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诟病的“古偶男”选角困境丨调查

“我内娱市场成百上千位适龄男演员,各剧组到底是如何在里面选出男主的?”

官方选秀叫停,民间“选秀”开始各出奇招,引发网友激烈讨论的“古装丑男101”便是其中最不走寻常路的一个。

这些“另类101”选手一反盘靓条顺、唱跳俱佳的路子,无一不是在古装剧中曾以一己之力劝退无数观众,在社交平台上靠“颜值”反向出圈的男主角们。在这场争夺战中,观众为到底谁更辣眼争论不休,被提名的选手粉丝们则努力澄清,生怕被送上“古丑C位”。围观这场奇特“比赛”的同时,星番对提名选手进行了粗略统计,发现其中大部分男主来自平台定制或分账的小成本古偶网剧。

换言之,因为作品低成本、低关注度本应该不会成为焦点的演员们,带有一丝无奈意味地被迫加入了这个群嘲战场。但随着“大古装”不再是古装剧市场的一枝独秀,小成本古偶网剧成为各平台甜宠赛道的常驻选手,近几年“古装丑男”的话题被热议地愈发频繁。

那么,小成本古偶是“古装丑男”的原罪吗?倒也不见得。毕竟部分S级古装剧男主角也同样因为造型、仪态等原因被观众列入“辣眼”行列,一部古偶剧到底是造就一位“古装神颜”,还是又给市场增加一位“古偶丑男”,与其制作成本虽有一定关系,但却也并非根本原因。

“我内娱市场成百上千位适龄男演员,各剧组到底是如何在里面选出男主的?”

每当一个新的“古装丑男”诞生,这个问题便会被拉出来讨论一次。为此,星番对话了Casting选角导演、古装剧导演、资深古偶编剧等不同身份但都处在关键位置的从业者,尝试为这个看似滑稽实则暴露问题的话题,找到一种解读方向。

01

做“古人”,需要哪些条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casting团队选角导演D称,对于古装剧演员的选择,他对表演状态的考察优先于演员外形。“因为古装剧的台词节奏和现代剧完全不一样。通常现实主义题材的剧,我们可能需要演员的台词更接地气、更生活化一些,但古装剧也这样演肯定不行。古人讲话要稍微刻板一些,需要演员提着一口气,如果一个演员无法在表演动作和台词上完成这种对古人姿态的还原,我们是不会考虑的。”

而导演过爆款古偶剧的导演Z则认为,为古装偶像剧选男演员,考察演员外形条件是否适合古装扮相同样重要。“其实观众有时候不喜欢一个古装演员,并不是说真的觉得他有多丑,只是说这个演员他的气质不适合古装。”

那具备哪种硬件条件、哪种类型的演员,首先在视觉上是符合古装扮相要求的?在Z导眼里,符合中式审美的瓜子脸、鹅蛋脸通常比较适合古装,“另外有的时候,一些我们觉得可能不太适合古装的脸型,比如圆脸、长脸,其实在妆造跟上的情况下也是适合古装的骨相条件。”除了面部条件外,Z导认为,演员的气质、仪态,也是决定他是否适合古装扮相的因素之一,比如我们熟悉的杨洋、罗云熙等,就是多年练舞蹈养成的好仪态为古装扮相增色不少;在《陈情令》剧组的演员培训课程中,仪态课也是耗时最久、剧组最为重视的课程之一。

除了最基本的外形、台词和表演风格,参与过多部爆款古装剧本创作的编剧L认为,古装剧男主角也应该同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对于以古典文化为背景的古装剧,人物的语言表达习惯相较于现代剧更加内敛含蓄。如果演员有丰富的古典文化储备,就能帮助他们更加理解时代背景和台词,使表演不至于流于表面。”

这种“内敛”较常出现于偏正剧向的古装剧中,如《鹤唳华亭》《清平乐》等,尤其是当主角的身份为太子、帝王时,更需要演员不喜怒形于色,演员需要通过表演让观众感受到水面之下潜藏的巨大的情绪冰山。

另外,古装剧本中通常都会涉及到骑马、射箭等桥段,编剧L觉得,如果演员能够掌握这些技能,不论是对于拍摄还是观众观感都将是一个加分项。

总体看来,近几年颇受好评的几位古装青年男演员如罗云熙、任嘉伦、成毅等人,首先表演风格都较为“内秀”,少见大开大合式的“炸裂”场景,对于角色情绪的传达基本都控制在眼神、面部微表情等较细节的部分,而他们无一不是借由恰当的角色契合度从古装剧中跃迁乘风而上,无论是任嘉伦的“眼技”、罗云熙的“仙气”还是成毅的“破碎感”,在整体综合表现达标的基础上有一两个突出的亮点,事半功倍的活儿便成了。

02

古偶变形,演员门槛何在?

另一个现实境况是,当网络文学成为古偶影视剧的主要IP来源,一些古装偶像剧与“轻喜剧”“软科幻”等元素结合,古代“礼”的部分被淡化,整体画风呈现为一种“二次元”气质,此时的“古装”便成为一种设定,并非需要严格遵守的时代背景。随着古偶剧类型的多元化,古偶剧演员的表演风格也不再被严格要求在“内敛”二字中,一些表现突出的演员也不会被外形条件的不足所限制,从而影响对角色的诠释被观众诟病。

对于那些轻松、下饭向的古装偶像剧,选角导演D选择演员的重点便不会放在看其是否能够还原古人姿态。“对于这种古装剧,太端着反而不好,我们更多是希望选择能够贴合人物形象感的演员。”

“这里的形象感,外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看演员性格和表演风格与角色的契合度。”在选角导演D看来,如果一个演员的性格与表演风格与角色的契合度很高,即使外形条件没那么适合古装造型,他也会将其资料推荐给剧组。譬如近期播出的《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中的女主角赵露思,就是他心中的“活泼型女主”最佳人选。

“我觉得造型这个部分是可以针对每个演员进行调整的。有时候一个常演现代戏的男演员突然演了古装,由于刘海或发型的改变,一开始观众可能会不习惯,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的注意力还是会回归到人物上,如果演员和角色的吻合度比较高,我认为观众是可以逐渐适应的。”

在选角流程中,Casting团队只负责演员的初步筛选,并向导演、制片人、平台等提供合适的演员资料,而导演Z聊到自己二次甄选演员的标准时,也提到了“契合度”三字,不同的是,演员长相气质的契合度在Z导这里占到了一定比例。

他表示,“我选演员,看的是形象和演技的综合分数。”这通常是剧组选角的底层逻辑,整体分的重要性比感性的欣赏或者某一个闪光点的存在要更加明确,而这其中的选角流程则无形中扇动着蝴蝶翅膀,持续影响着这种整体分的生成过程和准确程度。

“通常见面以后,我们会了解这个演员的性格,通过试戏和他聊对角色的理解,看他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对角色能理解到哪个维度;另外就是根据演员卡、过往作品等资料,判断他的形象气质与角色是否契合,如果拿不准的话会让演员扮上看看。还有就是人品也很重要。”但是受演员档期、场地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并非每次都有带妆试戏的条件,“这种情况我就会把他放一放,再去见一些其他演员综合考量一下。”

Z导坦言,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外形与角色特别匹配的演员并不多,尤其古装剧就更难找,“说实话,蛮少有一上来就能把我带进角色的”。在现实的框架和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夹击之中,受困于体量、时间或者周期的这些剧组,便倾向于更加“保险”和现实的做法:选戏好的。

“所以如果外形和戏一定要选一个的话,我还是会选戏好的。毕竟不是只有长相这个人物就能立住了,有戏才能立得住。”Z导表示。

但现实情况是,中小体量的古偶剧往往能采用到的都是新人演员,表演经历有限甚至有些为0,最终呈现出来的演技,更多是相对意义上的“戏好”,而什么表演是好的,在观众端则众口难调。被诟病颜值、被诟病气质、被诟病演技,最终被整体指向了“粗制滥造”的负面评价。

03

“萌新”都去哪儿了?

有时,一部剧的选角工作在剧本未完成的阶段就已经开始,部分古偶剧的制作方会在选角阶段参考编剧的意见。

编剧L表示,基本自己参与的每个项目情况都是如此,这可能与古装剧情感表达方式的特殊性有关:“如果是比较含蓄的古偶剧,可能光读剧本,各部门之间对人物内在逻辑和情感节点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所以在制作上更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制作方也会向L提供参与试镜的演员资料,请编剧团队提前准备几段不同的剧本片段用于试镜。

L表示,在剧本创作阶段,她通常会代入一位出演过类似角色并受到好评的男演员来进行创作,“基本上是该男主在脑内已经完整演完全剧的过程。有些不适合该演员的桥段会被我们自动毙掉,否则会显得有些OOC(Out Of Character,不符合人设)。至于最终能不能敲到理想男主,就随缘了。”

这种在过往角色中“打样”的情况不止出现在编剧创作阶段。

选角导演D表示,Casting团队在进行演员搭配时,也会借鉴某位演员在某部剧中出演过的类似角色,以此为基础来预估呈现效果。除了过往角色,D为某一角色选择演员时还会参考大众对某些演员的荧屏印象,不过,这种大众印象也可以看做是该演员某一经典角色的长尾效应。

对于D来说,选角工作是一个“经验活”,基本拿到剧本中的某一人物,自己脑海中就会相应地匹配出几位合适的演员人选,而这些人选通常一部分属于曾经合作过、较为了解的演员,另一部分则是在看过的热播剧中出演过类似角色的,通常这两类演员会被优先列入推荐行列。

而对于没有过类似角色表演经历的新人演员,选角导演D则需要先通过经纪人给的资料对其进行初步了解,筛选后再约到剧组试戏,观察演员的表演与人物是否贴合。古偶剧导演Z也表示,对于没有古装剧表演经验的新人演员,带妆试戏是绝不可省略的一步。

不过,D也表示如今Casting公司也在尽量避免角色的重复化。“我们尽量不给演员打标签,即使这样更方便于我们的工作,但我不认为一个演员只能诠释一种类型的角色。所以在我们的资料库里,也只是对演员资料进行年龄、参演剧目的划分,不会给他们打上角色类型的标签。”

“风险”,是启用新人演员时制作方不得不权衡的问题,即使Casting公司这边在努力改进着工作模式使其不至于过度保守,但当演员资料送至剧组,最终拍板时通常被定下来的还是那个最保守的方案。

归根结底,是对风险的回避使古偶新人愈发难以冒头。部分剧组即使明知某位男演员的古装效果不尽如人意,但由于其有过类似角色的出演经历,那么选择他不论是播出效果还是会出现的负面评价便都在剧方的可控和可预估范围内,而男爱豆大量涌入古偶领域同样也是由于他们自带流量的“可控性”。

另外,“丑男”的诞生也和从业者与观众之间的关注点错位有关。选角导演D明确表示过,业内角度评价一位演员,是从其表演、价格、与角色状态的贴合度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考量,至于观众反馈的关于颜值的争议,D认为,应该考虑,但不会是重点考虑。

不过,观众的发声为这种“错位”局面带来了一线转机。网上有消息称,“古偶丑男101”的巨大声量已经影响到了部分项目的选角工作,无论是如今“民选帅哥”的挖掘大潮,还是未来影视制作流程的优化,能从“看热闹”中得到些启发,也不枉被打入“古偶丑男”梯队的演员们的“献身”一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