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辟谣“李佳佳”,为什么网络谣言屡禁不绝?

网络作为公共平台,为什么会谣言四起,真假难寻?

有人说,网络跟风是人之常情,但是,网络谣言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自有互联网以来,网络谣言就如影随形,各种未经证实的谣言在互联网上传播,以至于让众多网友真假难辨。

如今,网络谣言又有了新的“变异”,“蹭热度”成为网络造假的又一个新物种。

就在这几天,抖音上出现了一些名为“李佳佳”的账号,发布的内容几乎相同。4月30日上午,还有多个类似文案账号上线,引发网友关注。

而作为所谓“李佳佳”真人的李子柒反应迅速,很快就证实,这是谣言。李子柒团队称“是有人故意下水军恶意分离李子柒和李老师本人”,李子柒方将发布律师声明。

目前,在抖音上搜索“李佳佳”发现,会出现很多同名的账号,粉丝量从几十个到几千,甚至有的账号达到几十万粉丝量。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很多“李佳佳”账号发布了“从此再无李子柒,只有真名李佳佳”的内容,意图告诉网友这就是李子柒的账号。同时,有的账号公然使用李子柒头像作为以假乱真的手段,以此达到蹭热度、吸引流量的目的。

其实,如上述行为很早就有,去年,李子柒团队就发布声明称李子柒全球范围内的社交媒体账号仅为她个人所有,其本人拥有姓名权、在先权、肖像权等,不需要开设新账号行为,各平台出现的假账号均为恶意注册、侵犯李子柒本人的姓名权、肖像权。

李子柒被造谣的问题只是网络谣言的一个表象,在网络上的各种谣言很多都是被所谓“正义”的外衣所包装,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谣言就成为互联网上的“天外来客”不断外溢,致使很多不明真相的受众受骗。

网络作为公共平台,为什么会谣言四起,真假难寻?

我们总说,谣言止于智者,兴于愚者,起于谋者。但处于互联网时代,似乎这条定律并不十分灵验,我们十分渴望每个人都有辨别谣言的能力,或者成为智者,或者以辟谣应对各种谣言。

显然,我们的想法过于简单,究其原因,就在于造谣传谣成本甚低,而其所承受的代价也低,而辟谣或者发现谣言的成本却是极高,甚至有的辟谣方都被当成谣言被公众所误解。

面对新形势下的互联网出现的新问题,包括平台在内的各方都采取各种方式尽量避免谣言的四处扩散。比如,许多网络平台都专门开设了辟谣账号,抖音短视频平台,有名为“抖音辟谣”的抖音官方账号;新浪微博,则有官方账号“微博辟谣”,而在微信上,有“辟谣助手”公众号和小程序等等。

而在对于互联网管理机构的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相关司局,也是从很早就开始针对网络谣言实施专项整治行动。比如,今年初开展的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成为重点整治方向,重点整治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集中处置公众账号为吸引流量恶意蹭炒春节话题,编造传播谣言、拼接翻炒旧闻、误导公众认知、误导老年人群体等问题。

如此看来,谣言依然“盛行”,就如上述所言,很多造谣者都有着一个偏狭心态,那就是先把流量搞上去,真的被整治,不过就是封号而已,也就导致一些人怀有侥幸心理,不惜铤而走险。

对此,对谣言造成重大损失的,有必要实施更为严苛的管理手段,甚至行使司法手段十分必要,让造谣者不仅承担民事责任,更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转发者也应承担责任,并降低其信用等级。

对待网络谣言,到了令行禁止的时候了。

猜你喜欢