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基于文档的共创实验,想象互联网的未来

好在变化其实正在发生。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对“一成不变”感到倦怠。

七年前,“知识付费跨年演讲”横空出世时,场面用万众追捧形容都不为过。新形式、新话题联合轰炸,社交媒体上全是与之相关的讨论,二次乃至三次发酵的话题也频频出现。

但再酷的事情反复做7年,如果没有新的亮点,也还是会让人疲惫。

好在变化其实正在发生。最近,一个由“问答”组成的在线文档的流传,将人们的注意力重新拉回“知识跨年”。

这个文档名为“今年跨年演讲,你认为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来源于12月31日得到将举行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得到把演讲的主、宾颠倒,邀请网友来为得到的跨年演讲“献计献策”,网友提供的议题、素材、信息汇聚成了一份清单,也就是这个飞书文档。

这让“知识跨年”的新鲜感无处不在。

文档中有个问题是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这本是一个你会在各种行业峰会、大咖演讲里听到的概念,但那些行话听上去总是高深莫测,以至于普通人很难一下理解转型的重要性,很多人甚至会被“劝退”。

但一位国企职员却回答,他将数字化运用到家庭生活之中,轻松化解了两代人之间的育儿观念差异:

“家里有一个十个月的小孩,我们和爷爷奶奶四个人共同照顾,爷爷每天记录宝宝的数据:睡眠时间、奶量和辅食量、拉臭时间及是否异常、运动时间等。我们下班后和老人交流这些数据,因为数据可以很明确地反映出来孩子是否正常成长,像婴儿睡眠还有科学指导时间,长期不能达到会影响孩子身体发育,老人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式,因此一家人少了观念之争,能够目标一致地改进育儿动作。”

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

回答起于一个宏观又高深的概念,最终却落脚于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两代人共同育儿”。它能被普通人轻松理解,也能被用于普通人的生活。

这只是文档的冰山一角。从10月13日开始创作至今,文档的参与人数过万,他们未曾谋面,仅由一个文档被汇聚在一起。得到CEO脱不花,将这场万人共创称作“一个大型的陌生人协作实验”。

上万人如何共同创作?

关于这场“大型陌生人协作实验”,值得解读的角度有很多。不妨先从更接地气、更务实的角度开始谈起。

实验令人耳目一新,但如果你曾策划过类似的传播互动项目,肯定知道落地的难度有多高。

如何广泛传播文档让更多网友看到?如何降低参与门槛让网友轻松参与?每个环节都考验着文档的传播能力和交互设计。否则,在这个人人精力易于被分散的时代,一场没有吸引力的活动很容易变成主办方的“自嗨”。

之所以吸引万人自发共创,文档“易用”是核心。

参与创作很简单,只要点击得到APP微信客服所发来的链接即可打开文档,文档最前面有一个飞书群聊二维码,网友只需用飞书APP扫码入群,就获得了编辑文档的权限。

文档编辑方式也非常方便——@自己的名字,写下职业,就可以回答了,这些在文档中已经给出了案例。同时,即便文档里已有上百个问题,网友也能通过目录栏,一眼看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点击跳转。

对于上万文档创作者来说,飞书文档的“互动性”是最具趣味性和获得感的点。任何人都可以针对其他人的回答发表评论,这个评论也能被继续回复、点赞。

不同的想法因此碰撞出火花。在一个讨论教育的问题下方,有家长抱怨自己孩子学校的老师讲课的内容古板、孩子不爱听;旁边一个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出解释,认为学校老师必须为学生“夯实基础”,而夯实基础必须反复练习,这个过程必然是枯燥的。

文档的参与者,也能在互动中得到反馈。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家庭数字化转型”这一回答的旁边,同样家中有小孩需要照顾的网友评论道:“很具体,感谢前辈。我娃刚满2个月,很好的经验分享”。

“互动性”不止于此,因为不只是文档中的文字可以被回复,整个文档的下方也有专门回复的区域,这吸引不少网友在文档末尾有感而发——“信息量很大”、“很开脑洞”。一位在大山里的村长留言表示,每天被各种电子表格和会议弄得忙乱,这个飞书文档让他准备开始新的学习,希望能与网友们交流。

丰富的互动方式成功调动了网友的参与热情,因为所写答案能被注意和赞同、且讨论氛围友善,参与者不断贡献自己的看法,文档也在有序地“变长”。截至12月15日,网友们提出了286个问题,除了十几万字的回答以外,还有378条评论和223个点赞。

而简洁明了、划分清晰的文档布局,让所有互动秩序井然。

在传播方式上,参与者只需要转发文档末尾的海报,其他人通过用飞书APP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打开文档、申请编辑权限,即可进行创作。

火热创作、高效互动的过程中,新的玩法也开始涌现。

随着网友们的灵感快速高效地汇聚在一起,一些讨论量较高的问题,迅速被扩大至另一个衍生的文档。目前,网友们还在共创的文档有“2021年带给大家幸福感的好物有哪些”、“2021年,你觉得哪本书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

“好物清单”文档目前征集到了1000多个好物推荐,网友们图文并茂介绍着生活中带来幸福感的好物,右侧评论区的700余条评论则是其他网友在交流自己对产品的使用感受、或者使用期待。有网友推荐可以向上喷水、方便漱口的“万向水龙头”,另有网友感叹“终于有人推荐这款”,还有人评论“我们家已经装了三个”。

令人惊喜的是,“好物推荐”文档完全是“野生分享”,没有事先安排,没有商业利益相关,没有软广。网友们纯粹基于使用感受自发分享,同时抱着百分之百信任的态度去阅读和交流。一种在当今互联网已是稀缺的氛围,却被一个简单的“文档”实现了。

在另一飞书文档“2021年,你觉得哪本书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中,100多位网友分享自己推荐的书目。其后,这些书目被得到精选整理,并被编辑为“2021年最想推荐的一本书”,发布在得到APP中。

部分网友的推荐书目

几个文档之所以都吸引了网友的广泛参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是“互相引用”的。也就是每一个文档中,都插入了另一个文档的链接。因此网友在其中一个文档创作之后,可以立即跳转至另一个文档进行浏览和回答,几乎是“无缝衔接”。

无论是简单易操作的加入和编辑方式,还是回复、点赞、文档引用等功能,都体现出飞书文档的“易用”。而“易用”带来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创作的内容是无限的、创作主体的边界也是无限的。

这场“万人共创”,将无限可能性集于一身。

组织的“未来式”

在文档里浏览和互动的时间越长,你会渐渐忘了飞书文档原本是个“协同办公”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做“万人共创”,是飞书的一次全新尝试。

飞书平日出现最多的是办公场景。那些在“今年跨年演讲,你认为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文档里,为网友带来便捷体验的功能,早已成为飞书客户工作流程的一部分。各项功能帮助工作者高效协作,正如它在跨年演讲文档中所起到的作用那样。

而这也只是飞书的一部分。

除了飞书文档,飞书的即时沟通、日历、音视频会议、云盘、工作台、知识库、OKR等协同办公功能,以及延伸出的人力组织管理功能,都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易用”的特性,助力先进团队创造更多可能性。

钛媒体曾报道,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原先更关注制造业流程,飞书帮助其畅通企业内部沟通协作,减少在信息同步和会议对齐方面的信息消耗;「深响」也曾经对话过泰洋川禾,这家头部MCN机构利用飞书梳理了上万条招商线索,同时将所有资料迁移到飞书上,以便内部协作、高效复盘、沉淀认知。

而得到甚至仅仅利用飞书文档,就完成初步的“知识管理”。

在一个名为“我就随便问问”的文档里,任何得到的员工都能@公司的任何一位负责人,提出自己的问题,负责人需在24小时内进行回复。员工可以继续追问,其他人也可以询问和讨论。

持续的问答交流会沉淀出一些“高赞回答”。得到负责知识管理的团队会将这些精华内容整理为结构化的知识产品。在打通“飞书知识库”后,新入职的员工便能够快速地了解和学习公司经验。

“飞书文档,让经验丰富的员工将脑海中长期积累的‘暗知识’变成‘透明的知识’,进而变成了组织的资产,”脱不花在“2021秋季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表示。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今年跨年演讲,你认为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文档的创作思路,正是从得到内部的经验演化而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外化”的连续性:飞书将字节跳动企业内部的协作和管理经验外化为产品,得到则将应用飞书的经验外化为一场“万人共创”。

双方这场颇具先锋感的合作指向了一个令人期待的未来:飞书不仅能协同一个封闭的组织进行内部运转,更能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组织中调动起“所有人”。

开放式组织是一个组织的“未来式”。相比传统组织的层级分明,开放式组织并非自上而下的,它更加平等,鼓励所有人主动创造,从而真正释放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所用于“知识管理”的文档,其实就暗含着开放式组织的思考:平等沟通交流,从而将一个组织的潜能最大化。

这样一来,那些分散于组织内部的、星星点点的知识,将被有效整合和结构化,更高一层的知识和智慧也将从中诞生。

那么顺着这个思路继续看,从超出办公、也超出企业的范畴出发,那些分散于社会这个超大组织的知识,是不是也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结构化?由此,大量的“暗知识”将被激活,我们将少一些重复造轮子和重蹈覆辙,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于更深层的思考,投入于崭新可能性的创造。

联想到今日的互联网生态,“万人共创”像极了一种经典互联网精神的“复兴”,它指向这样一种可能性:因为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分布于超大开放式组织的“暗知识”被激活并得到结构化,而作为参与者,我们也离“所有人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更近一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