当下国内电影产业的内容产生变化所带来的新产物。

此外,工业化的日趋成熟已经成为接下来国产电影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百亿演员”只是一个会不断被刷新的数字标签——目前,已有吴京、黄渤2位演员跨过百亿俱乐部,迈向了“150亿先生”的新殿堂。

毕竟,随着市场的工业化发展带动着大盘的急速提升,这种情况已经出现过:在内地总票房不到300亿的2014年,黄渤凭借着拿下了近12亿、当年票房最高的国产片《心花路放》,一跃成为了“50亿先生”;仅过了2年,内地大盘翻了近一番,吴京仅用一部票房近57亿的《战狼2》直接将标签升至70亿,打破了黄渤14年的积累。

3

—会有更多的“杜江”出现—

产业对演员有了新需求。

在国内票房过百亿的演员名单中,最年轻的成员从去年的85后杜江,变成了今年的90后欧豪,再刷新成95后刘昊然,年轻化无疑成了“百亿演员”这个标签的一个新特点。目前最接近“百亿演员”的候选人是90后周冬雨。

诚如黄渤成为“黄百亿”之后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从30亿叫到50亿,再到70亿,会带来很多莫名其妙的、不好的东西”,“百亿演员”的光环把年轻演员架在了可能并不适合的高度,对于年轻演员来说也并不都是利好。

以如今最年轻的“百亿演员”刘昊然为例,不少网友质疑他目前一部一番主扛的高票房影片都没有,即使是在《唐人街探案》系列中,王宝强+刘昊然的“组合”绑定才是吸睛的核心,而真正由刘昊然担任传统主演的影片《双生》、《一点就到家》等影片在票房体量上并不算绝对头部。因此,原本代表演员绝对市场地位的“百亿演员”所带给年轻演员的则是一种莫名而来的压力。

但作为年轻演员的刘昊然,毕竟在市场具备一定的流量。相比之下,凭借着多部主旋律影片跻身“百亿”行列的杜江可能遭遇的压力会更大。尤其是,杜江几乎没有一部影片担任过一番主扛,而是在近几年的多部重工业商业影片中担任主演,他这个“特殊案例”似乎更能呈现出当下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

其实,由于近几年重工业商业大片以及群像影片、组合长片在重点档期快速崛起,不断刷新着票房记录,这些影片所带来的内容相较之前已经有了工业化发展下的升级。这意味着,在工业化长期发展趋势下,整个产业对于演员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这点从杜江的出现就能看出来。

从《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等杜江参演的影片来看,电影已经没有了明确的主演之分。以杜江为首的一类演员,如今更像是一种“功能型演员”,在某一特定类型的影片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从而成为“类型御用”。

在猫眼专业版的主演票房排行榜上,70-90亿票房范围的演员中与杜江性质相同的演员还有不少。接下来市场需要消化的重工业商业大片和主旋律群像影片也不在少数,影片对这类功能性演员有着不小的需求。这无疑会推动成这些演员成为下一个“百亿演员”的最有力候选人。

但对于这类演员来说,在“百亿演员”光环背后的被误读和被争议是无法逃避的,这是市场发展现阶段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尽管“百亿演员”如今已经失去了它设立时的实际意义,但是对于演员来说这本身并非没有意义。参演主旋律和重工业商业大片,本身算是对演员资源的一种肯定。但市场和普通大众对于”百亿演员”的刻板印象,实际上给部分演员带来的口碑压力也是一个风险点。

在“百亿”的背后,要看到产业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这种“百亿”是一种产业趋势,所以市场也应该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淡“百亿”标签,给更多演员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