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剧,前景几何?

尽管当下军旅剧因贴合时代主旋律而红利明显,但面临的困境不容忽视。从业者们都在积极寻找突破口,但收效似乎不达预期。

近日,《王牌部队》空降开播,这部集结了硬汉专业户黄景瑜、一线流量肖战的军旅剧备受瞩目。在话题度上,演员阵容的光环盖过了题材本身应有的能量。实际上,在近几年特殊时间节点下诞生的一批军旅剧承担着一定的献礼任务。

光是今年播出的有些声量的军旅剧,就包含了《号手就位》《爱上特种兵》《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你好火焰蓝》《和平之舟》等,辐射的军种范围愈发丰富,题材也愈发细分,但反响不一。

军旅剧自1983年播出的《高山下的花环》拉开序幕,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经历了起步、发展、繁荣、兴盛时期,尤其在千禧年之后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折射出题材、演员、创作者和影视行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尽管当下军旅剧因贴合时代主旋律而红利明显,但面临的困境不容忽视。从业者们都在积极寻找突破口,但收效似乎不达预期。军旅剧的前景究竟如何呢?

军旅剧的流变轨迹

军旅剧原始的创作主旨,是以某军种切入,对现实军事领域和中国军队及其环境以全景式的观照与审视,因此具有令人警醒的思想深度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换言之,优秀的军旅剧要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

人物的选择、故事的构建、视听语言的制作和价值观的传递,是决定一部军旅剧成色的关键因素。

在国剧历史上,1999年被视为军旅剧兴盛期的起始坐标,这一年对中国人意义非凡,是共和国50华诞、也是新中国空军和海军创建50周年。所以在当年,部队和地方的各电视剧制作单位都投入大量的精力拍摄献礼作品,2000年迎来军旅剧的井喷。

央视播出的《突出重围》《壮志凌云》收视率分别达到10.49%和9.27%,《女子特警队》更是高达13 87%,掀起军旅剧的观看热潮,证明了该剧种强大的市场潜力。

除了越来越多的民营影视公司加入生产队伍,就连“国家队”也开始启动发散思维来做剧,这为军旅剧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播出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西安长安影视制作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话剧团出品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将军旅的内核注入家庭的背景板,延申出军旅剧情感向的新面貌。

在基调上,军旅剧不再专注于硬核、开始变得柔软,剧作主体也不再局限于英雄模板、而是发散到平凡小人物,比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至今都是军人类的经典荧屏形象。

军旅剧的演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年轻男性和女性的审美取向影响。这在近年登场的军旅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方面,军旅剧往垂直圈层裂变,拓宽了细分题材并展现了多元军种,如火箭军题材的《号手就位》、聚焦海军的《和平之舟》《深海利剑》和以伞兵为主视角的《空降利刃》、武警特战题材的《特战荣耀》《利刃出击》、描摹坦克兵的《陆战之王》,以及分别展示我国边境战士与维和军精神风貌的《零号国境线》、《维和步兵营》。百花齐放的军旅剧为观众揭开了军人严肃背后的神秘面纱,一些热血场景也的确契合了男性荷尔蒙。

另一方面,在“得女性者得天下”的创作法则下,军旅剧需要拓宽受众盘,因此迎合女性审美喜好是迈出的“转型”关键一步。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通过融入多种热门元素使得军旅剧呈现出年轻化与偶像化的气质。

军旅+甜宠的《爱上特种兵》《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你好火焰蓝》都是军旅剧在新时代的变体,褒贬不一。如果能把两种元素完美融合,或许还能得到拥趸。但大多数时候,都是采取强行给主角降智、故事悬浮化等一系列操作,结果消解了军旅剧的精神内核,让这个结合体变得“四不像”。

在题材与表达形式方面有所改变之余,军旅剧的演员类型也跟随时代发展和行业环境在发生变化。

以往,实力派与演技派男演员是军旅剧挑大梁的主力军,不论中生或小生,总之是与角色气质适配的。自带草根特色的王宝强跟新兵蛋子许三多无缝合体,外型正义凛然的李幼斌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的革命军人李云龙达成灵与肉的合体。他们用演技征服观众,带人回到硝烟四起的战场、身临其境。

可如今,军旅剧俨然成为年轻演员尤其是流量小生转型演正剧的一条捷径。毕竟在当下大环境下,根正苗红才能在演艺道路上走得长远。可惜有时掉线的演技和大众对其根深蒂固的成见,使得舆情坍塌,甚至可能砸了剧作的招牌,也透支了观众对军旅剧的期待。而那些在偶像式军旅剧里耍帅的男演员,更会沦为众矢之的,所以演员选择对军旅剧的风评至关重要。

其实,军旅剧演员年轻化、流量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军旅剧制作产业链变革的侧写,这背后也折射出军旅剧操盘手话语权的交替。在视频平台崛起初期,军旅剧的生存空间因被古装、都市情感、青春、甜宠等剧种挤压而经历了一段低迷期。但随着主旋律号角越吹越响,视频平台开始“跟党走”,于是布局军旅剧来扩充自身内容矩阵就成了立足的必走之路。

而要让这个基调厚重的剧种与平台聚拢的核心女性受众与年轻受众“趣味相投”,题材和演员就成了重要变量。直白来说,就是流量男艺人的出演,有助于视频平台会员业务和增加剧作的营销噱头。爱奇艺出品的《王牌部队》依赖于肖战这张“王牌”,一播出就取得高热度和高收视率,就是最佳证明。

视频平台介入军旅剧生产上游,还产生了一个重要影响,即:制作成本大投入,提升了军旅剧的感官质感,能通过爆破戏的刺激大场面、军事设备等硬件满足男性军事迷的视听需求,不过这取决于是否还原了军旅剧的原汁原味。

军旅剧的困境与出路

尽管当下军旅剧因贴合时代主旋律而红利明显,但近年来扎堆播出的军旅剧遭遇的滑铁卢也给从业者敲响了警钟。对题材的所谓“创新”,观众似乎并不买账。吐槽焦点要么在五毛钱特效,要么在演技拉胯的演员和低幼剧情。

虽然在特殊时间节点推动下,2019年迎来军旅剧的创作高峰期,但到了2020年,备案的军旅剧数量却呈现下滑,甚至不及前几年的稳定输出数量。这与军旅剧面临的各种困境密不可分,加之大投入下仍难出爆款,这个特殊剧种令创作者望而却步。

军旅剧在制播层面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一来,由于题材特殊敏感性,对所塑造的军人形象和涉及到的故事情节,都有严格标尺,无形中给自由创作上了枷锁。关于军种的专业知识和工作与生活的细节还原,尺度也难以精准拿捏。如果没有相关部门指导把关,很容易难产。

二来,悬在头顶的审查大刀也可能随时落下。从2019年开始,军旅剧在报备阶段就需要提交全剧本,并需要征求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和相关兵种或战区的意见。日趋严苛的审查要求加之政策红线,都增加了军旅剧在前期的开发成本,不仅消磨了创作者的信心与积极性,也让制作军旅剧变成了一笔投入产出比不划算的生意。

正午阳光操刀的《我们正年轻》、耀客操刀的《特战荣耀》都因为过审难而沦为积压剧。如果说大公司做军旅剧,即便一时半会难播出,还能有其他项目盘活资金链,那么小公司一旦涉猎军旅剧,可能面临的就是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所以,如今主控做军旅剧的公司,几乎都以知名影视公司在撑场。

三来,即便是制作完成、过审了,排播过程也一波三折。零宣发空降播出对军旅剧而言,见怪不怪,总之播出就是胜利。此外,为了打通军旅剧受众性别壁垒而采取的题材细分,收效甚微,也是军旅剧面临的“转型”阵痛。

困难重重,并不意味军旅剧前途暗淡。突破口一方面在于从创作源头上解决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虽然如今军队系统文艺队伍的解散导致了创作人员流失,但也应保持乐观地看见,近年掀起的献礼热潮提高了相关部门对军旅剧创作的扶持热情与力度。

另一个突破点,则是可以基于军旅内核,向生活流方向延申,发掘社会性话题。接地气、有烟火气的军旅剧,可挖掘的市场空间很大。至于那些偶像悬浮类的军旅剧,或许是时候该渐渐停下脚步了。

政策调控下,新主流剧的风口拓宽了军旅剧的想象空间,但想要打造出精品,关键还是要做好市场风向和受众审美预判,找对探索方向去践行,方有可能开辟出新天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