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派也会“演技翻车”,谁之过?

一般情况下,多种问题叠加到一起,才造就了一个个优秀演员职业生涯中令人惋惜的差评角色。

除了滕华涛与海清这对老搭档再度合作,热播剧《心居》最大的话题点,就是一向被称为“演技教科书”的张颂文,竟然意外的“油腻”了,虽然大部分网友都认为,一向能把各种小人物演活的他此次遭遇差评,是因为角色设置本身就粗俗浮夸、不讨喜,但同一个演员在不同作品中收获两极分化的口碑,这种矛盾的状态近年来经常发生,并不算稀奇,哪怕是大众公认的演技派,也难逃于此。

今天就让我们结合案例,来盘点、分析一下实力派演员口碑“翻车”背后各不相同的原因。

实力派也有“表演盲区”,切忌“用力过猛”

在当下不少关于演员演技的讨论中,观众都非常渴望演员能够突破自我,出演和自己距离更远的角色,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业务能力。但演员在塑造一个人物时,是摆脱不了自己的长相、气质与年龄带来的局限的,没有人能够真的做到“毫无短板”。

纵观很多失败的表演案例,演员与人物之间适配度的重要性经常被验证,就算是实力派,如果不小心选择了在自己“盲区”中的角色,单靠演技也无法弥补两者之间巨大的鸿沟。

例如张鲁一,在《红色》和《麻雀》中,他是观众心目中难得的气质型男演员,亦正亦邪,演技感染力极强。结果在《大秦赋》中,他出演的秦始皇却遭到了网友一致的差评,主要原因在于,已经年届不惑的他演嬴政要从十几岁演起,演员与角色之间巨大的年龄差距让观众实在难以代入,以至于根本没有人关心他是否塑造出了一代雄主的王霸之气,直接就被判了“不及格”。

还有气质文艺、沉静的黄轩,对于塑造白居易、骆宾基这样的文人雅士,或刘峰、马德福这样的基层小人物,他都能得心应手,大放异彩。但如果换成《创业时代》《完美关系》中更接近偶像剧的“霸道总裁”角色,他就变得格外违和,甚至是油腻。因为黄轩无论是五官还是气质,都是高辨识度有故事感的类型,并不适配需要满足女性受众恋爱幻想的都市情感剧男主形象。

除了与角色距离太远难以跨越,实力派遭到广泛诟病,也可能是因为真的对人物的把握出现了偏差,毕竟每个人都会有“失手”的时候,好演员也不例外。如果说好像“一张白纸”的小鲜肉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面瘫”,对情绪传达的不够,那业务能力够强的演员容易走入的误区就是“用力过猛”,有时候铆足了劲想把一个角色演好,反而落了痕迹,失去了恰如其分的自然与松弛。

例如周一围,在《绣春刀》中,他饰演的丁修既有流寇的狡黠邪气,也有侠客的情义风骨,一句“这个人可是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得加钱”,成为了整部电影最出圈的金句,惊艳了不少观众。

可惜在《创业时代》和《长安十二时辰》中,周一围饰演的互联网创业者罗维与大反派龙波,都被观众吐槽“过犹不及”、“太刻意了”。对于这两个角色,他不仅没有做到“化繁为简”“收放自如”,还把自己表演上标志性动作与符号化诠释太多的缺点暴露无遗,让人物流于表面,显得没有说服力。

故事潦草、人物扁平,演员却变“背锅侠”

近年来,电影市场迟迟走不出“寒冬”,打破了一直以来电影演员比电视剧演员更“矜贵”的鄙视链,不少电影咖都纷纷“下凡”出演电视剧。从结果来看,电影咖在电视剧中“水土不服”的表现,也是实力派“翻车”的重灾区。

电视剧与电影的制作模式不同,电影的时长短,单位内容含量高,导演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调教演员,演员也有充沛的时间去不断的打磨自己的演技,深入的挖掘和理解角色,慢慢建立人物的可信度。

电视剧则不然,节奏更快的流水线作业,没有给演员留出大量的雕琢人物的空间,这就要求演员不能慢热,必须迅速入戏,给到观众相对精准的表演。

所以,很多人都把电影复杂较真的工序带来的成果,归结成了演员单方面的演技爆发。例如周冬雨,已经是“三金影后”的她演技毋庸置疑,参演电视剧却频频“滑铁卢”,《麻雀》中不讨喜的特工徐碧城,《千古玦尘》中毫无仙气的真神上古,都让网友感慨,她的灵气似乎只存在于电影里。

另外,电视剧中不够复杂、立体的人物设置,也会影响电影咖的演出效果,毕竟,让学霸去算“1+1=?”,和学渣一样都只能得出一个“2”。

例如《宸汐缘》中的张震,产生争议的根源其实不在于他的业务能力,而是在于剧中九宸的人设没有超脱出一般的“仙侠套路”,无敌战神被蠢萌小仙打动,高冷外壳逐渐碎裂爱上了女主,这类角色对张震这种阈值的演员来说,并没有什么发挥空间,最多得到一个无功无过的结果。

其实不只是电影咖,对于业务能力出众的电视剧咖来说,也有着同样的问题。影视作品是一项集体作业,演员只是其中的一环,对最终内容的成色难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偏偏有一些在幕后制作方面专业度不够,剧本潦草未曾打磨扎实的剧组,指望着靠一个有口皆碑的实力派“力挽狂澜”。种种案例证明,这样的搭配并不能让作品直接上一个档次,还会导致实力派演员跌落神坛,变成了“背锅侠”。

例如陈建斌,从《甄嬛传》开始,他细腻且收放自如的演技观众都看在眼里,但在《爱我就别想太多》中,他饰演的男主角李洪海是公司待上市的亿万富豪,有钱有闲,对成群扑过来的“拜金美女”视而不见,一心只想寻求真爱。对但凡有一点生活阅历的观众来说,这样不接地气的故事都很难令人信服,尴尬的“中年偶像剧”定位导致角色的人格魅力从一开始就无法建立。

《逆流而上的你》中的潘粤明也有一样的问题,平淡如水的生活题材,平凡朴实、性情温和却没有闪光点的人物,并不能像“一人分饰两角”的《白夜追凶》一样抓人眼球,全面展现他在演技上的优势。

还有一直都是国产剧低口碑重灾区的都市职场剧,不少作品的剧本错漏百出、缺乏逻辑,完全体现不了行业真实,人设更是悬浮、扁平,就如同上文提到的,黄轩、周一围都曾经栽在这个“坑”里,最终没有达到观众的期待。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些“翻车”原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一般情况下,多种问题叠加到一起,才造就了一个个优秀演员职业生涯中令人惋惜的差评角色。

结语:

实力派演员会因为演技被诟病,正是因为他们曾经创作出了让观众纷纷点赞的角色,拉满了期待值,失望的情绪反而会来的更加剧烈。

众所周知,演员这个职业,主动性极其有限,纵观那些“翻车”的实力派,除了自己对角色的把控不到位,更多的是被整个行业的现状所“裹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次次与“正午阳光”这种等级的团队合作,留下“污点”在所难免。

但需要警惕的是,实力派演员也不能肆意浪费观众的“谅解”,哪怕是在有限的选择范围内,也要爱惜羽毛,认真谨慎地对待角色,不要完全以“圈钱”为目的参与粗制滥造的作品,只有找到“利益”与“艺术”之间的平衡点,才能更好的延续职业生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