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迦奥特曼》“下架风波”启示录:年轻人到底需要怎样的动漫?

从《迪迦奥特曼》下架说开,中国动漫产业的规制与展望。

前几日,《迪迦奥特曼》在各平台突然下架的消息广受热议。而今日下午,该动漫悄然间重新上架,相关话题再度登陆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网友有关“奥特曼”的猜测与联想。

《迪迦奥特曼》于1996年在日本上映,引入国内后积累了庞大的受众基础,并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及影响力,其衍生其列作品在动漫圈也有着不俗的口碑。奥特曼作为“正义的化身”与试图破坏地球的怪兽进行对抗,动漫中传递出的英雄价值观较容易与三观处于起步阶段的儿童形成情感共鸣,奥特曼也因此成为儿童所标榜的对象,其标志性动作作为内容符号广为流传并引起儿童的争相模仿。

同时,“迪迦奥特曼”中的周边迅速打开了儿童用品市场,引领了一股潮流。对于儿童观众来说,对于异次元人物的喜爱将不仅限于对其动作的模仿、精神符号的刻画,而是以物化的形式突破次元壁垒,因此奥特曼的周边产品受到儿童的青睐。

光明还是暴力

《迪迦奥特曼》命运多舛

正如那句“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着。”《迪迦奥特曼》开播26年以来热度不减,伴随着一波又一波儿童的成长,成为了不少人的童年记忆,时至今日《迪迦奥特曼》在儿童动漫行业中仍有着较强的影响力。2021年年初,一句“你相信光吗?”在网络上爆火,引发了《迪迦奥特曼》曾经受众的情感共鸣,掀起了一波回忆杀。因此,此次的《迪迦奥特曼》全网下架在各年龄层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9月24日,《迪迦奥特曼》视频被全网下架,而官网并未给出明确的原因,一时间引发网友的各种猜想。部分网友猜测,《迪迦奥特曼》的下架或许与江苏省消保委在今年4月6日发布的《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具有关联性,报告显示,21部动画片存在1465个问题,迪迦奥特曼涉及持械殴打等暴力情节。

9月24日下午,江苏消保委就此发出回应,称《迪迦奥特曼》的下架可能是相关平台的自主行为,与江苏省消保委无关。优酷视频工作人员表示,《迪迦奥特曼》因内容调整优化暂时无法观看,暂未收到具体通知。

就《迪迦奥特曼》下架一事,不同年龄阶层各执一词,在网络上逐渐汇聚成了“爷青结”和“大力支持”两种声浪。部分中青年家长对《迪迦奥特曼》此番下架表示支持,将孩子的暴力倾向部分归咎于动漫中存在的打斗场面。

而对于部分青少年来说,《迪迦奥特曼》伴随其童年时光,成为其成长足迹,不禁因此鸣不平。探寻动漫的内部含义,以此传递出动漫中所蕴含的正向价值观。

9月27日下午,《迪迦奥特曼》又在多个平台重新上线,部分网友为之激动雀跃,在《迪迦奥特曼》“失而复得”的同时,我们或许也该思考这场风波后争执双方观点蕴含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消除动漫所传达出的价值观的不平衡性。对此,除去相关监管部门采取“影视分级制”等政策,加强对影视作品的把控以外,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教育,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在二者的共同努力下给动漫影视产业建立更好的创作空间。

《迪迦奥特曼》“失而复得”

对动漫产业的预警

9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负责同志表示:“大力支持播出优秀动画片,坚决抵制含有暴力血腥、低俗色情等不良情节和画面的动画片上网播出。”目前国内的较多动漫或涉嫌含有“暴力”因素。此番《迪迦奥特曼》几经波折的删减或许对国内动漫行业的创作方向敲响了警钟。

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报告》名单中,以《熊出没》《小猪佩奇》为代表的儿童动漫置于榜首位置,其受众层面主要针对于处于思想启蒙阶段的幼儿,动漫中的主人公通常是拟人化的动物,主人公所表述的话语,做出的行为动作通常较为简单,更容易让思想意识形态和三观处于萌芽阶段的孩童理解。

而动漫中为了增加剧情的故事性以及诙谐幽默感,为主人公设计了爬窗、偷吃,以及对抗和持有枪械、电锯等武器的故事情节,此中不乏含有小朋友容易复刻模仿的画面。因此部分家长忧虑于影片中诸如此类的“危险情节”对其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包括2006年中法合作动漫《中华小子》,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但因反派“黑狐王”易男易女、半邪半魔的人物设定被部分家长认为过于恐怖,而遭举报停播。

以《刀剑神域》《名侦探柯南》《魔道祖师》为例的青少年动漫中则更多的涉及舞刀弄枪、对抗“杀戮”等故事情节。此类青少年热血动漫通常以“鬼怪屋”、“金羊毛”、“侦探推理”、“被制度化”等故事类型相杂揉,制作出充满冒险、对抗、挑战、生存的故事文本,迎合青少年渴望探索、冒险的心理。其中不乏有些新颖或较为恐怖的故事情节,如《名侦探柯南》至今已更新1077集,剧集中的大多数多以“死亡事件”展开,还原案发现场,追寻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死亡真相。剧情中含有鲜血、尸体、枪支、刀剑等一系列或涉及“恐怖、暴力”倾向的元素。

网友自发投票的“名侦探柯南中最恐怖的十集”中,“蓝色古堡杀人事件”“图书馆杀人事件”也一度成为了观众儿时的梦魇。少年侦探团数度陷入危险之中险些全军覆没、黑衣人神出鬼没、整容杀人等情节让观众沉浸在期待与恐惧之中。

此番《迪迦奥特曼》的下架删减使得网友担忧如《名侦探柯南》等强故事情节和对抗性动漫的命运。《迪迦奥特曼》的删减可能成为动漫文本创作变革的开端,如何把控故事情节的合理性、故事性同时符合观众的情感诉求,或将成为动漫制作公司的焦点。

断层趋向明显、民族化突围

国产动漫的困局与明天

我国目前的动漫产出较大。据国家广电总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动漫产业总值已达870余亿元,直接或间接参与动漫生产的企业数量有4600家以上,从业人员22万余人。然而我国动漫行业往往伴随着“重产量、轻质量”的流水线量产工艺问题,导致部分动漫口碑差,影响力不佳。

据武汉理工大学数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受欢迎最多的日本动漫达60%、其次欧美占29%、而国产仅占11%。而上海教育电视台对“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动画明星”的调查结果也差强人意。

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国动漫行业发展呈现的低幼趋势,受众更针对于幼儿阶段。年轻人群体是动漫产业的主要消费群体,其中包含了幼儿和青少年。然而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青少年与幼儿群体的思想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诸如《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儿童动漫的人物设定、行为动作、故事剧情等各个层面较难与青少年达成思想和情感上的认同,导致青少年受众群体流失。

近些年,我国已有部分青少年人气漫画IP动画化,并取得了理想的口碑,有着较强的影响力。以腾讯为例,腾讯旗下的腾讯动漫中的《狐妖小红娘》《我叫白小飞》《一人之下》《斗罗大陆》等漫画IP已经动画化,借助其漫画时积攒的人气外加特效制作而成功出圈。而随着动漫的爆红,问题也随之显露。

目前已经动画化的IP,部分受限于文学文本和漫画文本的未完结形态,导致更新速度较慢,同时由于动漫的制作流程、工艺等周期性问题,导致此类动漫为季播形式放送,如《狐妖小红娘》于2017年在腾讯视频播出,以12集为一篇的篇章形式为节点,至今已更新至148集。《狐妖小红娘》与《全职高手》《魔道祖师》等人气IP的播放时间相接近,形成动漫产业的潮汐效应,在一段时间内人气动漫喷井式发展,紧随其后的便是乏力的空档期。这也导致了我国青少年动漫的实效性,难以长时间与观众形成互动,导致部分观众流失。

另一方面,我国青少年动漫多依托于民族元素,在动漫文本制作过程中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间传说为灵感来源或刻画对象。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根据四大名著《西游记》进行拓展和演绎的3D动画电影,《白蛇:缘起》《青蛇:劫起》两部动漫则是以四大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中的人物重新撰写故事。

动漫与民族元素的结合,起到了相辅相成、互为助力的作用。古典文化、民间传说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和广泛的普及程度,借助民族文化的动漫行业在传播媒介上形成优势,更容易使观众形成群体心理,达成认知与情感的双重共识。而民族元素也借动漫的影视化打破书本的禁锢跃然纸上,成为了形象、生动、可感的影响存在,更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

然而民族元素的广泛普及程度意味着观众对此的熟知程度,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已经在影视创作的各领域广泛应用,导致观众对整体情节甚至细枝末节已经烂熟于心。部分动漫行业创作者发觉到民族元素的红利而加入其中,将文本动漫画,其思想受到禁锢从而缺少部分改变与创新,导致观众看不到新意。

将民族元素融入到动漫中固然难能可贵,但是对于动漫中民族元素的应用要求创作者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将故事进行改编。如《白蛇:缘起》则仅借用了《白蛇传》的人物设定,在动漫中重新塑造了故事情节,将一个全新的故事带入到观众的视野。同时《魔道祖师》《全职高手》的爆火也为动漫创作者打开新的思路,推动发掘新的动漫创作途径。

我国动漫的健康良性发展,需要创作者思想解放、平台的合理管控、家长对子女的正向价值观引导和培养。在多方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或许将迎来我国动漫行业更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