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因一起电视剧贪腐案又被拉入到公众视野。
近日,腾讯方面回应称:“近期,腾讯在反舞弊调查中发现,腾讯视频影视项目制片人张萌存在违反公司“高压线”行为,并涉嫌违法,现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目前警方已经对此立案调查。网传我方涉及阴阳合同等说法,系以讹传讹。”
电视剧行业已经成为了贪腐案较多的行业领域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去年6月,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卫视总编室原主任陶燕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判决书中提到,陶燕在投资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时违法收款488万元;曾担任优酷总裁、阿里大文娱轮值总裁的杨伟东于2018年被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判定犯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获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财产200万元。
“现实就是,电视剧远远供大于求。”一位长视频平台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产销率过低、作品数量多而质优者少、投放渠道相对有限,成为电视剧销售的关键问题。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购片方就处于强势地位,“潜规则”悄然形成。“这已经是行业现象,短时间内只能控制,无法根除。”其表示。
买方市场下的贪腐空间
一位不愿具名的内容制作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剧集内容往往是各大视频平台拉会员的重要支撑。以至于各大平台为了维持会员数量不得不在内容上大力投入,但电视剧的数量众多,质量却参差不齐,这也给了视频平台挑选的余地。
特别是受到电视剧立项制改革的影响,制作方为了让拍摄的电视剧能够顺利播出,必须有电视台和视频平台等播出方的强力推荐,其手中的电视剧版权才能更容易获得视频平台的垂青,而视频平台会根据自身的平台对内容和排播的要求进行采购。
在电视剧的版权买卖中,购片回扣是一个较大的贪污点。在影视剧买卖过程中,卖方为了和买方具体经办人保持密切的业务往来关系,确保双方的长期合作,而从本已属于自己的利益中按一定比例拿出一部分给予买方,买方在账外暗中收受卖方的现金。
电视剧一直是各大视频平台的流量核心,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如爱奇艺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间,内容成本分别为208亿元、222亿元和209亿元,而腾讯视频自己披露的这三年的内容成本是合计超过500亿元。
如《甄嬛传》《芈月传》等大火的剧,前期立项、拉投资、制作等都由内容制作公司独立完成,其版权属于香饽饽,也是近几年腐败的温床。上述知情人士介绍,以《芈月传》为例,其网络版权为200万元一集,81集总价高达1.6亿元。
不过高昂的版权费也让视频平台在思考其他既能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支撑平台内容和流量的方法。
降低版权费用也成为了企鹅影视参与了2020年知名电视剧《安家》的制作动因之一。
因此,自制剧近年来越发受到视频平台的青睐,一方面在于自制剧是由视频平台自己立项,且在评估了投资量级后批款并全程监督,可以有效控制内容成本,此外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视频平台的买方话语权,让视频平台找到了不用版权剧支撑内容和流量的方法。自从重点网络影视剧开始单独备案之后,网剧备案数连年增长,比如2021年上半年578部,与2020年上半年的431部相比增长了34%,与2019上半年的403部相比增长了43%,而电视剧备案数连年下降,甚至在2021年,网剧备案数几乎是电视剧的2倍。
贪污漏洞百出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版权剧还是自制剧,在制作中,变相领取劳务费成为购片方的一个贪污点。
而在资本进场、助推明星片酬居高不下的同时,一则在影视内容生产环节,制作成本空前高涨,生产压力剧增;二则在影视内容采购环节,制作方将相应制作成本转嫁至采购平台,版权内容价格水涨船高,平台议价余地有限。
作为备受公众关注的眼球行业,影视圈的“黑天鹅”事件让内容制作的成本控制“雪上加霜”。近年来,包括范冰冰、郑爽、吴亦凡等明星的重大负面事件的发生,让包括《青簪行》《余生请多指教》等不少上亿元制作的电视剧集不得不重新拍摄,甚至播出、上映遥遥无期。以《青簪行》为例,其出品方为企鹅影视、新丽电视、凤凰联动影业,作为腾讯的S+级别影视项目,《青簪行》的投资达亿元。
不过随着影视行业进入深水改革期,无论是明星片酬,还是制作成本,都有望进入良性循环。
此外,从2019年开始,优爱腾一直在内容制作的成本控制上下功夫。多平台联合对剧集采购进行压价,已经成了公开的默契,各视频平台的内容成本和采购量实现了大幅下滑。以腾讯视频为例,2018年剧集的上新数量是352部,这一数字在2019年缩减到了223部。公开资料显示,在爱奇艺最新的财报数据里,2021年Q1爱奇艺内容成本投入54亿元,第二季度继续降低到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