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演技、上价值,他们布局文艺片赛道

从个人价值上看,参演文艺片也不乏是一趟“升级”之旅。

黄轩的《乌海》定档了,

朱一龙的《人生大事》杀青了,

黄晓明拍《戴假发的人》瘦了,

王俊凯的《断·桥》刷爆粉丝圈了,

李现的《恋曲1980》去电影节了……

艺人们纷纷布局“文艺片”赛道,如果说从文艺片中走出的黄轩从商业剧集中回归到文艺片,那么朱一龙、黄晓明、王俊凯、李现等几乎都是在自身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情况下,主动靠近“文艺范”。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是“上进心”的体现,也是“转型”或者想进一步深造的体现,从个人价值上看,参演文艺片也不乏是一趟“升级”之旅。

在影视圈,从某商业爆款中走出的演员们,为了提升个人“文艺价值”,也为了“拿奖”提升个人价值,投身文艺片便是其中的途径之一。文艺片,顾名思义影片态度严肃,主体表现具有积极意义,叙事表现遵从大众化形式,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和风格特征的影片,内容主要在于表现人物,推动剧情,深化主题等。

显然,不管是第一次涉猎文艺片,还是重新投入文艺片怀抱,文艺片对于演员提升价值有着极大的推动力,然而在投身文艺片领域的时候,也不能太“盲目”,挑选适合自己的,好品质的才真正从中受益。

01选导演

文艺片导演比影片更值得斟酌

对于演员们来说,挑选商业片的标准有一套相对清晰的套路,看厂牌,看类型,看团队,看剧本,看角色,而文艺片的选择却是一项“技术活”——文艺的评判标准相对主观,极有可能造成口碑两极分化的,因此也就造成了艺人们的“选择困难症”。

文艺片中的导演很重要。影片风格的塑造几乎源于导演风格,而风格正是电影艺术所推崇的,所以与其说挑选文艺片的故事题材,不如说挑选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导演——王家卫、贾樟柯、娄烨、王小帅、毕赣……都是以风格取胜,他们的影片在大众甚至电影节评委的眼中,已经有相当强的辨识度,他们也因此是电影节上的常客。这一类的文艺片导演的作品是演员的首选,至少导演声望与影片的气质都会给予演员较高的加分。

所谓借文艺片“升级”,主要是依靠影片的“含金量”——此金是金熊奖、金棕榈奖、金狮奖、金马奖、金鸡奖、金像奖……一旦影片能在各大电影奖项中有突出表现,那么演员的“身价”也会随之上升,最典型的便是易烊千玺,得以在陈可辛监制作品《少年的你》中担任男主角,这部文艺片,没有大场面,不是强类型,但凭借颇为强烈的现实影像风格以及细腻情感给观众巨大的震撼,随着影片在口碑和票房上的双赢,其也成为了各大电影节、颁奖典礼上的常客。

易烊千玺更是凭借该部影片拿下了诸多含金量颇高的新人演员奖项,就此成为流量小生中的TOP1。在此之前,“升级”较为成功的是李易峰。在管虎还未更多涉猎商业类型片时,李易峰就看准其极强的个人风格的影像气质,参演《老炮儿》——这也为他拿下了百花奖最佳男配角的殊荣。

倘若能拿奖必然是皆大欢喜,即便没有拿到奖,在文艺片大导的作品中“走一遭”,也肯定收获颇丰。井柏然因在娄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的不错的表现,渐渐从“小鲜肉”转型为“文艺小生”,王源也因为在王小帅获奖无数的《地久天长》的表现,展示了自己的演技实力。对于每一个被娱乐打拼的艺人来说,都希望用“实力”观众认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文艺片是证明其实力的主要一环,并且这样的“验证”也不仅限于爱豆偶像。

曾经的影视“小生”,当他们年纪渐渐变大,也需要文艺片的加持。不久前,中生代陈坤就表示,希望编剧多写点他们的角色。面对同样问题的黄晓明则选择一头扎进了低成本的文艺片,参演董越的新作《戴假发的男人》,而朱一龙也在“未雨绸缪”,投入韩延的新作《人生大事》中。

这并不是两人随意挑选的文艺片,导演董越的上一部文艺片《暴雪将至》口碑好,更重要的是主演段奕宏因此片获得东京电影节“影帝”,黄晓明则是看中剧本中男主角角色的复杂性而来。

而韩延的上一部片《送你一朵小红花》也是易烊千玺千挑万选的作品之一,换句话说,易烊千玺团队挑剧本片子的眼光都不俗,韩延更是经历过市场的认可,他拍摄的文艺片一直都备受观众欢迎,朱一龙选择与他合作,除了自身需要一部文艺片加持,更是因为韩延调教流量明星的手段一向高明。

当然,哪一导演更会“调教”演员,也很重要。王家卫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更出彩,张艺谋则是女性演员的“福星”,他的大部分电影都是女性角色捧得了“影后”,才有了“谋女郎”一说。而陈可辛是最擅长“调教”演员的导演——早期的袁咏仪、张曼玉,后来的黄晓明,以及他所监制的作品中的周冬雨、马思纯、易烊千玺,无不都是经过他的作品,淬炼出真演技。相比而言,娄烨、贾樟柯等导演让演员特色融入电影风格,使得演员特征反而有所削弱——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旧是不错的值得合作的导演!

02选题材

现实、社会向、缺陷人生成功几率高

诸多拿奖的文艺片导演,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他们拍戏节奏慢,对演员的要求尤其高,甚至不愿意用出名的演员。而在诸多他们之外的文艺片中,如何挑选,也有讲究。首先便是剧本的挑选,故事、人物、题材,每一项都值得反复琢磨。

一般说来文艺片都会偏现实题材,其中不仅是聚焦于主角们的爱恨情仇,更多会向社会延伸,易烊千玺两部文艺片《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一个关注了“校园霸凌”,另一个关注了“癌症患者”,都触及了社会,引发观众共鸣,极具人道主义的关怀,所以才拥有极好反馈。

与之相似的还有张子枫的《我的姐姐》。导演与团队相对而言缺少知名度,但是《我的姐姐》的故事题材却十分切中时代“要害”,当“二胎”“重男轻女”等问题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我的姐姐》对演员来说就充满了“诱惑”。果然不其然,《我的姐姐》引发了诸多讨论,而张子枫也凭借在片中的优异表演,为本人“演技派”再加一成筹码。

好的文艺片里的角色总是立体的,多面的,富有层次的,并非正派、反派的简单区分,而是有着内心的挣扎与矛盾,面临诸多的选择,而这样的人物才因为丰富而极具魅力的。演绎这样一个角色,对于演员来说,也是呈现其演绎魅力的关键。

张子枫所饰演的“姐姐”面临父母的双亡,在发展个人事业与抚养弟弟之间陷入了两难;易烊千玺的两个经典银幕角色都属于“隐忍”型,一个是忍辱负重,保护所喜欢的女孩,一个身患绝症,但也要过好每一天,人性的强与弱都尽数体现。而他们都以较好的表现抓住这个机会,为自己的升级创造了好的契机。

再看近日投入文艺片怀抱的诸多艺人在片中的角色也属此类。朱一龙在《人生大事》中的角色也是个刑满释放的殡葬师,在现实生活属于社会边缘人物,各种失败。而此类“不完美”的角色恰好最能出彩,也恰好最能触动观众。

马思纯与王俊凯在《断·桥》里演绎的也是背负秘密的人,两人为了追查真相歇斯底里,表现了人性的极端;彭于晏在《第一炉香》中则是善变的花花公子乔琪乔,做派猫腻,不够正派;刘昊然在《平原上的摩西》中是一个陷入复杂案情的警察,黄晓明在《戴假发的人》里饰演的是一个长期开出租车的司机,彻底与他霸道总裁的娱乐向形象告别……都是边缘的、复杂的、多面的,但是仍旧充满魅力的人物,也正是这样热角色、题材,才能让故事饱满,最后成为拿奖的种子选手。

03端正态度

是升级是也是历练

无论选择对的导演,还是对的题材与角色,对于演员来说,都必须“撑起”人物——归根结底便是演员需要对角色和作品拥有正确的态度与该有的素质,这才能让作品锦上添花,成就自我。文艺片中的角色大多都是长期侵染于市井,或是奔波的一线基层警察,或是拥有失败人生底层小人物,演员需要做的便是跨出娱乐圈的与自身的生活圈子,走进社会底层人物,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更为专业的说法,便是体验生活。

就像李易峰在参演《老炮儿》的时候,就到北京胡同体验了“老北京”的生活,当问及他所饰演的角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他回答道:“就是一个把我放进任何一条胡同,都能和背景融为一体的角色。”素颜扮演这个角色,是李易峰跨出的重要一步。当洗去演员身上的“光环”,混入大众中也无人认出的时候,便是演员对这个角色最大的尊重。

敢于放下“偶像包袱”,不在乎在镜头面前的美丑,仅仅只是第一步。其次便是把角色吃透,“体验生活”之余更要把自己融入角色。朱一龙在拍摄《人生大事》期间,满脸愁容参加活动,差点没被粉丝认出来,或许就是人还在角色里,没有走出来,毕竟他饰演的是一个底层且丧气十足的边缘人物。

而王俊凯在《断·桥》中,更是操着一口重庆话,“土”到掉渣,相信那个模样,在街上也不会被人认出来。相似的模样,在王源出演《地久天长》,易烊千玺出演《少年的你》时也出现过,事实证明,只要融入角色,就一定会历练好自己,收获好的成绩。

文艺片“升级”目标是拿奖,是收获荣誉,是提升自我价值,但结果显然已经不是最为重要,更在于跟着更有经验的导演,学习更多的演绎技巧,抓住一次磨砺自我的机会,褪去铅华,回归演员本质,也洗涤个人的品性,做一个纯粹的,为作品、为角色甘愿去付出,去奉献的好演员。

经过此番历练,升级的何止是“奖项荣誉”,更是终身受益的经历——其实商业属性浓烈的艺人,只要有切的自我要求与上进心,就一定会研究文艺片,投入文艺片的拍摄,去享受一个镜头磨很多遍,完全放松自我的演绎人生。而作为演员,能从中认识到对电影作品的敬畏之心,对艺术的尊崇,然后在体现在今后的每一场戏中,也是品性的修炼,不枉此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